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社会责任(CSR)这一概念早在19世纪末就已在西方产生,发展至今已被认为是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世界银行给企业社会责任(CSR)下了一个非常明确的定义:企业与关键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价值观、遵纪守法以及尊重人、社区和环境有关的政策和实践的集合.它是企业为改善利益相关者的生活质量而贡献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承诺.细细品味这些理念,其实它也不是国际社会责任运动的全新创造.因为,几千年来,中国儒家文化一直提倡的"与人为善"、"天人合一"等,实际上也蕴含着深厚的社会责任思想.  相似文献   

2.
时下各地服装企业正面对中国加入WTO的活动实施《服装行业十五发展规划》的历史机遇和背景,思考新的发展思路,探索新的发展策略.其中中小型服装企业都围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探讨如何充分发挥中小型服装的特点?如何找准市场定位,在"做好"和"做精"上下功夫,以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方向.这不失为中小型服装企业的中长期,同时又是可操作的发展策略.相信这种"做好"、"做精"的发展思路,同样也能在中国服装业由大变强的产业升级中有所作为.理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成立于1983年4月,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有色金属矿业投资与合作的排头兵,中国有色集团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色集团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使命等内容.  相似文献   

4.
新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积极推进现代化建设,发展模式已从"初级发展"转变到"科学发展",对此中国企业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遵循"三重底线"的基础上努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规范,这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符合中国特色发展的道路.文章在阐述国外企业社会责任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和现状,针对外国企业社会社会责任给中国企业带来的冲击和挑战,在政府、社会、企业三重规范机制的推动下,应重点推进企业自身的社会责任建设,在强化当代企业社会责任价值观念的基础上,积极形成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并内化到企业核心策略中,与此同时契合中国传统的儒商价值观念,让中国企业成为真正负责的组织.企业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当切实地为中国经济地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软件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中国软件市场是国际软件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企业走出国门、软件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已成大势所趋.软件出口的好处十分明显,它能推动国家软件产业的整体发展,对与国际接轨、提升软件产业整体水平十分有利.同时,在为国家和企业创收、促进人才成长等方面也具有积极作用.因此,"让中国软件走向世界"已经成为我国企业的迫切愿望,软件出口业务也在国内迅速发展起来.但是,毋庸讳言,中国的软件作为一个产业起步时间较短,软件出口的整体实力与世界发展水平差距很大.虽然一些企业已经有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出口经验,但更多的企业还是在投石问路,或是摸着石头过河.面对这种情况,企业着急,业务主管部门也希望尽快找到解决办法,为中国软件产业扬帆出海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6.
一、百年老字号企业带给我们的思考 20世纪的后十多年里中国企业的突出问题是寿命短暂,但也不乏有与外国长寿企业齐名的百年老字号的企业,他们经历了数世纪的考验,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见证.体现中国医药之瑰宝的中华老字号"同仁堂"正是从历史中走来,经历了数个世纪的考验,经历百年沧桑而不衰.为什么古色古香的同仁堂能在330多年的历史中走出一条亮丽的轨迹,铸起一座高大的丰碑,它靠的是什么构筑了享誉海内外的百年辉煌?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功能创新与企业定义 从传统的观念来看,企业应当具有特定的功能定义,既然是一家企业,它就应该有明确的经营范围,它和它的外部环境之间存在着清晰的界限.但从现代的创新观念来看,企业是没有特定的功能定义的,企业没有不可突破的经营范围,它和它的外部环境之间不存在清晰的界限,企业的"有形"是从"无形"当中产生出来的.不然的话企业就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于如何更好的利用市场经济,中国企业如何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摘得先机,就不能离开企业文化的建设.日本的经济奇迹的关键除了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重要的在于它特色的企业文化.该文着重从日本企业精神研究出发,希望可以为中国企业文化的建构和中国企业发展奉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经济学家吴敬琏指出: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小企业获得了迅速发展,但也存在许多问题.要使中小企业克服这些问题持续发展,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活力",除了国家、政府各部门要大力营造有利于其健康发展的宏观环境外,企业自身也应积极发挥"内因"作用,练好"内功",以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壮大.  相似文献   

10.
黄志湘 《中国经贸》2012,(21):42-43
合规,企业寻求发展的基本素质 合规,是关乎企业发展的最基础的底线,和每个员工、每个职能部门都息息相关.特别是在当今的全球化时代,所有企业都在融入全球化的大潮中,不论是对已经在中国及世界各地大举投资的跨国公司而言,还是对正在努力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的中国企业来讲,做好合规,都极为重要.作为国际化的企业,在中国或者在全球其他国家做投资,一定要既符合本国的法律法规,同时也要符合投资所在国当地的法律法规.而中国企业要尝试"走出去"则更是如此.因此,"合规"是企业寻求发展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素质.  相似文献   

11.
陈维荣 《中国经贸》2012,(13):58-61
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为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搭建了平台,提供了经济、可靠的海外发展基地,有利于形成贴近市场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可降低企业海外投资经营成本和风险.中国境外经贸合作区与宁波产业对接,实现了优势互补,推动了宁波中小型制造业企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林华 《东方经济》2002,(6):54-55
近斯,一种被经济学界称道的强间的“推墙”游戏——异业联盟,正在中国企业界大行其道。联想与厦华、海尔与纽约人寿、方正与健力宝、娃哈哈与广东服装界、乐华空调与TOM……几个本身主营业务看上去似乎毫无关联的企业,利用各自资源优势,在大家共同感兴趣的领域达成战略合作伙伴。不可否认,这种经营模式在西方国家健康成长起来,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其试行及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可预期的风险,它能否给中国企业带来好运?是否会重新上演几年前中国企业多元化发展的“生死时速”?  相似文献   

13.
张军 《当代陕西》2007,(10):48-48
一个国家投资仅1亿元,曾经年销售收入不到1亿元,亏损严重、几近破产的汽年行业弱势企业,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发展成为拉动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成长最快的企业",跨入中国500强.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国有色集团")成立于1983年4月,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中央企业。作为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开展国际有色金属矿业投资与合作的排头兵,中国有色集团在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有色集团的企业文化主要包含企业愿景、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管理理念以及企业使命等内容。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企业是否能成功"走出去"是我国经济发展与企业国际化发展非常关键的一步。首先,初步分析了近年来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流量、存量、地区分布、行业分布及投资主体分布等现状,然后总结了中国企业在"走出去"过程当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企业稳中向好"走出去"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力的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现象分析 美国南加州大学亚太学院"竞争力小组"在对中国企业进行的考察中,我们既看到了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骨干企业,又目睹许多"包袱"企业.虽然它们的产业、地域及所有制形式各有不同,但成功与失败的企业却都有一个共性,即无竞争力者衰落,有竞争力者兴盛.  相似文献   

17.
"三鹿奶粉"事件令社会和民众越来越关注企业社会责任的问题,企业社会责任缺失已成为中国企业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这是中国企业成长中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课题、任务.文章以"三鹿奶粉"事件的社会责任缺失为典型案例,揭示中国一些企业对企业社会责任的误读,探讨企业长寿基因.企业社会责任绝不仅仅是捐赠、公益和简单的慈善事业,它更是企业发履、创新和增长企业竞争力的源泉.企业社会责任,无疑是企业长寿的基因.  相似文献   

18.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及中国加入WTO使得中国的经济进一步融入到世界经济中,中国的企业在立足国内市场的同时也不失机会地"走出去"。然而,由于中国的跨国经营起步较晚,企业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无法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本文就目前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现状进行分析,从企业文体、区位、目标选择、品牌、文化几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海外并购策略。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不是摆设,不是装饰品.好的企业文化应该是全员参与,整体互动.企业文化应与企业长远发展战略相结合,支持企业持续发展.企业文化可以支撑企业不断创新.正是这种看似无形的企业文化,夯实了企业的发展基础,是企业不断发展的原动力,它塑造着企业的"性格",决定着企业的未来.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孵化器的管理与发展张超英,梁肃,唐凤泉,袁环中国自1987年建立了第一家企业孵化器,在中国通常称作高技术创业服务中心.1991年达23家,1993年已增加到70家,有2000个企业作为客户进入孵化器。现就中国企业孵化器管理与发展的几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