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正>我们原来的整个农村文件基本上是以农业和农民为主基调,这次为什么提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整个乡村基本状况概念叫"衰而未亡",已经衰败了,但是没有死掉。我的分析是整个农村人口出村的代际分别。中国农村农一代的时候,基本上从九十年代末开始出村,九十年代之前是办乡镇企业。农一代和农一代之前的农村,那个时候没有凋敝的情况,原因一个是农一代回去,人回去就有人气;第二是农一代的钱基本上回去,模仿他打工的地方盖房子,所以村庄还是兴旺的。但是到了农二代继续还是往外跑,到了70、80、90后,  相似文献   

2.
声音     
<正>张孝德(国家行政学院生态文明研究中心主任):走"记得住乡愁"的城镇化道路处理好传统文化、乡村文明与城镇化的关系是中央一号文件的一个亮点。城市中心主义和经济中心主义是我们认识城乡关系的两个误区。乡村的首要价值并不是经济价值,而是承载与传承中国传统文明和文化的价值。不能简单地从GDP来认识乡村价值、看待城乡关系。我们的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乡村衰败是国内外城市化进程中呈现的一种普遍现象,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繁荣与乡村衰败形成了鲜明对比。由于较早进入工业化和城市化阶段,国外发达国家及地区的乡村衰败出现较早,其应对乡村衰败的经验丰富且相对成熟,梳理发达国家及地区乡村衰败的应对经验及理论模式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方法 文章首先回顾了美国城市化发展历程,分析其城乡人口流动最新趋势,从人口、就业及物质设施等方面梳理城市化背景下美国乡村衰败的基本特征,总结其应对乡村衰败实践经验及理论探讨。结果 从美国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城市对乡村的发展至关重要,至少可从三个方面获得解释。结论 美国乡村衰败应对历程对其他国家乡村问题解决具有多个经验启示,具体包括从城市化历史进程中去理解乡村衰败现象、重视城市对乡村的带动及反哺作用、承认乡村的地域差异并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重视互联网技术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等等,上述经验启示对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揭晓仪式在这里举行。我谨代表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对此次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向被推介为中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的村庄代表表示热烈祝贺!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建设美丽乡村,具有全局性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建设美  相似文献   

5.
<正>乡村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之载体、文化传承之根基、中华文明兴衰密码的携带者,决定了中华文明传承与中国传统文化复兴,必然是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而中国乡村文明的复兴,必然是乡村文化赖以存在的乡村生活方式与生产方式的活化传承与延续。坦率地讲,现在中国乡村全方位处于弱势,而且这种态势还将持续相当一个时期。此种情况下,找出一条既要让乡村融入城市化主导的现代化,又要保留中国五千年文明之根,可以说这是中国走  相似文献   

6.
优先发展农业农村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需要强调的是优先发展和引领发展是有区别的,优先体现出重视与倾斜,过去讲城市带动农村发展,有引领的含义,而今天我们讲城乡融合发展,这是一种科学的认识和定位,城市有城市的定位,乡村有乡村的定位,只有各司其职才能融合发展。如果在这个阶段过分重视乡村的发展,城市又可能面临衰落的风险,同样会出现新的问题。乡村振兴战略里提到"两个融合",第一个是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第二个是促进农  相似文献   

7.
<正>如何利用"城乡融合"这个新的抓手,来实现乡村振兴?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城市与乡村不再有明显的界限,城中有乡,乡中有村,二者的界限随着发展会越来越模糊。其次,城乡融合更深的含义是二者更深入地相互吸收对方的优点,并避免不足。城乡融合就是城市与乡村二者应该互相吸收对方的长处,城市要变得更生态、更绿色、更宜居,乡村应该在基础硬件上加大投入,应该更清洁、更便利化、更环保。最后,"城乡等值",无论在城市或乡村,人们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应该差不多。德国的城乡等值战略非  相似文献   

8.
正过去一段时期,"三农"政策以城乡统筹为核心,重在解决"城市有、农村没有"的问题,有许多政策是针对分配问题。但是,如果不激发农业农村自身活力,在大格局难以改变情况下,分配方面农村永远比不过城市,人口、土地、资本的流动必然是单向的。中央政策的着眼点转向"乡村怎么活"以后,以改革释放农业农村活力就成了题中应有之意。要解决"怎么活化农业农村"的问题,绕不开土地改革。不仅要有城乡统筹,而且要有改革;不仅要通过资金分配和公共政策解决城市有、农村没有的问题,而且  相似文献   

9.
乡村旅游"飞地化"与城乡统筹发展背道而驰乡村旅游通常被认为是破解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然而,在现实中,这一观点却受到乡村旅游"飞地化"的挑战。在许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乡村旅游景区,来自城市的投资商垄断了旅游资源经营权,攫取了大部分旅游收入,而当地农民在失去旅游资源经营权甚至土地和房屋后,却只得到微薄的分红、补偿极有限的低端旅游就业或经营机会。城乡统筹发展的主要机制是"以城带乡",而在这些俨然成为城里人"飞地"的乡村旅游景区,旅游开发的  相似文献   

10.
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避免产生城乡之间新的不平衡。目前在城乡二元结构和城市二元结构并存的历史新阶段,要重新认识城乡不平衡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要让有限的资源惠及绝大多数农村地区和绝大多数农民。当前国家政策的扶持使一些具有区位优势和旅游资源的地区三产融合取得成功,但这种发展方式并不适用全国所有乡村,可能会出现新的乡村发展不平衡。其次,城乡融合发展过程中要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和形成大规模城市贫民窟。农村仍然是中国社会现代化发展的稳定器与蓄水池,有必要继续为进城农  相似文献   

11.
生态文明是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它有着与传统文明截然不同的世界观.本文根据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解析城市与乡村的互利共生关系,探讨城乡一体化的系统内涵,提出统筹城乡共同发展、协同发展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12.
声音     
<正>陈锡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城乡协调是要让人能在城市与农村之间自由选择"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种说法并不完整,农村建设得好也可以让人向往。当下中国农村的资源要素在不断外流,又没有新的能带动农村发展的要素注入,造成了现在城乡发展不协调的局面,农村如果能把基础设施建设齐全,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服务,他不一定会离开农村。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要让乡村和  相似文献   

13.
<正>这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实际上是要为"城乡中国"这个形态构建相适应的土地制度。由于人走资本不回,未来将出现一部分特色村庄的活化。独特产品、独特文化与风俗、乡村旅游、乡村企业家的创新将会是村庄活化的关键因素。4月12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守英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农村发展论坛"上指出。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底,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7.35%,流动人口2.45亿人。刘守  相似文献   

14.
"空心化"趋势下加强乡村治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空心化"问题的产生与中国的快速城镇化发展有密切关系,政府必须进行政策调整和制度改革,走工业和城市反哺农业和农村的发展道路。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尊重乡村社会内在的秩序结构,构建城乡人员双向互动流通的机制,继承和保护乡村的传统和文化,加强"田园型乡村"社区的建设,让公共服务均等化覆盖城乡,建立农村新的公共经济发展模式,制定和完善农村经济社会的法律制度。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从自然、经济、文化和社会层面建设新农村,让农民过上幸福生活,让乡村仍为承载我们精神寄托的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5.
构建生态、和谐、文明的乡村,是党的十九大对"三农"建设发展的总要求。在互联网的普及下,作为重要抓手的数字乡村建设正在整体带动和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为乡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成为数字中国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结合点。文章以数字乡村建设为背景,加快推进乡村公共空间数字化建设为突破口,提出建议,以期助力乡村振兴,弥合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城乡协同发展,探索数字乡村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推行工业化和城镇化政策,乡村劳动人口流向城镇,城镇因人来而兴,乡村因人去而衰,一切因人而起。本文研究了乡村劳动人口流动的特征、规模、推动力量以及对城乡社会与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自开放以来,乡村就业人口规模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城镇就业人口则呈上升趋势的规律;城镇化背景下生产要素配置不均衡、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双重力量引起乡村劳动人口理性单向外流;农村劳动人口外流促进了农村生产内部分工,进而改变了农村生产、生活方式。合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引导资本在乡村投资,创造非农就业岗位,顺应农村劳动人口回流,乡村终将振兴。  相似文献   

17.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如何认识并利用乡村价值不仅是当前整个社会的乡愁关怀,而且是城镇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回避的核心问题。农村文明和城市文明不在高下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功能互补的关系。城市文明是农村文明孕育出来的文明,城市文明的根在乡村。所以既不能把城市文明凌驾于乡村之上,也不能把乡村文明凌驾于城市文明之上,两种文明要相互取长补短。随着工业化进程和人口增长,中国城镇化的进  相似文献   

18.
<正>2017年10月18日,"乡村振兴战略"一词首次出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为近6亿中国农村人口擘画了宏伟而美好的蓝图。2017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政策,就"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制定了7条具体路径,"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被摆在首位。从"城乡统筹"到"城乡发展一体化",再到"城乡融合发展",既反映中央政策的一脉相承,又符合新时代  相似文献   

19.
正在新时代发展的语境下,我国乡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然而与城市建设相比,依然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当前,在中共十八大提出的"美丽中国建设"以及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指引下,美丽乡村成为乡村建设的重要方向之一。美丽乡村内涵丰富,不仅要求农村的外在和客观层面美丽,还对人居环境、文明风尚、乡村生态、经济收入等内在层面有具体的要求,其本质是人与自然、人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平衡发展,是发展的一种新势态、新理念,是美丽中国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的农村人口和劳动力流动进入"农二代"时代,这一代农民的典型特征是:离土出村、与土地和农业的关系疏离、人走资本不回、职业和生活方式及交往规则的城市化等,由此带来了一场历史性的结构革命。中国已回不去"乡土中国",但也不可能很快抵达"城市中国"。"城乡中国"将是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经济社会形态,从单向城市化转向城乡互动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乡村在这一格局下正潜移默化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