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一、掀起基因武器的"盖头"来 基因是人类在21世纪给自己送上的一份厚礼,被称为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2000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联合宣布: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基因组草图绘制完成.这给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动,人们在欢庆之余,也对这一科学成就保持了审慎的态度:这一重大科学突破会不会像原子物理一样应用于战争?其巨大的潜在可能性值得人们警惕.  相似文献   

4.
5.
6.
7.
过去10年间,全球恐怖活动和低烈度武装冲突不断增加,使得各国政府在应付突发事件方面面临巨大挑战,深感仅仅依靠以往的常规军事装备已经难以控制日益复杂的安全局面,因而对于发展新型防暴装备表现出了极大兴趣,于是:“非致命性武器”的概念应运而生,成为欧美发达国家军事科技界最为热门的话题之一。目前,在这一领域取得的研究进展主要仍集中在美国。  相似文献   

8.
岳萍 《中亚信息》2005,(1):43-43
2004年12月22日俄罗斯为在国际军事技术合作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员颁发国家"金点子"奖的大会开幕,俄罗斯联邦国际军事技术合作局局长米哈伊尔·德米特里耶夫在开幕式上宣布,2004年俄罗斯武器出口额将超过上年,达到56亿~57亿美元(2003年为55亿美元左右)。  相似文献   

9.
50架飞机不断地轰炸北极,用碳墨覆盖了北极的冰面,冰面因吸收大量的太阳能而融化。两个月后,洋面升高了约30米,主要的沿海城市一座座被淹没。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一个十分经济而非常危险的地球物理战略。这种利用碳墨作用效果达到一定目的的武器便是地球物理武器,它的威力不可小瞧,动辄便是山崩地裂、洪水海啸。地球物理武器实际上是借用太阳或地球内部的能量,以人工制造局部自然灾害(如地震、山崩、海啸、火山爆  相似文献   

10.
欧盟对华武器禁运可以结束了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198 9年欧盟对华武器禁运以来 ,虽然欧盟内部关于对华武器禁运的认识已经发生了一些变化 ,但是中国认为 ,欧盟继续维持对华武器禁运已不符合时代要求 ,也不利于中欧关系的发展。 2 0 0 3年以来 ,欧盟新的对华战略为中欧长期合作提供了契机 ,但美国出于种种原因依然要求欧盟继续维持对华武器禁运。欧盟内部的一种观点也认为 ,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只是一种象征性的行动 ,没有实际意义。随着欧盟的扩大 ,中国担心欧盟取消对华武器禁运会变得更困难。但现在 ,取消对华武器禁运对欧盟和美国来说更多地成了一种政治信号  相似文献   

11.
12.
13.
水雷是一种历史悠久、战功卓著的水中兵器。是一种布设在水中,用于封锁海区、航道、待机打击敌舰船或阻滞其行动;也可用于破坏桥梁、码头、水中建筑等设施的一种兵器。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70年代,石油输出国组织以石油为武器,为自己争取经济权益的斗争,就是最成功,也是最具深远影响的例子。时至今日,能源武器的作用依然不减当年。  相似文献   

15.
朱林 《中国西部》2011,(19):95-97
“七种武器”代表着七处景致、七条路线、七个故事、七段历史、七种心境、七分情怀。  相似文献   

16.
17.
<正> 一、陕西军工发展高技术工业的前景陕西军工在以下几方面发展高技术产业具有较宽的领域: 1.电子技术与电子工业。陕西电子工业是建国以后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主要由军工电子工业和地方所属的电子工业两部分组成。其中有原电子工业部和航天、航空、兵器、核工业部所属的大中型电子科研、生产单位。陕西是国内研制和生产微型计算机、大规模集成电路、无线电导航设备、雷达、电子专用设备、工具、电子元器件、广播、电视和通讯设备的主要地区和我国的“军民结合”型电子工业基地。根据现有物质和技术条件,陕西电子工业(主要是国防电子)今后发展和投资的主要方向是: (1)以电视机为主的消费类电子产品。在这方面陕西国防电子工业系统具有突出优势和巨大潜力。陕西的彩色、黑白电视机生产线已达到年产(单班)55万台至75万台的生产能力。近几年省电子系统工业总产值的高速增长,主要靠的是彩色电视机和彩色显象管产值的增长。同时发展电视机的生产,也具有  相似文献   

18.
<正> 当前,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作为关系到国家安全和国防建设的军工企业,应当根据中央"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要求,切实转换经营机制,严格内部管理和经济核算,加快技术进步,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军工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应变能力、生存发展能力和为国防建设提供先进武器装备的能力。一、转换机制首先要转变观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