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房地产信贷风险及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的构成 从微观而言,房地产信贷风险与房地产信贷的产生、续存和消灭的过程相伴相随;从宏观而言,房地产信贷风险与宏观环境如房地产信贷制度、宏观经济状况、法律环境等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在健康合理的趋势下,上饶市房地产市场局部存在的投资增长较快、房产供应结构失衡、导向型经济比例不匹配等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带来的信贷风险隐患。上饶市房地产信贷呈现"总量扩大、个贷为主、质量提升"的运行特点,但由于目前房地产市场存在的隐患和金融介入的非理性,房地产金融极易陷入系统性、流动性风险中,必须采取总量控制和结构调整相结合的政策措施来加强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3.
商业银行如何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作为房地产业资金链中重要一环,承担风险与房地产业发展息息相关,一旦房价下降可能会引发银行信用危机、清偿能力危机等,甚至导致整个金融系统动荡。因此,商业银行应充分关注房地产贷款背后潜在风险,及时修正信贷发放漏洞,完善信贷流程,减少和分散房地产信贷风险。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行业在市场上的快速发展,一些问题逐渐暴露出来,由此产生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给商业银行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不利于信贷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将对房地产信贷及信贷风险的相关方面进行一定层次的研究,希望有效地控制我国房地产信贷风险,不断地增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风险防控能力,充分地保障房地产信贷发展的持续性、健康性以及稳定性,也给从事房地产行业的工作人员提供一定意义上的理论参考,为相关理论的研究尽一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2008年,美国金融机构在信贷过程中对资产质量风险控制不力,使得住房按揭贷款衍生品中的高倍杠杆操作链不断加剧了信贷风险,严重的房地产泡沫最终导致美国以及世界的金融危机。此次金融风暴暴露出美国金融秩序与金融发展、金融创新的严重失衡和金融监管的缺位。由此可见,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既要以资产质量为根本,还要借助于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对其进行引导、管理和监督。  相似文献   

6.
一、房地产信贷风险及其特征房地产信贷风险是指房地产信贷业务发生损失的不确定性。房地产信贷风险既有一般信贷风险的共性,也有其个性特征。1.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共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客观性,偶然性和可变性。客观性是指从总体上看房地产信贷的风险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它以其独特的房地产业范围,独特的发生方式和频率,一定的经济环境表现着它的存在并带来巨大损失。偶然性是指就某一具体房地产信贷项目而言,其风险的损失程度,发生的时间、地点、发生在哪个环节、涉及面有多大等,完全是杂乱无章的组合和不确定的。可变性是指…  相似文献   

7.
杨洁茹 《经济界》2023,(6):56-61
房地产信贷是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内生出来的金融行为,推动社会再生产体系保持平衡增长,以一种内源性积累的方式实现赶超型发展。但也助推了资本投机行为,使虚拟经济规模壮大,甚至诱导整体经济“脱实向虚”。资产价值的周期性重估,使得房地产信贷模式具有“金融不稳定性”。房地产的大幅度贬值可能诱发“资产负债表收缩”型的系统性风险。要化解房地产信贷风险,可以采取以下几点政策思路:一是维持房地产市场价格总体平稳;二是推出房地产发展专项金融支持计划;三是对接“新型城镇化”规划来消化房地产存量;四是支持房地产企业探索新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8.
郭斌 《中国房地产》2005,(10):61-61
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实行稳定房价等一系列政策以来,银行业加大了房地产信贷的调控,以确保金融的安全。截止2004年底,我国银行业的信贷资金中有9万亿元是以房地产或相关的形式存在的,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将直接影响到金融资产的质量,也影响到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除房地产信贷以外,可以说没有完全的房地产金融。随着金融市场自由化与国际化的发展,银行对房地产的信贷规模催生着不动产物权的证券化,证券化是抵押权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商业银行房地产信贷风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众所周知美国的次贷危机殃及到到其各个行业,以至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以至于实体经济也出现衰退。现代经济中,房地产业占据着主足轻重的地位,尤其是在信用市场完善和证券化程度高的国家。而房地产开发和个人住房消费主要资金来源于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虽然房地产信贷的信用度比较高,但是房贷风险仍然是客观存在的。本文主要就引发房地产信贷风险的可能因素进行分析,以及就他们与房贷风险的关联程度进行定量描述。旨在对商业银行的房地产信贷风险管理做一个铺垫。  相似文献   

10.
信贷风险管理是当前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核心.如何准确把握和有效防范信贷风险,确保金融安全,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和长期任务.近几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强化信贷风险管理,防范和化解信贷风险上做了大量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和实践经验,信贷资产质量明显提高.然而,由于信贷风险管理的复杂性,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在信贷风险控制中仍存在诸多不足,以致信贷资产不良率还处于高位上运行,这些不足表现在:  相似文献   

11.
房地产投资信托--我国房地产融资新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央行121号文件发布后,各银行为了防范房地产信贷风险,均以不同程度降低了房地产贷款比例,收紧房地产信贷,面对信贷政策紧缩的压力,房地产商开始积极探索新的速效途径。房地产投资信托成为房地产商较好的选择。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可以有效地解决银行贷款风险分散、为投资者开拓新的投融资渠道等问题,我国目前房地产信托基金运作尚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法律制度的建设、流动性机制的建立等诸多方面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2.
朱德忠 《经济界》2010,(2):39-43
从小额信贷的运作模式和存在的瓶颈分析了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现状,阐述了小额信贷存在的问题。继而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对制约我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因素加以分析,涉及到法律法规、政府行为、管理机制、资金持续性、贷款利率和期限及信贷风险等。针对制约因素,借鉴国外经验,提出对策建议,即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扶持力度、创新融资渠道、推动信贷组织金融创新和加强风险防范,藉此实现我国农村小额信贷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政府调控房价政策下的银行房地产信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舒 《价值工程》2012,31(2):139-140
依据国家统计局、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房地产市场以及房地产金融方面的统计资料,对近几年政府调控房价政策下我国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变化以及在银行业贷款总额的占比等进行了分析,并对金融机构房地产信贷风险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现状与风险 (一)我国房地产金融信贷现状 自2002年以来,中国房地产信贷业务得到了快速发展,社会各界看好其未来的发展,使得它成为各大商业银行争相瓜分的“蛋糕”。  相似文献   

15.
孔维达 《上海房地》2011,(10):50-52
当前房地产市场中,传统住宅市场遭遇前所未有的调控。日前,来自上海银监局的《关于上海市商业地产信贷风险提示的通知》:个人消费信贷禁止用于购买商业用房,同时叫停商业用房期房按揭业务,预示着在售的商业地产期房贷款正在"卡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分析房地产信贷投资价格波动规律以及信贷投资价格波动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影响。为了有效控制房地产价格的急速上升,国家应该将科学化的金融指标作为房地产与宏观经济相互衔接的主要指导性媒介。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的信贷风险突出地表现在以信贷资产质量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信用风险上。信贷资产质量下降是经济运行中多种矛盾的综合反映,它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也是转轨时期集中爆发出来的经沙和金融的深层次的问题,既有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又有向市场经济转换中新发生的。近年来,审计结果说明信贷风险主要由以下因素构成:一、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负债结构不合理,抵御风险能力不足。我国金融机构巨额不良资产主要来自于企业的过度负债。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在80%以上,远远高于公认的50%的适宜水平。如扣除资产净损…  相似文献   

18.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信贷市场中,信息不对称使得金融机构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这样必然会产生金融信用风险。本文通过对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商业银行信贷风险进行介绍和分析,说明如何采取措施将信贷管理信息系统引入商业银行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19.
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磊 《企业经济》2007,(9):126-128
本文根据金融发展理论和银行信贷管理的实践,对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从商业银行应当通过培育信贷文化、健全风险等级评定制度、规范损失预测与定价管理、加强风险监测与监督和完善内控制度建设等五个方面来进行信贷风险管理。  相似文献   

20.
邓丹凤 《企业导报》2013,(24):22-23
房地产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它高度依赖金融市场的信贷支持,因此,房地产金融在支撑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承担了房地产业的高风险。本文将从我国房地产金融的发展现状分析入手,着重分析目前房地产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