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语言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前提,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语言的丰富的发展。有了语言,人类就有了文化。语言是人类区别与动物的重要标志。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看,原始人与动物有许多相近之处,但是人产生了语言,动物却没有。原始人具有宗教、信仰、道德、习俗等属于文化范畴的东西,动物则不可能有。人类用语言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反过来影响了人类,促使人类走向更大的进步。自古以来人类社会积聚下来的文化遗产给语言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人类的语言是人类社会文化中的语言,它与人类社会、人类的文化有着许多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对人类发展危机的认识自工业革命以来,环境问题从没像今天这样突出地摆在人类面前。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出了问题,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的事实。自然生态失去了往日的平衡和协调,自然界中生物种群结构正在悄悄地发生着改变。气候失去了昔日的常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关系正成为梦中的追索。由于生态异常,许多历史上著名的秀丽山川、名胜美景正在从我们视野中消失。澜沧江食物链的毁坏,使许多野生动物生活链条不再延续。由于饥饿,一些凶猛野兽侵袭家畜、行人的事件接连发生。工业生产过程的“三废”,使我们目前有三亿多人饮用…  相似文献   

3.
人类经历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物质繁荣,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享受到了这种富裕。灾荒和贫困威胁着数以万万计的人群。特别是由于不适当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环境污染蔓延全球,自然环境遭到沉重破坏,许多自然资源临近枯竭状态,这一切都在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东方 《经济视角》2005,(7):61-62
现代工业文明一方面给人类带了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同时也制造了令人类头疼的污水垃圾,给环保带来了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所不同是,一直被人们认为是花钱的环保如今也带来了许多挣钱的机会。  相似文献   

5.
昱西 《财富时代》2004,(9):29-32
动物任自然规律支配自己的性活动,动物有性而无性的观念。唯有人类,才有完善的精神意识,对性有自身独特的观念——性观念形成,是人类告别动物界重要标志之一。性除了生殖目的外,性行力还是灵与肉快乐的来源。因此,以性力本源就派生出许多受不同的心理、化、社会制约的关于性的观念,如性感受,美感、  相似文献   

6.
城市是一个物质性的实体,它的存在有历史与文化传承的基因。现代城市更是以一种精神文化的形式载体而存在和发展着,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特定的形象。景观雕塑是环境景观设计手法之一,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环境景观都是采用景观雕塑设计手法。有许多环境景观主体就是景观雕塑,并且有以景观雕塑来定名这个环境。所以景观雕塑在环境景观设计中起着特殊而积极的作用。世界上许多优秀景观雕塑成为城市标志和象征的载体。  相似文献   

7.
中国区域人类发展差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覃成林  罗庆 《经济经纬》2004,(6):49-51,86
本文根据中国国情构建了一个新的人类发展指数。运用该指数对1992—2002年中国大陆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获得如下结论:第一,全国及各省区的人类发展水平都有较大提高,同时,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水平的差异呈缩小趋势。第二,全国人类发展水平东高西低的格局不断强化。人类发展水平较高的省区集中在东部地区。第三,各省区间人类发展速度相差较大,大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第四,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的差异趋于缩小,但是缩小的速度不一。东部地区内部人类发展差异缩小的速度最快,中部次之,西部最小。第五,人类发展水平及增长速度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是东部、中部、西部。而且,东部与中部、西部的人类发展水平差异趋于扩大,中部和西部之间的差异基本保持稳定。第六,各省区之间人类发展总体差异在缩小的同时,出现了两极分化且程度扩大。因此,在未来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中,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导向,把提高人类发展水平、缩小区域之间人类发展差异作为主要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8.
一、概述 雷电灾害给人类带来过许多惨痛的教训,直到今天还在继续。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自动化办公水平日益提高,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了全新感受。雷电这个早已被我们所“克服”的困难,却像突然被注入了新的活力,给人类带来的灾害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雷电灾害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9.
20世纪中期以来,地球的环境及人类生存和发展问题成为了全世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我国同许多国家一样,面临着气候变暖,臭氧层耗损,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水源破坏以及各种灾害频繁发生。人类遭受到了大自然的报复。这都是人类不重视生态环境,特别是乱砍滥伐森林所带来的严重后果。这些现象使人类认识到森林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改善环境及可持续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解决好发展与环境破坏之间的矛盾,成为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战略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通过对古代,近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兴衰以及现代人类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诸多环境问题与森林消亡的因果关系的剖析,论证了森林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休戚与共,息息相关的。历史与现实的无数例子证明森林不仅仅是人类的摇篮,还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卫士”。森林的存亡关系着人类的前任和地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许多西方人锲而不舍地探索可持续发展之路,并扩展到了人类的普世幸福观念。其中美国最著名的环境学家比尔·麦吉本所著的《幸福经济》,从多角度深刻揭示了“超级资本主义”的经济实质与人类幸福之间的矛盾。翻开他的书,一个执着追求和谐观的斗士姿态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12.
人类财富历程犹如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这条长河冲撞流淌,改变和创造着人类的历史和文明。当我们回望这条长河从远古蜿蜒而来,会发现有的河段流域特别宽阔、水流特别平缓、流量特别丰富——“农业发现”和“工业革命”就是这种奇特的景观。前者保持人类生活缓慢提高持续了几千年,后者则在短短的三百余年时间里使人类整体生活水平和文明突飞猛进。  相似文献   

13.
现代设计走到今天,经历了无数的变迁,最终形成了多元化的风格。在追求高品质生活的同时,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资源的破坏使人类社会的发展与环境越来越不和谐,人们开始对社会、对人性进行更为深刻的思考,逐渐意识到过于强调人类自身的力量而漠视自然是行不通的。在这种反思中,“可持续发展”逐渐渗入人类社会的许多领域。在人类与大自然的交涉与共融中,设计师扮演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运用于设计后,设计师开始关注下面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神和鬼本来是一回事,都是人类想象世界里的存在。只因人类褒神贬鬼,并相信神在天上,鬼在地下,神话和鬼话就有了天壤之别。所谓神话,是天上神明至高无上的圣言,降至人间之后,就成了异想天开却能实现的奇迹。鬼话呢?它是十八层地狱下妖魔鬼怪的胡言,升到人间也改变不了它的本性——骗人的玩意。从创世者上帝的角度来看,人类是无知和愚蠢的,神话也好,鬼话也罢,两者时常杂合出现,人类竞难以分辨。结果,人类相信神鬼有别,却总是将神话和鬼话弄成一回事!  相似文献   

15.
汶川大地震使人们有许多感悟。一是大自然在霎那间酿成毁灭性灾难的威力,让人类感到恐惧、无奈和渺小,人们的本能选择便是敬畏自然。在灾后的恢复和重建中,应将生态保护给予高度重视,不仅重视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还要重视水土保持与水源涵养等生态功能的保护,以及大熊猫、金丝猴等重要保护物种栖息地分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要求,以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二是在众多的生死离别面前,人们认识到幸福不在于太多的金钱和物质享受,而平安才是福,同时懂得了感恩。三是人们悟出了人生的意义。灾难让人懂得了真正的大爱是舍己,是把生命的希望让给别人,而不是你死我活,这样的爱是人类幸福的真谛,怀有这样爱心的人才真正活出了意义和价值。四是人们在抢险过程中先抢救孩子,因为孩子是人类生命的延续,是一个民族的未来和希望。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的确定,根据目前森林资源的状况,必须大力营造人工林,使人工林在森林资源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大,由于以往的林业导向,片面追求木材产量,营造人工林都以针叶纯林为主,违背了自然界生物多样性规律,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诸如:林地综合生产力降低、病虫害增多、林分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减退等。鉴于森林的双重效益及森林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力,森林受到了人类社会前所未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17.
生态需要与发展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需要是人类三大需要的支柱之一,也是人类持久发展的动力源。正是人类的生态需要导致了人类发展观念的五种更新,促进人类需要结构的合理化,推动人类社会整体前进。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8,(2)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在促进我国各项事业发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在此大背景下,充分研究西方文化日显紧迫。在雕塑领域,罗丹是法国著名现实主义雕塑家,也是西方雕塑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从罗丹作品的形态上来看,古典与现代交替的风采是其作品所闪现的最突出特征。从罗丹开始,雕塑史正式开启了现代性时代。罗丹的雕塑改变了传统古典人物雕塑的特定性内涵,将人物的意义扩大到全人类,将对人类的思考赋予了雕塑,使雕塑具有了灵魂的意义。罗丹雕塑也改变了传统雕塑的光滑性处理,将塑痕运用到雕塑中来,丰富了雕塑语言的表现形式。如果选择一位雕塑家来划分古典与现代、新与旧的交替,区分雕塑风格的变化特质,这个极具代表性的人物非罗丹莫属。他的雕塑作品充满了古典与现代的特色,是两块艺术大陆相接壤的交集,在当代社会的雕塑研究中是一位可超不可越的重要人物。可以说罗丹的雕塑是具有承上启下的意义,从此,西方现代雕塑的大门被打开。  相似文献   

19.
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生态环保文化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婕 《大陆桥视野》2009,(12):57-59
现代生产力的高度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使人类社会对生态系统的需求急剧增加,人类向大自然索取的规模和数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忽视的首要问题。对此,我们可以从传统文化有关生态环保思想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并在继承的基础上进行许多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随着现代明的发展,特别是先进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与此同时,全球性资源、环境、人口等一系列问题也正困扰着人类,严重的环境破坏和生态失衡现象已经危及到人类的生存和永续发展。因此,重新审视一下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树立正确的生态伦理观念,切实保护好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