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在我国有一种怪现象,很多家长都认为孩子从小文化课学不好,就应该让孩子学点艺术,这就导致了一种恶性循环。即所培养出的孩子或许能在某个艺术领域的技术技能上取得一定的成功。但由于受文化及专业理论的限制,使其绝不会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艺术工作者。因为无论研究那门学科,都需要从各种社会现象,全面、系统的考察、研究。所以研究舞蹈,也要把舞蹈艺术放在社会生活中,从人类学、社会学、宗教学、民俗学、历史学、哲学、心理学、美学的各个角度进行考察,从而对舞蹈的艺术本质、属性,舞蹈艺术的发展规律、舞蹈的社会功能和作用等有深刻的认识。这必然需要有一个深厚的文化修养作为基础。  相似文献   

2.
吴娟 《大陆桥视野》2016,(8):322-323
舞蹈创作是舞蹈的灵魂,而企业文化则是舞蹈创作的灵魂与根基.在以企业文化为中心的舞蹈创编中,要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就必须通过创新性思维,为舞蹈表达定下了基调,更为舞蹈艺术表现力注入了全新活力.通过对企业文化下舞蹈编创过程中职工舞蹈创新思维的表达、来源进行分析,解析出企业文化舞蹈编创过程中职工舞蹈的创新策略,让创新的舞蹈创编成为舞蹈表演的艺术美感来源,让舞蹈表演成为展现企业文化的最佳表达.  相似文献   

3.
幼儿舞蹈教学是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舞蹈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是对音乐题材的选择,其次是创造心理环境,再次要注意创新,最后,要及时进行教学反馈,强化训练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们对文化休闲的追求,舞蹈艺术表演也开始受到大众的欢迎.舞蹈表演并非只注重动作技巧,而是要在动作中表现美感和情感,带给观众美的享受和艺术的表达.如今,我国的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舞蹈专业,但是在舞蹈教学中,一些高校只注重对舞蹈动作、舞蹈技巧的教学,忽略了舞蹈的本真意义——舞蹈表现力的表现,使得舞蹈变得单调、没有情感.  相似文献   

5.
中国舞蹈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随着社会制度的交替进步和人们审美需求的提高,经历了不同时期的各种历史转型,从这些历史转型中,我们可以窥探中国舞蹈发展历史上的几个明显的特征。从原始娱神与娱人的宗教性、雅俗共赏的歌舞性、戏曲表演的程式性和当代舞蹈的专业性等几个渐次的变化,我们可以获知中国舞蹈发展的一些规律。  相似文献   

6.
颤、摆、摇所表现出来的柔美飘逸的体态美,是凤阳花鼓舞蹈动作的基本特征,反映其舞蹈动作独特的美学特征和深层文化意蕴;圆形和菱形、扇形、二龙出水所蕴含的方圆相济的图形美,折射出凤阳花鼓的舞蹈构图所隐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凤阳花鼓的舞蹈动作和构图的分析,可以进一步把握这种舞蹈所带给人的美感效果及其文本意义。  相似文献   

7.
电视的出现,改变了舞蹈的生存空间,而且使舞蹈艺术得到传承和发扬。首先,随着电视机的普及,舞蹈才改变了其原有的小众艺术的生存和发展之路,成为大众传播文化的一部分,舞蹈在电视载体下走进千家万户。其次,电视对于提升舞蹈作品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起到了巨大作用。无论在是在奥运会转播、央视春晚的舞台,还是在各地方台的平台中,这种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另外,电视在呈现舞蹈作品的过程中加入的技术手段,打破了时间空间的界限,更加立体化、多方位、多元素地展现了舞蹈作品的内涵和神韵。最后,电视媒体实实在在地记录了舞蹈的整体呈现,作为教学延伸和传承载体,电视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8.
李倩芸 《经济师》2012,(5):125-126
舞蹈表演艺术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借助舞蹈者的动作把生活之美艺术地再现于舞台中。舞蹈表演艺术具有两个特征,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和形神兼备。我国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表演艺术的培养存在着如下问题: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化人才培养的冲突;课堂学习与舞台锻炼的分离。为此,高职院校要做到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同时,精英教育模式与大众化人才培养模式相结合,为我国培养高素质的舞蹈表演艺术人才。  相似文献   

9.
舞蹈是精神文化范畴中的一个艺术门类,在培养学生审美、情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强化德育渗透,可以使舞蹈的情感教育作用得以深化,提升中职学校舞蹈教学效果。但是目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只注重培养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忽视舞蹈教学中德育的渗透,忽略舞蹈教育中所蕴含的情感、道德和文化内涵,也就是忽略舞蹈教育中个人素质和道德修养的培养。通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证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进行分析,从思想情感的融入、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模式的创新三方面入手,提出中职学校舞蹈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策略,以期更好地实现为国家培养合格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  相似文献   

10.
舞蹈艺术的美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舞蹈来源于生活,美也来源于生活.笔者从舞蹈的艺术特征与美的本质及怎样认识美,从舞蹈艺术的审美社会功能是审美的愉悦性和审美的功利性的统一等方面,论述了舞蹈教育活动是一种综合的、逐渐积累的过程.在高校舞蹈教育工作中,发挥舞蹈功能的美育作用,从不同角度认识美、感知美,从现实生活中发现美、提高审美能力,进而实现个人身心的全面发展,使舞蹈在实施美育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舞蹈形态学》指出:“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古典舞曾呈现为不同的舞蹈文化类型,但在这些舞蹈文化类型历时态的线性演进中,往往有着可在共时态的聚合面上被加以归纳的共同性。这种深匿于不同舞蹈文化类型之表象下的“共同性”,或许正是我们在对中国古典舞历史文化形态的研究中所要提示的文化精神。“踏歌”这种歌舞形式与中国五千年文明史并躯同行,  相似文献   

12.
一、作为影像的舞蹈 不可否认,如今我们与舞蹈的第一次亲密接触,越来越多的发生在电视机、投影和网络的媒体之中了。舞蹈电影录像的发展、历史和主要人物对于舞蹈自身的发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舞蹈影像波及范围及其快捷程度都远远超过了舞台的形式,并且传播了舞台舞蹈,推广了现当代舞蹈,同时产生全新的艺术形式。关于舞蹈录影的说法众说纷纭,定义的方式已经不太适合某些艺术的发展,或许说明它的来源和范围更为客观,更有助于新形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海燕 《经济论坛》2002,(11):24-24
现代社会正处于科学技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社会结构急剧变化时期,面临着新文明浪潮的冲击。现代图书馆视觉文化建设是艺术设计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融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涵盖了哲学、美学、心理学、社会学、符号学及未来学等多门相关学科,表现出较强的交叉性、包容性及综合性。它通过吸收相关学科的科学研究成果,形成新的自身系统发展规律、艺术标准和形式美法则。未来的视觉文化建设正趋于以人为设计中心要素,以简洁明了的符号化形体语言,展示信息及现代人的审美情感、价值观念和审美习惯,设计语言也…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中国现代社会获得确立的根源、社会价值和文化意义。作者认为作为独立的现代人文学科,美学不是一般地研究审美和艺术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而是在其对审美艺术的阐释中渗透了现代人文精神的价值原则——美学是现代人文精神活动的一个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5.
少儿舞蹈作为美育手段已显十分重要,它蕴含德、智、体的因素并有效地促进综合教育的效果。少儿舞蹈教育要走出应试教育的困感,成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必须以塑造“人”为出发点,依据舞蹈教育的自身特点,结合少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素质教育的要求,探索一条适合少儿舞蹈训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集人体动作、音乐、服装、舞台美术、色彩、灯光和情节于一体,主要依靠人体动作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思想感情,是一种表情性的时空艺术,被人们称为人体动作的艺术。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一、现状——技巧唯一现象在舞蹈审美、编创中普遍存在近几年来,由于中国舞蹈比赛规则等要求尚不够科学,目的性还不明确,这就使有些人的教育目标模糊,对舞蹈的审美与价值判断发生严重偏移,  相似文献   

18.
历史上每个民族都在他们的社会生活中创造了一整套反映民族生活、思想情感、并具备一定特征的艺术表现形式。舞蹈艺术是每个民族开创时间最早、历史延续时间最长、流传范围最广、最能直接表现情感的一门艺术,也是每个民族历史发展中最具有代表性、最具有民族特色、最能反映民族性格一门艺术。下面就萨满舞这一特色舞蹈形式作一略探。  相似文献   

19.
卢铿 《商周刊》2011,(12):117-117
人类的文化,从来就是审美和艺术的文化。审美文化是当代社会生活日益表象化、情感化和时尚化的总体情态。审美,是一种看不见的竞争力。不关注审美和艺术的民族,是一个浅薄的民族。居住的文化取向,从来就没离开过审美的领域。审美,是艺术创造最基本的源泉。人类正是在对自然和人文的审美中,通过居住的视觉语言,使自己在精神上感受并融合于大自然。从原始人类的棚屋开始,住宅建筑艺术作为人世间最庞大的人文形象走过了数万年的历程,写下了人类文明的页页史章。传统艺术思想的每一次兴起和流变,  相似文献   

20.
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实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最重要的教学任务。作为四川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舞蹈教师,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价值,结合高职院校学生专业意识现状,以及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艺术审美薄弱的现况,以四川幼专为例在对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当中实施美育的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在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当中实施美育的有效途径,希望为从业者开展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