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据联合国粮农组织首席经济学家马克西莫·托雷罗2020年10月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专访时提供的数据,每年全世界损失和浪费的粮食占粮食总产量的13.8%,价值4000亿美元,相当于14亿公顷土地的产出.因此,推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意义重大,刻不容缓.那么,如何减少粮食的损失浪费呢?从...  相似文献   

2.
粮食损失浪费是全球性问题,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高达16亿吨,其中可食用部分达到13亿吨.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成为全球共识,世界许多国家都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采取相应措施节粮减损.  相似文献   

3.
时事围观     
我国每年粮食损失500亿斤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  相似文献   

4.
7月3日,据农业部农产品加工局局长张天佐透露,由于设施简陋、工艺落后,我国农产品产后损失惊人,每年仅粮食损失量就高达500亿斤,折算经济损失达3000亿元以上,相当于1亿多亩耕地的投入和产出被浪费掉。为此,今年中央安排5亿专项资金,扶持农户和专业合作社建设储藏、保鲜和干制设施,以减少产后损失。  相似文献   

5.
微天下     
<正>陇原渔夫【中国乡村大变局】中国乡村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预示着中国社会又一次转型的开始。构建促进城乡良性互动与共同繁荣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使传统的"乡土中国"与现代的"城镇中国"有机对接。人民日报【你挥霍的,正是别人渴求的】全球约有7.95亿人处于长期饥饿中,相当于每9个人里就有1人吃不饱饭。而全球每年浪费的食物达13亿吨,在中国,每年造成的粮食损失相当于2亿人1年的口粮!你挥霍的,正是别人渴求的。珍惜粮食,拒绝浪费。  相似文献   

6.
1.“世界粮食日”产生的背景 世界粮食日(World Food Day,缩写为WFD).是世界各国政府每年在10月16日围绕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举行纪念活动的日子。定10月16日作为世界粮食日是因为联合国粮农组织创建于1945年10月16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关于世界粮食日的决议中要求.各国政府在每年10月16日要组织举办各种多样、生动活泼的庆祝活动。1979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简称粮农组织)第20届大会决定从1981年起.把每年的lO月16日(粮农组织创建纪念日)定为“世界粮食日”.旨在引起全世界对世界粮食短缺问题的重视.敦促各国采取行动增加粮食生产,与饥饿和营养不良作斗争。此后每年的世界粮食日,粮农组织等国际机构、各国政府及一些民间组织都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进行纪念。  相似文献   

7.
数字三农     
240.6亿元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第一部专门针对农业保险的《农业保险条例》将在3月1日正式实施。2012年,国内农业保险保费收入是240.6亿元,同比增长38.4%,居世界第二。700亿斤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近日透露,我国每年的粮食损失浪费量大约相当于2亿亩耕地的产量。任正晓介绍,粮食从生产出来到摆上餐桌,过程很长,每一环节都存在损失浪费。据测算,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达70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8.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近年来,我国粮食连年增产,然而粮食产后损失浪费却威胁着粮食安全.这些浪费究竟有多少?节粮减损的空间有多大?在10月16日世界粮食日前夕,国家粮食局局长任正晓接受了采访.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每年至少700亿斤,接近年总产量的6% “我国粮食连年丰产,市场供应充足,当前粮食安全形势好,但我们要居安思危,丰收不忘节约,消费不能浪费.”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粮食生产连迎丰收,廪库充盈,调销不畅,财政压力不断增大。有些人认为,现在粮食太多了,收不完、装不下、吃不了、用不完,因此不把节粮当回事,浪费粮食现象逐渐凸显。据相关媒体报道,我国每年粮食产后损失浪费达350亿公斤,主要是农户家庭储粮损失浪费和仓储、运输及粮食加工损失浪费。有关部门对数个大学餐后剩饭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十连增",2013年突破6亿吨大关,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然而,我国粮食生产在产后各环节损失浪费惊人,眼看增产到手边的粮食又被本可避免的损耗白白浪费掉了。粮食产后从田间到端上餐桌,浪费笼罩了整个过程,每个环节损失浪费的粮食触目惊心,让我们循着产后的轨迹去探究。储存损失。粮食储备主要有两种形式:民间储备和官方储备。农户素有储粮传统,全国有超2亿农  相似文献   

11.
在全球经济和科技突飞猛进的 20世纪末期,人们期待世界粮食经济摆脱停滞的愿望未能实现。 2000年全世界的粮食生产再次减产,“世界粮食安全系数”又一次降到危险的边缘。   一、生产又有减少   据粮农组织 2000年 11月下旬预测,全世界谷物总产 20.45亿吨,比上年校正产量减少 1.8%。其中:   小麦,由于中、美、加、澳和阿根廷等主产国不同程度地减产, 2000年产量预计为 5.82亿吨,比上年减产 1.4%。但欧盟、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主产国,则均比上年增产。   粗粮,在北美、欧盟、非州、俄罗斯等地区和国家增产的形势下,…  相似文献   

12.
党的惠农政策全面落实,科学种粮技术的普及和发展,激发出农民极大的种粮积极性。与此同时,社会性的粮食损失浪费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我们组织专门人员,对农村储粮情况进行专题调查,发现农村储粮损失和浪费的数量惊人,约占粮食总产量的6%左右,个别贫困县区高达9%。根据这一比例推算,全国农村储粮每年损失和浪费粮食160亿公斤左右。农村储粮现状种粮农民在田间收割粮食的时间,正值每年的高温时节,尤其是我国南方早稻收割季节,高温高湿,气候闷热,农民既要忙于抢割早稻,又要忙于抢插晚稻,必须在短时间内将粮食收割、集并、转运到居住地附近,经…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落实"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13亿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的重要精神,日前,中办、国办专门下发《关于厉行节约反对食品浪费的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要减少粮食损失浪费,这要求我们在积极开源的同时,给粮食安上杜绝"跑、冒、滴、漏"的阀门。作为直接从事粮食产后服务,引导消费的粮企、粮人更应义不容辞当好表率,在科学加工中开发"无形粮田"。  相似文献   

14.
<正>第九章促进粮食节约减损加快形成政府主导、企业实施、全民参与、共同行动的粮食节约减损机制,减少粮食流通各环节损失,构筑"无形粮田"。到2020年,每年减少粮食产后流通环节损失浪费1300万吨以上,损失浪费率下降40%以上。第一节促进农户源头减损鼓励藏粮于民,积极实施粮食产后服务工程,建立和完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推广经济、适用、防虫、防霉储粮新装具、新技术,促进农户粮食储藏科学集约规范发展,引导和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粮  相似文献   

15.
粮食问题事关国计民生,而节约粮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内容。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粮食在生产、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损失浪费总量每年达700亿斤以上,相当于吉林省一年的粮食产量。虽然近年来粮食年年丰收增产,但结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我国粮食供求还是长期处于紧平衡状态,节约粮食对党、国家和人民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6.
粮食是人类生存之本,是经济社会发展之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大幅提高,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增强.但是,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淡水资源紧缺和耕地质量下降等问题呈加剧趋势.同时,在粮食生产、流通、加工、消费环节存在大量损失浪费现象,每年损失浪费的粮食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节粮减损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浪费粮食的不良风气必须坚决刹住.值此2014年世界粮食日和爱粮节粮宣传周之际,我们向全社会倡议:从我做起,节约一粒粮.  相似文献   

17.
"浪费之风务必狠刹!"自今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新华社一份《网民呼吁遏制餐饮环节"舌尖上的浪费"》的材料上作出批示以来,全社会大兴节约之风。最近国家粮食局公布的几个数据也引起了社会关注——我国粮食产后仅储藏、运输、加工等环节每年损失浪费总量达350亿公斤以上,农户存粮每年因  相似文献   

18.
正减少粮食损失浪费,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课题。我国是粮食生产消费大国,保障粮食安全,既要开源,又要节流。我国在节粮减损方面取得哪些成效?如何创新举措继续加以推动?本期专题,让我们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19.
春小麦田野燕麦的经济阈值及防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燕麦是一种世界性的农田杂草,广泛发生于美洲、非洲、欧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影响麦类作物的生长发育,每年使全世界的小麦和大麦损失1,300万吨。许多国家拔巨款资助野燕麦的研究及防除工作。据统计,我国东北、西北十余个省市有4,000余万亩农田遭受野燕麦危害,每年损失粮食达20亿斤以上。  相似文献   

20.
石鹏飞 《现代食品》2022,(17):32-37
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近些年来在粮食增产难度提升的情况下,减少粮食损失与浪费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本文对近年来粮食损失与浪费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回顾粮食损失与浪费的相关定义、测度方法、影响因素等,并对此作出相关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