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财》2005,(2):20-23
许多人寄希望于我国上市公司通过MBO改善治理结构,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但我国MBO刚刚浮出水面,便遭到了市场普遍的质疑,其中关于上市公司MBO的定价是市场质疑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MBO有利于公司经营管理能力的提高,而我国涉及国有资产转让的上市公司MBO却因为定价问题而倍受争议。本文对我国目前的上市公司MBO中国有资产转让的定价不合理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探究了这些问题的原因,最后结合我国的市场背景、法规环境和国资管理体系,对我国上市公司MBO国有资产定价的方法和实践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MBO(Management Buy-out)即“管理层收购”,它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者或经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本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20世纪70年代以来,MBO被认为是企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推动力量,在西方得到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我国上市公司实施MBO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兵 《中国金融》2003,(5):39-40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outs,MBO)又称“经理层融资收购”,是指公司内部管理人员通过高负债融资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获得经营控制权,从而改变本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以达到重组改造目标公司,并从中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财务型收购方式。MBO是“杠杆收购”(LeveragedBuy-outs,LBO)的一种形式。当运用杠杆收购的主体是目标公司内部管理者或经理层时,LBO就演变为MBO,即管理层收购。随着MBO在实践中的发展,除目标公司的管理者为惟一投资收购者外,又派生出管理层收购与员工持股计划(EmployeeStockOwnershipPlans,E…  相似文献   

5.
由于环境和背景不同,我国的MBO与西方的MBO存在本质区别.本文从我国现行法律制度出发,从设立MBO收购主体、客体、融资、收购定价、信息披露等几个方面研究了我国上市公司MBO的现状.为了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维护社会公平,我们应当停止上市公司MBO和各种曲线MBO.  相似文献   

6.
国外学者通过对管理层收购(MBO)的研究表明,MBO对企业的有效整合,降低代理成本,提高经营效率,以及改善组织绩效有着重大的意义。本文运用经济学模型,抽取13家国内上市公司,对他们最近六年的财务绩效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实施了MBO的样本上市公司中大部分在最近三年内绩效有提升表现,且总体绩效水平在最近三年显著提升。因此我们认为MBO对我国上市公司的长期绩效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徐怀业 《中国金融》2007,(14):61-63
管理层收购(MBO),是杠杆收购(LBO)的一种形式,指企业内部管理者通过自有资金或外部融资,收购所在公司股份,实现企业控制权由大股东转移到管理者手中的行为。MBO近些年才开始在我国试行并逐步兴起。由于MBO在明晰产权、强化激励等方面可以产生积极作用,所以我国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准备着手实施MBO。  相似文献   

8.
MBO 即管理层收购,是指管理层为了控制公司而收购公司部分或大部分股份从而获得控制权的行为。在实际收购过程中,收购方可能不仅仅限于目标公司的管理层,还会有外部其他公司的管理层参与收购过程,而且还有可能联合本公司的职工共同进行收购。管理层收购在上世纪的80年代达到了顶峰,以美国为例,1987年全年的 MBO 交易总值就达到了380亿美元。管理层收购作为理顺所有者与管理者的关系、激励和约束管理者、促进企业良性发展的有效渠道,也逐渐为中国的企业所重视,上市公司,如四通公司、奥美的、深方达、宇通客车、万家乐等在最近两年纷纷实行了管理层收购,据估计中国的上市公司  相似文献   

9.
MBO问题浅析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加入WTO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愈加明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周企改革的任务也日益紧迫。管理层收购为深化国企改革、明晰产权关系、优化企业治理结构,完善国有资本的有效退出提供了一种合理模式,也成为国有资本退出的重要选择。但由于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环境以及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不完善,导致管理层收购在控制权分配、定价方式、融资渠道、产权明晰等方面不够合理致使无法体现国有资产的市场价值.削弱了对管理层收购的激励效果。  相似文献   

11.
<正> 管理层收购(Management Buy Out)缩写为MBO,是指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公司所有者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目的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MBO(管理层收购):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二三十年来,一种新兴的企业管理模式—MBO,已经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运用,它通常被认为能够提高对管理层的激励,对企业产生积极意义。我国近几年也开始在上市公司尝试实行MBO。一、MBO的含义和现实意义MBO的全称是ManagementBuy-out,主要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借贷所融资本购买本公司的股份,从而改变其公司股东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权结构,进而达到重组其公司的目的,与此同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MBO的中文名称通常是“管理层收购”。目前,在国内实行的MBO,通常是由管理层作为发起人注册成立一家新公司,作为拟收购目标公…  相似文献   

13.
刘宇 《证券市场导报》2004,15(12):48-52
本剖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MBO)的发展现状。针对MBO存在的问题,本提出的相关对策是完善实施MBO的市场环境,修订有关法律法规,加强对MBO信息披露和定价的监管,重视上市公司MBO后的监管,强化对管理层任期经济责任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15.
董继华  袁连生 《理财》2005,(2):34-35
2004年8月,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以三叩TCL、四问海尔、七敲格林柯尔的“组合拳”重拳出击,质疑内地国有企业产权改革模式的合法性,由此引起的国企改革争论波及华夏。MBO,这个曾经被视为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有效模式,如今则成了一个让人痛心的代名词。自上世纪8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MikeWright发现管理层收购现象并对之进行规范定义以来,20多年里,在英美和欧洲大陆,MBO的理论和实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已成为确保企业资源能够不断地分解、重组、整合以减少企业代理成本的主要运作模式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我国国有企业问题被归结为“…  相似文献   

16.
董宁 《西南金融》2004,(8):35-36
MBO又称管理层收购,发端于上世纪80年代美国的资本市场,90年代以后继续发展成熟,是指目标公司的管理层利用自有资金或从外部融资去购买目标公司的股份,从而达到改变目标公司的所有权结构、控制权结构和资产结构,进而达到重组本公司并获得预期收益的一种收购行为。国外的实践经验证明,MBO在激励企业内部积极性、降低代理成本、改善企业经营状况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18.
我国上市公司MBO实施效应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证研究表明,MBO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营业绩,挖掘企业的资源潜力,为社会带来更多财富。  相似文献   

19.
陈昊 《理财》2005,(2):42-42
按照有关研究结论设定,MBO目标公司应具备的条件有:1.企业具有比较强的且稳定的现金流产生能力;2.企业经营管理层在企业管理岗位上工作年限较长(1年以上),经验丰富;3.具有较大的成本下降、提高经营利润的潜力空间和能力;4.企业债务比较低。  相似文献   

20.
MBO理论的误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纪平 《国际融资》2003,(11):29-30
国企改革以什么样的理论作为指导,本文作者提出了一种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