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特征是城市化(Urbanization)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Urban Network System)。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一大产物。  相似文献   

2.
关于中国城市群发展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中国城市群发展的现状 城市群(Urban Agglomeration)特征是城市化(Urbanization)过程中,在特定地域范围内,若干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基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市场纽带联系而形成的城市网络群体(Urban Network System).中国城市群的兴起,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化发展的一大产物.  相似文献   

3.
赵东阳 《经济师》2005,3(12):32-33
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城市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城市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城市群是现代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城市群之间的分工、合作和竞争,将决定世界经济、政治的格局。文章从城市群的基本理论和功能入手,分析了从城市化到城市群的必然趋势,并从中心城市竞争力的数学模型中探讨未来中国的城市群建设;而适应中国实际的组团式城市群将会大大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的定位及发展路径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尹晓波  侯祖兵 《经济地理》2006,26(3):473-477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的平台,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S”型城市化发展道路,我国城市化已经进入加速发展阶段。文章通过西方城市经济学、区域经济学的区位理论,对海峡西岸经济城市群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经济区域城市化发展的主要特征和发展基础,提出城市化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经济区,未来将是中国最主要的人口流入地和最主要的人口集聚区。而从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看,成为融进世界城市体系的全球城市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基于长江三角洲原来的工业基础与结构特点,构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国际制造业基地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是区域经济活动的空间组织形式,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化的高级形态。随着经济发展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群的形成与扩张是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并在城市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城市群的发展和完善是推进城市化发展的主要途径。今后,我们有必要确立城市群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心环节,并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动我国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长江三角洲一直是中国最发达的城市经济区,而从全球城市的发展趋势看,成为融进全球城市体系的全球城市区域,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的基本目标。另一方面,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基础,基于长江三角洲原来的工业基础与结构特点,构建轻重工业协调发展的国际制造业基地当然是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过程中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8.
沙磊 《经济》2012,(12):25-27
今年国庆节前夕,纵贯中国南北的快速客运大通道京广高铁郑(州)武(汉)段正式通车被赋予了中部崛起提速的意义.因为,这意味着武广高铁成功越过长江进入中原腹地,一举打通中部地区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和环鄱阳湖城市群. 目前,中国城市群的发展已经蔚为大观,城市群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阶段,同时也是中国迈人世界强国的有力武器.北京大学城市与区域管理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陆军教授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核心城市是构建城市群的重要支撑性节点,城市群则是实现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工具手段."  相似文献   

9.
城市群作为迄今为止城市化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过程共同的空间依托。海峡西岸经济区城市群,是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三大中心城市,建立闽江口、厦门湾、泉州湾三大城市圈,从而形成海峡西岸城市群。构筑海峡西岸城市群,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腾飞的关键。我们必须致力于壮大海峡西岸城市群,通过促进产业一体化,提升产业集聚能力;完善城镇体系,发挥提高城市功能竞争力;协调区域内外关系,焕发体制竞争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合作,提升基础配套能力;加强与海峡东岸的经贸合作,提升整体合力;挖掘区域文化优势,提升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今后若干年内,我国将迎来一个城市发展的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各类城市群将迅速崛起,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极,构成国家和区域发展的基本支撑点,成为城市化的最明显的标志,代表着中国城市化水平和城市化的走向,对区域的发展具有强有力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1997—2018年中国212个地级市数据,将长三角城市群扩容作为区域一体化的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DID)实证检验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扩容通过与周边新城市的融合,显著提高了整体城市群的绿色发展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2)机制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扩容将原本相互独立的城市整合为一个城市群经济体,通过加强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三条渠道共同促进城市群绿色发展。(3)在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技术创新水平更高、第二产业比重更高的城市,区域一体化对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大。因此,中国在推进区域一体化的过程中,要加强区域间生态环境治理领域的协同与合作,共同实现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行政区划调整既是城市化发展的结果,也是管窥和衡量城市化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以珠三角行政区划调整为主线,从历史视角回顾了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的过程,并总结归纳出若干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演化可分为三个阶段:从单中心城市到城镇密集区,从城市密集区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都市区(或都市连绵区)。空间演化主要特征包括:“外引内联型”要素配置模式,自下而上的“内部膨胀型”空间演化模式,正式的行政区划调整和非正式的区域协调机制相结合的“双轨制”区域治理演化模式等。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珠三角城市区域应逐步从强调城市竞争的“行政区经济”向提倡合作的大都市区治理转变。  相似文献   

13.
<正>中国的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正在进入发展与平衡的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2019年8月26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提出,"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调整完善区域政策体系,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的经济和人口承载能力"。城市经济学作为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  相似文献   

14.
叶彤 《广东经济》2004,(5):37-39
珠江三角洲作为广东省最大的城市群,也是全国范围内城市化发展最为迅速的重点区域之一。随着工业化的起飞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发展与建设用地不足的矛盾日显突出。不及时解决这个问题,将会对珠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全省城市化进程造成障碍。  相似文献   

15.
21世纪中叶现代化: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对城市化内涵与城市化方式争议较多 ,城市化既是不可阻挡的全球性浪潮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其内涵有二 :一是农村人口、地域转变为城市人口、地域的过程 ,即城市化数量过程 ;二是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及价值观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扩散过程 ,即城市化质量过程。中国城市化的必然性 ,包括亿万农民的追求、人口众多的国情、耕地资源的稀缺性和大都市连绵带的辐射 ,以及经济全球化的推波助澜。中国城市现代化战略选择是城市发展多元化、创造世界特大城市群体、建立沿海城市经济带、开拓长江城市群体系、整合传统城市群和建立国家城市化目标等。  相似文献   

16.
东北地区是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水平较高、城市密度较大的区域.改革开放以来,东北地区城市化有了显著的发展,然而,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与发达地区相比较,城市化速度明显落后,城市化水平低下.要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科学发展的高度,审视东北地区的城市化和城市群问题.  相似文献   

17.
京津唐城市群城市流强度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持续发展过程中,城市群现象表现得日益突出。城市群区域人流、物流、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等城市流的空间流动,是城市群功能联系的产物和空间表现形式。城市群区域城市流分析是城市群功能分析的最主要内容之一。本文采用城市流强度的定量分析方法,测算了京津塘城市群各中心城市的城市流强度,构建了其城市流强度模型,并指出了其城市流强度的结构,为京津唐城市群促进综合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省际人口迁移的流向、规模以及对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人口增长与城市化发展的影响作用分析表明,人口净迁移是三大城市群人口增长和城市化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人口迁移的规模和流向影响和改变着国家城市化的整体区域格局;目前我国仍处于人口向三大城市群集聚的城市化阶段,但行将进入三大城市群周边区域以及中西部地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9.
论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及其空间过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市群的存在是区域城市化与城市区域化的重要表现,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必然要求重视和加强城市群经济的发展。城市群经济整合是城市群进一步发展的内在要求。处在高速成长阶段的城市群在经济发展上应当考虑整体布局,更加强化横向联系,而事实是城市群内部的核心城市间在发展上往往没有重视横向协作与整合,共同发展。对城市群经济整合内涵、特征以及城市群经济整合过程等基本问题展开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城市群经济整合的实质,并从操作层面上展开行动。  相似文献   

20.
运用城市—区域、城市群发展理论以及区域主义、新区域主义研究方法,通过多层级政府的行为分析考察了空间规划政策、开发区建设、政府合作网络和节点城市发展等制度性因素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中的组织机制与模式。研究发现:(1)政府频繁出台各类区域规划,引导区域再层域化和城市群新经济空间的建构,并通过设立各类经济开发区、产业区来强化支撑城市群的发展。(2)政府通过区划调整手段解决城市群发展中存在的市场分割、腹地狭小以及节点城市缺乏等问题。(3)通过构筑机制化的多层政府合作网络为临近城市区域联合、城市群一体化提供沟通平台,为空间规划战略的实施和重大项目的落实提供机制保障。(4)加快省会中心城市集聚,利用增长极溢出效应推进省内区域先行一体化,最终形成国家级跨省域、多中心长江中游城市群成为政策选择。文章认为政府运用制度性政策工具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组织机制成效显著,但与沿海发达城市群市场力量主导的模式存在差异,未来重点应逐步转向引导和激发企业、社会等非政府主体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