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9 毫秒
1.
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自媒体行业的从业门槛也越来越低,数量庞大的网络用户群体也催生出多种新型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作为在互联网环境下诞生的新兴经济模式,“粉丝经济”发展至今已经成为一种多元化发展的新型经济,除最初的明星效应激发出的购买力外,还衍生出诸如追捧IP、品牌粉丝、社群集结等多种形式的消费模式,考虑到我国庞大的人口基数与粉丝群体,未来“粉丝经济”市场规模和发展潜力巨大。本文针对“粉丝经济”的相关概念和特点进行系统阐述,并对“粉丝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期望能够为互联网时代下的企业市场营销提供一些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随着偶像文化热潮地再度掀起,依托于互联网的"粉丝经济"快速崛起发展。"粉丝经济"这一新型的商业运作模式被广泛地运用于娱乐文化、商品销售等多个领域中。"品牌"利用特定的平台进行推广,为粉丝提供多样化、个性化的商品和服务,以刺激消费,最终实现盈利。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相关数据,分析当前粉丝经济的发展情况,得出影响大学生消费的因素,并对"品牌"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思琦 《商展经济》2023,(14):57-59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偶像文化的兴起,粉丝经济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从偶像明星扩展到IP、品牌等领域。粉丝经济虽对消费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也逐渐显露出许多弊端。本文将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相结合,梳理了粉丝经济的社会及研究发展现状,探究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具体包括忽视产品质量、过度营销导致粉丝黏性低和错误引导消费观等。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为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和促进粉丝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企业与用户的关系呈现新态势,作为国内第一家用互联网思维成功运作粉丝经济的企业,小米在研究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上具有借鉴意义。本文基于对小米的案例研究,从品牌社群营销的角度来分析及总结小米公司的成功经验,提出"产品聚合用户,社区平台沉淀粉丝,营销互动助推发展"的具有示范作用的粉丝经济运作模式,以期为企业重新构建与用户关系时提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5.
杜琳 《中国市场》2014,(17):15-16
随着粉丝营销趋热,各企业纷纷展开试水结果胜负参半,胜者借此东风扶摇而上,败者无人问津惨淡收场。在很大的程度上,企业的粉丝数量决定了其粉丝营销的成败,如何制造出企业或旗下品牌自身的铁杆粉丝成为很多企业的焦点。以下就国内企业炸弹二锅头如何开展造粉工程进行分析,并在其基础上总结出造粉工程的"七寸"之处。  相似文献   

6.
营销者说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的崛起,让粉丝经济从虚拟走向现实,一个拥有庞大粉丝群体的品牌往往就能轻易的扩大销量,提升品牌的认知度,促进品牌的产品创新。大批粉丝愿意为偶像打开钱包。本来这只是发生在娱乐圈的现象,但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迅速波及发酵开来。苹果手机的出现,让粉丝经济从娱乐产业转移到传统制造领域,只要苹果公司推出新款iP hone手机,"果粉"总会一马当先地抢购。嗅觉灵敏的中国商家窥探到这一点,开始培养自己品牌的"死忠粉",魅族、小米乃至锤子手机的兴起,无不与粉丝有关。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认为只有充分发掘粉丝潜能的品牌才可直面市场的激烈挑战,  相似文献   

7.
Robert Laufer 《成功营销》2014,(5):I0027-I0027
正宝马的粉丝价值高达1613.11美元,而像可口可乐的粉丝就只有70.16美元,比平均值(72.97美元)还要低。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品牌选择在社交媒体上与粉丝直接对话。粉丝有可能成为品牌的超级用户,这是他们的价值所在。相对于非粉而言,粉丝在品牌上的花费更多、参与得更多,对品牌更忠诚。更重要的是,高价值的粉丝给了品牌一个接近热情、善  相似文献   

8.
随着家电市场消费主力军逐渐年轻化、"互联网思维"及"粉丝营销"的流行,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浪潮的冲击下如何转型已成为传统家电企业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众多企业意识到粉丝效应对于品牌忠诚和营销效果的重要性,企图通过挖掘粉丝的价值,创新性地采用粉丝营销模式,以改善营销效果。  相似文献   

9.
会讲火星语,会玩,在互联和移动互联的时代,品牌真正要做一个负责任的老顽童。品牌成功要学会和粉丝建立强关联,最关键有三点:一是做懂粉丝的品牌,让他们感受到我们了解他们;二是学会说火星文、说人话接地气,也就是用粉丝熟悉的语言沟通;三是"快速反应",要当下就给粉丝反馈。这两年粉丝经济是大家在营销中都谈到的话题,而粉丝经济本身应该说并不是一个新的东西,过去有粉丝经济吗?肯定有,  相似文献   

10.
正立足完整的微博营销产品链条,主要分为传播—告知+影响—转化—服务四个环节,而"品牌速递"的角色就是"告知+影响"这部分,可以起到广泛告知、建立品牌知名度的作用。此前微博推出的"粉丝通"产品主要针对品牌内部粉丝,起到"告知+影响"的作用,而品牌速递能做到的是将信息传递给粉丝以外的用户。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1,(5):53-53
关注这个活动的人,有可能是业内专家、媒体、smart粉丝、科比粉丝等等,他们有很多理由去关注。新浪微博给了品牌和用户一个多触点接触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粉丝营销的概念频繁地出现在市场以及学术界,很多活跃的互联网公司依靠粉丝营销打开市场或维系消费者,小米公司正是其中的佼佼者。笔者以个案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粉丝营销研究的整理总结,提出了小米公司用户级别及聚合、沟通渠道、多元化互动粉丝营销模型,在对小米公司的粉丝营销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注重产品创新,提升品牌价值,主动加强与粉丝的沟通,重视物流配送问题,开发和管理手机网络游戏,增加发展空间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3.
品牌动态     
《网际商务》2014,(12):96-96
10月31日,中国北京全球领先的中文社交媒体平台微博召开2014年客户分享会,推出一系列社会化营销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打造粉丝经济。微博CEO王高飞指出,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只有充分发掘粉丝潜能的品牌才可直面市场的激烈挑战,此次发布的解决方案将全面提升企业社会化营销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成功营销》2011,(1):7-8
UNIQLO登陆人人网LUCKY LINE再次来袭2010年12月3日,日本服装零售品牌优衣库登陆人人网,凭借品牌号召力及粉丝的自传播,上线一周其公共主页(http://uniqlo.renren.com)粉丝已经破万。  相似文献   

15.
沈瀛 《成功营销》2014,(6):23-23
正"粉丝不是消费者、使用者、关注者、品牌账号,而是了解者、热爱者、呐喊者、捍卫者"是蓝色光标数字营销机构在多年的粉丝经营中收获的经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者行为和触媒习惯都在发生改变,如何面对数字化所带来的变革,成为传统企业必须面临的挑战。针对这一问题,2013年起,联想转  相似文献   

16.
营销者说好的内容一定与消费者强相关,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的。不同的品牌,在微博微信上与消费者讲话的方式和语调、互动的方式,应该有所不同。社会化营销对企业来说有着很高的价值。首先,虽然不能盲目追求粉丝数量的多寡,但是,在销售漏斗模型中,要保证漏到最后的数量足够多,那么,在漏斗的最上层,就要有足够大量的粉丝。其次,粉丝的质量也很重要。这方面就要看那些粉丝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创意人都站到了营销产业链的最前线,让创意去跨越一切沟通平台,让创意价值渗透至营销的每个环节,在产品设计、品牌战略、传统广告、数字营销、公关推广、体验营销、事件营销等各个营销领域,用创意的力量去成就一个卓越企业,去创造不同品牌的传奇故事,去创造销售上、流量上的神话,引领消费者成为品牌的忠诚粉丝。  相似文献   

18.
在Facebook上能否取得营销的成功,取决于某品牌粉丝群体的大小、发布有用信息的数量,以及为消费者提供的互动程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选定“A-SOUL”作为研究案例,以QQ频道“A-SOUL养老院”为网络田野,采用网络民族志的研究方法,以探索虚拟偶像是如何建构粉丝对其的情感认同,粉丝是否会将情感认同转移于虚拟偶像的联名品牌以助力品牌方搭建私域流量,新消费品牌能否通过虚拟偶像参与品牌营销实现转型与突破,通过半年的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研究发现,三者之间存在着认同、链接与转移的关系,而新消费品牌通过借力虚拟偶像,在导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分别采取战略先见,质量先行;虚实相生,体验升维;数字叙事,深度互动;长线思维建构“心域场”的营销策略,有利于实现新消费品牌的突破与转型。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文娱事业不断发展的同时,伴随流量明星的崛起,“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模式应运而生,“粉丝经济”原本是娱乐公司使用的一类以流量明星带动,粉丝付费的营销战略。辩证来看,这一营销战略有其可取之处,也有其不可取之处,因此文章通过分析“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模式带来的娱记资本公司增收和增加造型力度等正面影响和产品缺陷明显以及产品周期短等负面问题,并且对负面问题从缺乏引导、平台不完善、公司资本逐利等方面进行了成因分析,同时针对负面影响,提出了树立长期发展的战略意识,完善平台建立、引导粉丝等建议,以期望“粉丝经济”这一营销战略能够为企业带来更正向的影响,促进我国娱乐文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