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自推出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可谓“芝麻开花节节高”,截至2008年9月2日,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报6.8659元,累计升值超过15%。客观地讲,人民币升值是我国特殊的现实环境与外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人民币升值对中国经济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7月21日晚,央行突然宣布,我国开始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人民币升值2%,美元兑人民币1:8.11。人民币放弃挂钩美元,并参考一篮子货币,这一标志性事件注定将成为中国汇改里程碑。2010年6月19日晚,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即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央行强调,汇率改革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汇改重启是中国经济改革深化必须走的一步棋。  相似文献   

3.
2005年7月21日,央行正式宣布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同时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即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引起全球广泛关注,虽然2%的升幅不至于对中国和世界经济产生太大影响,但外界普遍认为这是逐步推进汇率改革的开端。那么,人民币升值这一汇率的变动给福建经济带来哪些影响?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如何?应当怎样解决影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此我们进行研究分析,以寻求规避风险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22日起人民币汇率上升2%,即美元兑人民币的中间价调节为8.11,表明我国汇率管理已进入有效的调节和管理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必将对涉外企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闰翠萍  单蕊 《时代经贸》2011,(20):168-168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我国金融体系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配套措施。文章就汇率制度改革与人民币升值及其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6.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7月22日人民币汇率上升2%.表明我国汇率管理已进入有救的两节和管理阶段。人民币汇率改革必将对涉外企业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历史回顾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的国际价格。1994年人民币汇率改革确定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将汇率定在1美元兑换8.70元的水平。此后人民币汇率逐步反弹,1997年以来,基本稳定在8.277的水平,而且人民币汇率制度也变成了实际上的“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出口不断增加等原因,人民币遭受了空前的升值压力。2005年,国家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做出重大改革。7月21日,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升值2%,缓解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同时,放弃与美元挂钩,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并规定现阶段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这些改革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重大举措,有助于增加汇率的弹性,扩大汇率波幅,使市场的力量在人民币汇率形成过程中发挥出了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施祥正 《经济导刊》2007,(11):124-125
中国政府自2005年7月21日起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在此之后,人民币不断走强.  相似文献   

9.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巧兰 《江南论坛》2009,(12):15-16
自2005年7月我国实行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小幅上升的趋势,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对外贸易,而出口企业首当其冲。在面临出口利润减少、汇率风险增大等等压力的情况下,出口企业应如何应付,本文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经两年多的汇改,对我国经济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影响.根据传统的汇率理论,人民币升值必然对我国进出口贸易不利.通过分析汇改以来我国外贸状况,根据中国海关公布的数据,通过对几种重点进出口商品的研究,分析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实际影响及成因.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人民币升值,将对房地产市场价格产生明显影响.本文分析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房地产市场价格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汤杰 《广东经济》2010,(11):51-53
中国现行的人民币汇率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近几年以来,同内外关于人民币汇率升值的预期逐渐升温,尤其是近几周以来,美国对中国人民币的施压步步紧逼,在美国积极推动下,向人民币汇率施压的局面,南美国的独唱,变成多个国家和组织组成的大合唱。面埘现实存在的国际金融霸权和人民币升值压力,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谨慎抉择,沉着应对,加紧自身改革,加快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逐步提高汇率形成的市场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由实际上钉住美元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人民币汇率的弹性.而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相伴随的是人民币的不断升值,在随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人民币对美元已累计升值6.65%,而且这种升值的步伐并没有停止,人们的升值预期也较为强烈.  相似文献   

14.
杨晓晖 《经济视角》2009,(12):44-45,69
自2005年7月以来.中国外汇改革已进入第4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也一直呈上升势头。2008年年末.受到次贷危机影响.贡献于中国实体经济比例最大的出口业受到较大冲击.给人民币升值带来了一定压力:同时.自2008年7月份人民币汇率开始重返盯住美元.随着2009年美元经历了两轮较大幅度贬值.人民币兑主要货币也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  相似文献   

15.
魏才 《经济导刊》2005,(9):28-31
2005年7月21日, 央行宣布人民币小幅升值2%。同时自该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 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人民币升值速度比较快,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既有有利的影响,包括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使广大民众获得更多实惠、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减轻外债负担、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地位等;同时也有不利的影响,包括不利于我国企业出口、不利于引进外资、金融风险会加大、增加就业压力、外汇储备缩水等.本文通过正反两方面的分析,对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在国际舞台上也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影响范围已不仅限于国内。当前,我国实行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升值趋势明显,这对所触及的方方面面都带来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郑玉善 《经济咨询》2005,(2):34-34,33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以美日为首的部分国家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呼声不断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人民币汇率问题成为当前及未来一段时期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关系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货币是反映一国经济实力的一面镜子,由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人民币升值似乎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人民币升值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损失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汇改299天,人民币对美元首次突破8大关,根据美联社报道,破8意义重大,该报道认为人民币将加快升值步伐,并对中国的货币政策持赞赏态度。报道认为,人民币汇率破8是一道重要的心理关口,此举预示着中国下一步将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正好映证了外国对人民币的预期,2008年4月10日,人民币对美元又突破7大关,进一步加快了人民币升值步伐。那么人民币升值对中国国民生活的影响到底又多大,笔者在此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人民币升值早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也呈现出我国在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人民币升值牵涉到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通货膨胀、投资过热、银行的不良债权、金融体制不健全、股票和房地产泡沫、外汇储备过大等等问题。对人民币升值的历史原因和背景进行分析,结合人民币升值的国内外因素,提出入民币适度升值对我国经济会产生正面影响的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一些建议,以期我国经济在稳定的态势下不断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