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的余额。从2008年起实施的《企业所得税法》(以下简称新税法)规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认,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国务院财政、税务部门另有规定的除外。但是,笔者对新《条例》确认收入实现的有关规定进行认真和学习后发现,有几种收入确认形式属于权责发生制的例外情形,  相似文献   

2.
王洪涛  马四海 《经济论坛》2005,(18):117-118
按照会计制度规定,如果企业某项无形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就表明该项无形资产预期给企业带来的经济利益已经下降,应当计提无形资产减值准备,计入营业外支出,从当期的利润总额中扣除。按照税法规定,企业所得税前允许扣除的项目,必须遵循真实发生的据实扣除原则,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等规定提取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税法认为该项无法资产并未实际发生损失,会计上计提的减值准备并不足以认定为实际发生损失的依据,而只有按照税法标准认定该项无形资产实际发生损失时,其损失金额才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由于会计与税法在确认相关收益、费用或损失时所依据的理论及法规不同,企业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总额不等于按税法规定计算的应纳税所得额。  相似文献   

3.
政令     
《新经济》2009,(9):90-90
中国2011年起禁止烟草广告促销赞助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昨日发布通知,明确烟草企业的烟草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一律不得在计算企业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中国控烟协会副会长许桂华此前表示,中国将在2011年1月起全面禁止烟草广告及相关的促销赞助活动。  相似文献   

4.
杜佳民 《经济论坛》2005,(18):81-82
公益、救济性捐赠,是指纳税人通过中国境内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民政等公益事业和遭受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我国现行《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金融保险业除外)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在年度应纳税所得额3%以内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金融、保险企业用于公益、救济性的捐赠支出在不超过企业当年应纳税所得额1.5%的标准以内的可以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予扣除。  相似文献   

5.
横向公平与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及其缺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春虹 《当代财经》2001,(11):36-38
在所得课征范围既定条件下,个人所得税横向公平目标的实现最终取决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关键又在于税前扣除制度是否科学规范。我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还存在很多缺陷,在很多方面都不符合横向公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的方向是实行综合所得税制度,扩大税基,规范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科学设计税前扣除额标准。  相似文献   

6.
企业所得税是我国的主体税种之一。对初学《企业所得税法》的中职生而言,学习的难点是掌握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结合教学实践,关键在于引导学生理解企业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两个概念,并正确把握税法对收入、扣除项目的一般规定和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7.
在投资性房地产方面,税法规定与会计准则规定差异较大.从税法上区分,投资性房地产可以区分为房屋、建筑物和土地使用权.其中,房屋、建筑物归入固定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一条规定计算固定资产折旧并扣除;土地使用权应归入无形资产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二条规定计算无形资产摊销费用并扣除.文章对两种规定之间的差异举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税前会计利润与应税所得茹长云,刘连环新税制规定所得税的核算必须以应纳税所得额为依据计算应纳所得税额,并规范了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从而保证了税法的独立性,强化了所得税的调控功能。但在具体工作中,有不少同志把应纳税所得额(简称应税所得下同)同会计上的...  相似文献   

9.
履行社会责任已逐渐成为企业的一种趋势。企业捐赠作为一项社会公益事业,理应得到国家在税收制度上的激励。我国税制在给予企业公益性捐赠可从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的优惠的同时,对捐赠投向、捐赠方式和程序、捐赠扣除额度等进行了规定。这些规定对激励企业公益性捐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缺陷。着力健全企业公益性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机制,必须大力宣传对于企业公益捐赠的税收优惠政策、完善捐赠税前扣除的配套规定、健全捐赠方享受优惠的受赠机构体系、协调分税制下中央和地方的利益冲突、充分保障纳税人权利、大力发展民间公益性组织。  相似文献   

10.
由于财务会计和税法的目的不同,对某些收益、费用和损失的确认、计量原则与税法的规定存在一定的差异,其区别在于确认收益实现和费用扣减的时间以及费用的可扣减性。企业在会计核算时,应当按照财务会计规定,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与税法不一致的,不得调整会计账簿记录和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金额。企业在进行计算当期应交所得税时,应将按财务会计规定核算的税前会计利润调整为按税法规定的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当期的应交所得税。  相似文献   

11.
企业所得税筹划的关键是降低应税收入,合理扩大准予扣除项目的金额以降低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因此,应对企业所得税筹划活动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以及在生产经营中的筹划方法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2.
王丽 《经济师》2005,(3):274-275
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文章着重分析了会计“收入”与税法“收入”、会计“费用”与税法“扣除项目”的差异 ,同时指出对两者差异 ,在会计期末必须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13.
企业的三项经费是指职工福利费,职工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的各项经费,分别按照计税工资总额的14%、2%、1.5%计算扣除,是企业所得税计算中准予扣除的项目。在企业日常的所得税申报中,按照新《企业财务通则》规定,企业虽不提取职工福利费,但也可按计税工资总额的14%的比例进行调减应纳税所得额进行处理。随着新《企业所得税法》及实施条例的执行,三项经费的税前扣除在计税依据、提取比例、扣除限额及结转扣除等方面与原《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及实施细则上有着差异或新的适用情形,因此,在企业所得税日常申报中应予以关注与区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颁布《关于企业技术创新有关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88号)。通知规定企业发生的技术开发费用在按规定实行100%扣除基础上,允许再按当年实际发生额的50%在企业所得税税前加计扣除。企业年度实际发生的技术开发费当年不足抵扣的部分,可在以后年度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中结转抵扣,抵扣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五年。实际工作中很多企业因不能单独准确地核算技术开发费,无法充分利用该优惠政策。笔者在此谈谈技术开发费管理、核算及税收优惠政策利用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及应对办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和2007年颁布的新企业所得税法都作了较大幅度的调整,新企业所得税法对企业实际发生的坏账损失允许扣除,对于企业计提的坏账准备原则上不允许扣除,这与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处理并不一致,因此,在计算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时,特别是在间接计算法下,需要对会计利润根据新税法与新会计处理差异进行调整。  相似文献   

16.
提高费用扣除标准,发挥个人所得税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高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免除中低收入者的纳税义务,是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和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比重的重要途径。在费用扣除上,应以高收入家庭平均消费支出为基准,考虑中等偏上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同时,将住房支出纳入费用扣除范围,定额扣除。从而实现对高收入家庭和最高收入家庭征税,真正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建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这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历史性进步.本文详细介绍了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主体、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不同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实现了内、外资企业所得税的统一,建立了公平竞争的经济环境,这是我国企业所得税制度的历史性进步。本文详细介绍了新旧企业所得税法在纳税主体、税率、应纳税所得额、准予扣除项目和税收优惠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实施对不同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企业所得税会计两种差异方法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企业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在确认和计量收入、费用、损失时遵守不同的原则,从而导致企业按企业会计制度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与按税收法规计算出的应纳税所得额产生了差异,即时间性差异与永久性差异,国家税收机关必将运用政权的力量,要求企业会计核算的过程和结果,按照税法及税收会计的要求,进行必要的调整。因此,就差异产生的原因及具体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分析不征税收入政策,试图阐明不征税收入不是税收优惠,财政性资金记入不征税收入要同时符合五个条件,并且存在至少两个例外,最后提出了不征税收入确认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