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者感到厌恶。在现代营销中,“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作为一种手段被广泛采用,但也不免让人生疑。然而,笔者觉得有一种“王婆”倒是值得大加赞赏的,这就是“科技王婆”。   有报道,江苏省海门市农科所的科技人员,在自己培育的优质甜瓜上市时,来到农贸市场设摊,有的摆放样品供顾客品尝,有的挂起介绍牌,还有的吆喝卖瓜,首批上市的 800多公斤“海蜜”甜瓜仅 1小时就被抢购一空。不少人围着科技人员问这问那,有的要求代销甜瓜,有的要求购买种子,有的问下一批瓜何时来卖。   海门市农…  相似文献   

2.
有位朋友年初从村委会副主任岗位上被精简下来后,联合几个农户建起了蔬菜大棚,种植各种时令和反季节蔬菜,如今收入可观。他说,我过去当“村官”为群众服务,现在“下岗”了,仍然有用武之地,我要通过重新创业,带动群众共同致富。笔者要为“下岗村官”创新业击节叫好!不少地方针对村级干部队伍过于膨胀、人浮于事、效率不高、开支较大的弊病,狠下“猛药”,大刀阔斧地进行了精简,一批“村官”因此“下岗”。他们不怨天忧人,利用优势,发挥特长,精神抖擞地投入到了第二次创业的实践中去,有的搞种植,有的办起了个体私营企业,他们…  相似文献   

3.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几年来.在全国各地农村掀起了科技致富的热潮,使许多农民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科技宵夜”俏农家江西省赣州市市委、市政府最近在全市农村推出“科技宵夜”活动。他们在98个村各建起了科普夜校,组织市科委、农技中心、蔬菜办等科技部门的科技人员和大中专院校的老师轮流下村送技,还组织“土秀才”、“致富能手”到夜校讲课。他们根据农民的意愿安排好课时,学习内容都由农民直接点题,白天遇到的科技难题,晚上请老师解答。还组织开办科技电视讲座。广播讲座、科普电影专场、科普讲座。赣州农民从一科技宵夜…  相似文献   

4.
编辑部: 时下,有一些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渠道,搜集农民的姓名、地址,给他们邮寄所谓“科技致富信息参考资料”。里边尽是些乌七八糟的东西,有的甚至诲淫诲盗,宣扬封建迷信,结果一些不明真相而又致富心切的农民上当受骗,后悔莫及;有的甚至  相似文献   

5.
笔者到乡村,总听到有人抱怨:前些年村里冒出来的这个“家”那个“家”,现在不少“家”由盛变衰,有名无实了,到实地一看,果真如此;有的“家”关门闭户,有的“家”挪作他用,有的“家”甚至成了农舍。细细一算,农村建立的各种“家”真不少:如党员之家、民兵之家、妇女之家、青年之家,还有电教播放站等,有的是一室一牌,自成一家,有的是一室数牌,一家多用。但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过去在帮助农民学习政策、科技,开展文化、党员活动、村民议事等方面都起过积极的作用。群众称它是“求知之家”、“贴心之家”。然而好景不长,不少…  相似文献   

6.
编辑同志:近年来,在部分农村地区,民间借贷活跃,高利借贷现象突出,甚至出现了专门从事高利借贷活动的“掮客”,他们不是利用自己的自有资金进行民间个人借贷,而是通过三种方式获取资金:一是非法吸收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二是非法集资;三是巧立名目从银行获得贷款。前两种是惯用的手法,随着国家对金融“三乱”治理整顿力度的加大和人民银行金融监管工作的加强,这两种现象已基本消灭。令人担心的是第三种情况,即利用银行贷款来进行高利贷活动。有的是个人利用抵押担保等形式,从银行或信用社办理到各种形式的贷款,他们不是按借款…  相似文献   

7.
《农家之友》2010,(1):44-44
当白口罩罩住民工陈国芳和张大有的嘴后,他们从广西乘大巴的回乡之路就发生了戏剧性的转变——司机及全车乘客误以为他们患严重甲流感,两人在服务区被活生生撵下车“隔离”……  相似文献   

8.
“挂职”会计应引起重视编辑同志:笔者在基层从事农村财务工作中,经常与村会计打交道,谈心,听老同志谈他们在业务工作上的经验。在交谈的过程中,有的村会计时常倾诉他们心中的苦衷。笔者确实有感触,农村基层会计难处多。有的虽是会计,其实是名义上的“挂职”会计。...  相似文献   

9.
在以前的结对扶贫过程中,曾出现过一些不正常的现象。一种是少数贫困户不思发展,“等、靠、要”思想非常突出。他们抱着“穷就穷到住(底的意思),政府好照顾”的思想,两眼只盯着上面要,要一个花一个,形成恶性循环。当挂钩单位和帮扶干部购买种子,肥料送给贫困户发展生产时,有的埋怨没有给他送到家,有的干脆卖了买酒喝。另一种是在分配扶贫物资和资金的过程中,总有分配不均的现象出现,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时下,在贵州省德江县荆角土家族乡农村,许多以前烧香拜佛的农民“香客”,如今经常集中到一起“讲经说法”,但不同的是,他们讲的已不再是“道法佛经”,而是能使大家致富的“科技经”。 近三年来,随着荆角乡农村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一批农民“香客”也把信仰转到了科技上。他们虚心学习科技知识,靠科学发展种植养殖业,不仅自己尝到了科技致富的甜头,还充当起了科技示范户的角色。角口村下东门坡村民组土家族农民冯仁国以前经常“烧香许愿”,希望自己尽快致富,但总是不能如愿。1993年以来,他在乡农技人员的指导帮助下…  相似文献   

11.
“九五”以来,贵州省普定县委、县政府围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增加农民收入,从狠抓“两杂”良种推广普及及其配套生产技术入手,采取普及培训与“绿色证书”培训相结合的办法,以集中授课、现场讲解、音像教学、电视教学等方式,多形式、多渠道、多学科地开展农技培训,到2002年底,全县共培训农民20余万人次,受训农民都掌握了1~3门致富技术。目前他们中不少人已成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科技“二传手”和“领路人”,有力地促进了全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加强领导,组建专门机构,规范培训工作“八五”期末,县委、县政府把提高劳动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为了本地区、本部门的经济效益和追求“政绩”,而搞起了“诸侯经济”。他们有的对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制定的经济思想和建设方针采取实用主义态度,不顾国家的产业政策,竞相投资热门产业,盲目上项目,随意铺摊子,大搞“小而全”,造成区域性产业趋同;有的在执行政令上大打折扣、从中梗阻,阳奉阴违,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甚至从自身地方利益出发,运用行政权力,对本地一些假冒伪劣产品及其生产、销售者加以保护。这种“诸侯经济”现象R趋蔓延,危害越来越严重。“诸侯经济”发展下去的必然结果就是:政令…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11,(1):11-11
在甘肃省清水县的田间地头、养殖小区、温室人棚里,随处可见科技特派员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为农民群众搞服务,传技术,送项目。老百姓感激地说:“科技特派员到农家,送来致富金点子。”  相似文献   

14.
<正>近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农业大学科技小院的同学们回信,提出殷切期望,并在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向全国广大青年致以节日的祝贺。总书记点赞的科技小院发源地在河北曲周。2009年,一群自称“自找苦吃”的中国农业大学青年师生在曲周探索成立科技小院,他们深入到农业生产一线,在完成知识、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5.
东南菇都     
初冬,闽南漳州,花团锦簇、菇香芬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因为蘑菇,他们由素不相识变成了好友;因为蘑菇,他们从五湖四海相聚到“菌城”——漳州。  相似文献   

16.
《农家致富顾问》2010,(5):19-19
2010年4月13日,湖南汝城县土桥镇寨富猪场的技术员和当地120多名群众围坐在科技特派员、畜牧水产局动物医院陈院长周围,听他讲解怎样饲养瘦肉型生猪的技术,这已是他们今年第3次听陈院长的技术讲课,群众都亲切地称呼他是专为农民送“科技致富金钥匙”的“陈特派”。  相似文献   

17.
自2009年2月中旬起,湖南省张家界永定区扶贫开发办办公室将农村科技骨干培训作为服务“三农”的手段,促进新农村建设。他们从宣传组织、资金衔接、骨干选派、跟踪服务等方面抓紧落实2009年农村科技骨干的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8.
眼下有一种干部,看似没有多大毛病,但他们在工作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得过且过,甚至只当“和尚”不撞“钟”。为官多年,工作政绩平平,事业毫无建树。从表面上看,他们似乎没有带来大的损失,但实质上,对事业、对人民都十分有害。 官是一种位,更是一种责。官位和责任如同一对孪生兄弟,有什么样“位”,就必然有与之相对的“责”。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哪就只能如老百姓所说:“不如回家种红薯。” 然而,面对如此浅显的道理,却就有一些为官者不懂或者懂而不做。他们有的只当官不做事,遇到困难的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  相似文献   

19.
科技下乡 ,指的是广大科技工作者走出科研部门 ,走进农民中间 ,把先进的、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直接传授给他们。令人遗憾的是 ,这项活动在不少地方却没能真正办好。比如 ,有些地方的科技下乡活动只在乡镇里搞搞 ,村组里依旧冷冷清清 ;有些赠送给农民的科技书籍虽送下“乡”了 ,但都堆在乡镇办公室里起不了作用 ;有的科技讲座、科普展览 ,场次似乎不少 ,却仅仅限于乡镇政府大院内 ;还有的仅仅是走马观花 ,“科技下乡”成了“访问参观”……对这些变了样的科技下“乡” ,农民们深感失望。变样的科技下“乡”实际效果大打折扣。如果真心想为农民…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乳业发展中,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建成了第一批奶源基地,他们培育了第一个专业奶牛品种……他们创造了中国奶业发展历程中的无数个“第一”,他们就是中国农垦乳业。从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奶业短缺问题,到改革开放后现代奶业崛起,到三聚氰胺危机后民族奶业的振兴,作为“国家队”和“排头兵”,中国农垦乳业不断克服艰难险阻,致力生产一杯好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