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继2006、2007年全行业实现扭亏增盈后,2008年,江西省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毛利同比增加1.9亿元,盈利3906万元。在全行业因政策性收入减少3.9亿元的情况下,全省国有粮食企业连续第三年实现了盈利,盈利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粮食系统前列。  相似文献   

2.
与改革初期的暮气沉沉不同,近几年来,国有粮食企业已发生了深刻变化,呈现出一片崭新的面貌。2007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实现盈利1.67亿元,这是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47年来首次实现盈利;2008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20.9亿元,比上年增加1174%;今年1-6月,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12.99亿元,同比减亏增盈18.52亿元,其中购销企业盈利10.94亿元,同比减亏增盈15.73亿元。  相似文献   

3.
一、国有粮食企业亏损的成因国有粮食企业亏损,从历史来看,是我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从1953年起实行粮食统购统销,沿续3O多年,一直实行的是粮食企业经营低盈利、不盈利和宁亏勿赚的保护消费者、生产者利益的政策。粮食经营购销价格倒挂一直延续了32年时间,国有粮食企业在经营中无利可图,靠的是财政补贴过日子,这是国有粮食企业长期亏损的重要原因。从现实看,粮食企业亏损是改革措施不配套造成的。从80年代开始,国有粮食企业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在经济运行中实行“以工补商”、“以议补平”、“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等办法,试图以此…  相似文献   

4.
从3月29日召开的山西省粮食工作会上获悉,山西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2011年实现盈利1205万元,自粮食市场放开8年来首次实现盈利。  相似文献   

5.
褚福印  李平 《齐鲁粮食》2001,(10):24-24
随着社会主义粮食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国有粮食企业在深化改革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越发显露出来。主要反映在:粮食企业机制转换不到位、结构性矛盾仍然很突出、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企业管理基础不牢等,致使企业盈利水平较低,出现了低效益,甚至亏损,制约了企业的发展。笔认为,深化粮食企业改革,必须坚持对国有粮食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做到进而有为,退而有序,促使企业真正转变经营机制,融入市场,实现粮食企业的再度振兴。  相似文献   

6.
2007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实现盈利1.67亿元,这是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1961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新疆等17个省(区、市)实现盈利,其他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  相似文献   

7.
《齐鲁粮食》2009,(8):35-35
近日.国家粮食局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国有粮食企业实现统算盈利12.99亿元,同比减亏增盈18.52亿元,12个省(区、市)均实现了统算盈利。报告预测。下半年国有粮食企业经营状况将朝着积极方向发展,全年国有粮食企业仍将保持盈利态势。  相似文献   

8.
继2006、2007年全行业实现扭亏增盈后,2008年,江西省国有粮食企业销售毛利同比增加1.9亿元,盈利3906万元.在全行业因政策性收入减少3.9亿元的情况下,全省国有粮食企业连续第三年实现了盈利,盈利额连续三年位居全国粮食系统前列.  相似文献   

9.
刊中报     
《粮食问题研究》编辑部主办第3期(总第45期)2003年责任编辑:周国璋国有粮食企业2002年扭亏增盈工作成效显著国家粮食局财务司近年来,各地加快了国有粮食企业改革步伐,扭亏增盈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据统计,2002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20亿元,减幅为23%;附营企业亏损比上年同期减少11亿元,减幅为30%。山东、北京、山西、河北等4省(市)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盈利,其中山东省和北京市全行业盈利。江苏、河南、辽宁、四川、黑龙江等15省(区、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亏损比上年大幅度减少。这是自1998年以来全国国有粮食企业扭亏…  相似文献   

10.
《齐鲁粮食》2002,(10):41-41
北京粮食行业经过3年的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6万粮食大军减员分流至2万,58.5亿公斤粮食库存消化过半,40亿元债务负担基本解决,全市80%的国有粮食企业通过改组改制获得新生,购销企业连续3年盈利,年内可望实现全行业扭亏为盈。  相似文献   

11.
<正>亳州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制时间为2002年6月至2003年底。改制前,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企业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机制僵化,企业普遍亏损。改制后,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共有68家,企业性质仍为地方国有,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职工2061人。企业经营情况有所好转,2008年全市粮食购销企业盈利345万元,企业赢利面达67.65%;2009年全市粮食购销企业赢利256万,企业赢利面达54.41%。  相似文献   

12.
《齐鲁粮食》2008,(4):41
2007年,全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统算实现盈利1.67亿元,这是我国国有粮食购销企业自1961年以来首次实现盈利。其中,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四川、云南、新疆等17个省(区、市)实现盈利,其他省(区、市)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亏。  相似文献   

13.
新阶段国有粮食企业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的最终目标是:与我国到21世纪前10年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进相适应,国有粮食企业应基本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显增强竞争和提高经济效益,更有力发挥粮食流通主导作用,为此,国有粮食企业必须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向纵深方向突破,推进改革与发展,实现三年脱困并进而实现中长期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4.
所谓“账面富、账户穷”说的是粮食购销企业通过近几年的改革,大部分摘掉了亏损的帽子,账面上逐渐有了盈利,有的盈利还较多,可账户上却没有自己可支配的资金,甚至连最基本的工资也不能按时足额发放给职工。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企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财政方面:粮食企业是一个特殊行业。“民以食为天”;“有粮则稳,无粮则乱”。这都说明粮食的重要性。国家为了掌握粮源,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由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再由财政给予粮食购销企业进行补贴,购销企业主要是政策性收购业务,因而补贴收入在许多国有粮…  相似文献   

15.
近日河北省粮食局下发了通知,要求进一步做好国有粮食企业的扭亏增盈工作。通知要求: 一、加强领导,切实落实扭亏增盈责任制。确保“以设区市为单位,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粮食企业全年实现不亏损、多盈利”,是省政府对全省粮食系统提出的总目标要求,也是巩固和发展粮食企业改革成果的具体体现。全省各级粮食部门要切实把扭亏增盈工作作为当前粮食工作的重中之重,落实扭亏增盈工作各项目标责任制,真正把目标和责任落实到基层,落实到企业,落实到个人。  相似文献   

16.
2002年,广西全面启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实行了“一取消、两放开”,即“取消粮食定购任务,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放开粮食购销价格”。打破了以往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垄断粮食收购的局面,对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的业务经营和管理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经营和农发行业务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出现了显著的变化1.国有粮食企业购销规模较以往出现较大萎缩。2002年广西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粮食43万吨,比2001年减少44.58%;2002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收购量占当年粮食产量的2.76%,比2001年下降2.0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在分析国有粮食企业产生亏损的同时,我们发现私营粮食企业在许多方面具有国有粮食企业无法相比的优势。将私营粮食企业同国有粮食企业的运行机制予以比较后发现,私营粮食企业具有经营费用低、经济效率高等特点,而国有粮食企业改革的落脚点,应放在降低经营费用,提高自身效率上。  相似文献   

18.
《齐鲁粮食》2010,(3):23-25
近年来.我区粮食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进取,科学实干,努力提升全区粮食经济发展水平。2009年,全区国有粮食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7亿元,利润2800万元。其中,粮食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润2100万元。粮食购销企业完成购销量141万吨,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19.
粮改以来,河北省衡水市粮食部门充分发挥粮食流通主渠道作用,认真贯彻执行中央各项粮食改政策,促进粮食购销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呈现出购销两旺的良好局面。2000年,该市粮食购销工作又创出历史新高-全市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累计收购粮食41.98亿斤,占粮食总产量的68%、常年可供商品量的95%,基本上按保护价把农民的余粮都收了上来,满足了农民的售粮要求;实现顺价销售粮食42.61亿斤,销售率达101.5%,切实做到了既能购得进,又能销得出,不但实现了购销平衡,还消化老库存0.63亿斤;全市11个县市区购销企业统算全部盈利,有5个县区盈利在100万元以上,202个购销企业中有100个实现盈利或不亏损,占总数的99%,全市购销企业盈利额突破千万元大关,实现盈利1203万元。  相似文献   

20.
自2004年10月在章丘召开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与发展会议后,现已一年多的时间。其间,省政府多次召开会议进行部署,并派出督导组对全省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行督导。各地也做了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但从面上来看,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进展仍十分缓慢,实质性的突破不多,离省政府确定的粮企改革目标相差甚远。这里边,既有认识不到位的问题,也有各级政府粮改政策不配套和措施不落实等其他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