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30年代,围绕资本集中规律是否客观存在、是否适用于农业,小农历史命运以及怎样正确对待小农等问题逐渐成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争论的焦点,以福尔马尔和伯恩斯坦为代表的一批学者公开质疑和否定马克思主义小农理论,恩格斯、考茨基和列宁与他们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在批判福尔马尔等在改造小农问题上的右倾机会主义观点时,恩格斯进一步阐述了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后正确对待农民的原则、方针和政策;针对伯恩斯坦等"小农经济稳固论"者对马克思资本集中规律在农业中作用的否定,考茨基提出并论证了资本集中规律作用于农业的特殊形式;通过对自由主义民粹派以及修正主义分子"小农经济稳固论"的批判,列宁不但创造性地提出了根据生产资料的占有情况和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情况来考察农民分化问题的科学方法,指明了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划分农村阶级的基本原则,而且还提出了农业资本主义两种演进类型的理论.这场争论不仅使"小农经济稳固论"彻底破产,也使马克思主义小农理论在争论中得到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小农经济改造与中国农村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小农经济有效性表示质疑的理论传统并非马克思主义所独有,在新古典经济学中也长期存在.改造小农经济以适应国家现代化进程,是二者的共识.总体而言,1949年以来中国农业政策都或强或弱地体现了这一点.始于1978年的改革,似乎使中国农业一夜之间从"一大二公"的状态又回到了小农经济的分散经营状态,30年粮食产量的历史性突破创造了"小农的奇迹".然而要确保农业的持续性发展,则改造小农经济的目标和任务依然存在.在人地矛盾现状未发生根本变化和农业发展受市场风险冲击渐强的背景下,应当通过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对小农自愿、适度的联合保持开放和支持的姿态,使小农经济首先走向小而有效、小而不散,进而走出小农经济的陷阱.  相似文献   

3.
凌鹏 《开放时代》2006,(5):141-147
对于同样的一种行为——妇女参加手工业劳动,在《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一书中不被判断为内卷化的表现,而在《长江三角洲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一书中则被判断为主要的内卷化表现之一,这不能不说是“内卷化”概念的混乱。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527件清代刑科题本中关于服制命案的材料,尝试勾勒十八世纪小农家庭的大致轮廓,并据此提出了一些对于小农家庭经济的新解释.即使在号称盛世的雍乾时期,小农家庭仍然在生存经济之中苦苦挣扎;在面对人口压力而"内卷化"的小农家庭经济中,恰亚诺夫的家庭人口周期理论的解释力是有限的.江南一带童养媳现象要比华北远为普遍,本文认为这可能与长江流域的女性在小农家庭经济中的作用更大有关.  相似文献   

5.
张淑钏 《时代经贸》2009,(11):31-32
近代法国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小农经济长期存在。小农经济的形成是由法国以农为本的社会特征和小农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定的,也与农民在近代法国社会变革中的作用密切相关,同时也与近代法国工业结构相适应。小农经济在近代长期存在有它的合理性与进步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试图从“农民理性”的角度重新理解小农经济,揭示小农经济的转型动力及其现代适应。研究发现,20世纪80年代以后,伴随着制度变迁和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农民理性开始扩张,农民经济行为的主导逻辑由生存理性转向多元理性并存。在农民理性扩张与农村人地关系重构的背景下,小农经济出现转型,以老人农业、中农农业和家庭农场为经营形式的现代小农经济建立起来。现代小农经济是农民自我改造和不断适应农业现代化的结果,其呈现出大范围使用现代生产要素、农业经营规模化和兼业化等重要趋势。在此过程中,小农经济仍然发挥着农业人口生计保障、乡村秩序稳定以及粮食安全保障等功能,从而为中国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小农经济转型体现了农民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说明了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然是小农发展基础上的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形式变革的实现途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是农户制下的小农生产.我国农村经济已逐步步入以专业化、分工合作、竞争为标志的现代经济运作机制,小农生产的农户制生产组织制度框架与现代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不论是农户制下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还是当前大力推广的农户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制度,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陷.农场制是取代农户制的最佳方式.以农场制为基础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是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权威性的全国农业普查数据的分析,笔者论证"资本主义农业"和"规模化农业"在农业整体中所占比例其实较小.以雇工数量来估计的话,不会超过务农人员总数的3.3%.改革以来中国所经历的小规模"劳动与资本双密集"的高附加值"新农业"其实要重要得多,如今已经达到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和总耕地的三分之一.另一主要变化是2004年之后在粮食种植方面的较快速机械化,主要是由小农户以其非农就业所得来购买的.2004年以来新的基层机耕(播收)服务业的较广泛兴起,如今已经达到粮食种植中的70%.认识到小农和小农户对小农业的现代化已经做出的贡献,才能看到其对促进未来进一步现代化的潜能.国家2018年以来已经给予小农和小农业前所未有的关注,应该对小农社区及其潜在的公益道德价值观也给予适当重视.小农户、小农业、小农村"三小农"其实是过去和未来进一步发展"现代小农经济"的关键资源和主体.  相似文献   

9.
庾虎  张丹婷 《经济论坛》2023,(2):93-101
为反思小农经济脆弱性,构建“资本—风险—制度”分析框架,在此框架下从生计资本、生计风险和富民制度等三个维度对经济脆弱性的生成机制进行多重逻辑分析,指出小农生计风险的多元性和生计资本的匮乏性导致了小农生计的脆弱性,“输血性”制度以及生计资本的间接性、转化性导致了富民制度的悬浮性,经济脆弱性正是在小农生计脆弱性和富民制度悬浮性的内外双重因素作用下生成的。基于这一反思,从小农生计资本再造、生计风险规避和富民制度重构等三个维度提出解决小农经济脆弱性的规范进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农民增收的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农业经营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方面要稳定自给性小农,另一方面又要发展商业性大农。世界上的农业经营制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商业性大农经济,另一种是以不少欧洲国家及日本为代表的补贴型小农经济。从中国的现实情况出发,比较合理的选择应是将这两种农业经营模式结合起来,走出一条新路:一方面,稳定地发展以小农家庭经营为基础、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特征的小农经济;另一方面,有选择地积极促进以国营(集体)农场、国家专业化种植基地、大型农业经营公司、种植专业户等各种形式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化的、具有相对较大规模的农业…  相似文献   

11.
小生产、小生产方式、小农、小农经济和小农生产方式是一组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论述农业、农民问题的主题概念,正确把握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语境中的准确涵义,是理解马克思主义农业改造理论的入口。文章拟对上述概念作一次初步的辨义,揭示它们在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特定涵义。  相似文献   

12.
制度变迁宋朝小农供给行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宋朝社会 ,出现了农产品大量商品化的新经济特征 ,这一新特征的形成是宋朝制度变迁的结果 :宋朝自由买卖的土地制度、由赋税供给型向政府采购型转变的财政制度、制定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政策等正式制度的变迁以及社会意识、消费偏好等非正式制度的变迁 ,不仅激发了小农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产出的增长 ,而且降低了农户将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交易费用 ,使小农通过市场获取经济收益成为可能。在这样的制度安排下 ,小农的农产品供给行为由过去的自给自足型向自我供给的同时又积极向市场提供农产品的双重供给行为转化 ,从而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商品性农产品。  相似文献   

13.
小农是居住在乡村并在土地上工作的人(Peasant一词来自法语paysan)。根据这一定义,“小农经济”这个题目是要分析小农的经济决策和相互作用,他们与其他人以及整个经济其余部分的关系,决定他们经济福利的总水平和分配的因素,以及他们的地位怎样随着时间而变动或受政策所影响。这样,范围就很厂大,涉及到研究大约一半世界人口的经  相似文献   

14.
加入WTO后,面临日益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应冷静地深入剖析计划经济出版体制的社会根源:“小农情结”。为了与之彻底告别,果断地深化出版体制改革,我们要深入领会马克思关于小农经济、小农意识的论述的精神实质,切实认清计划经济出版体制的社会根源,痛下决心割舍“小农情结”,果断地推进出版体制改革。 一、出版业的改良型计划经济体制使它在国际竞争中越来越被动。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出版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不断发展壮大,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居  相似文献   

15.
小农经济属于小生产方式的范畴,几千年来中国一直实行以土地农民分散占有方式为基础的小农经营方式;从现代社会的视角看,它是一种分散、落后的生产方式。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在农业经营方式变革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功经验,但也有许多曲折和教训。今天,我们应当在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指导下,对中国几千年来小农生产方式的基本特征与历史演变进行科学的研究,揭示其发展规律与必然趋势,积极探索我国农业经营方式变革之路,进而在土地所有制与土地占有方式变革的基础上,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社会主义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历史性飞跃。  相似文献   

16.
小农经济通常被认为是保守的、故步自封的,然而,通过沭阳县潼阳镇后屯村的田野经验,可以看到处于产业边缘的小农是如何进行农业生产的变革以及探索的。经济人类学领域中,"道义经济"与"理性小农"的经典论题对这样的经验有着不同的解释,但事实上,这二者其实并不相互排斥,而且,只有用一种整体性的视角,从当地人的生产实践出发,才能更好理解人类社会、尤其是中国农业社会的运作逻辑。  相似文献   

17.
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我国一直以小农作为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这种小农经营方式经历了长期的演变过程,采取了各种不同的具体形式。目前,我国实行的农户承包经营仍是一种带有浓厚小农经济色彩的农业经营方式。在当代中国,应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坚持社会主义方向,适应我国国情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构建新型农业合作经营体制,实现从小农经营方式向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与历史性飞跃。为此,必须实现农业经营方式合作化与农场化,在土地股份化与共同占有的基础上,实行股份合作农场的经营方式。这是我国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方向,也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方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农业经营主体的类型比较、效益分析与进路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与农业现代化政策推动,农业经营主体逐渐多元化,出现了传统小农、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等并存现象。从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两个层面对比分析,发现精耕细作的传统小农与专业大户不仅在生产效率上高于家庭农场与农业企业,更是我国村庄秩序与社会结构的维护者,是我国现代化发展的稳定器与蓄水池。而政府大力推广的家庭农场和农业企业则对传统小农和专业大户具有一定的挤出效应。综合考量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应在确保传统小农主体性地位的基础上,适当地发展专业大户与家庭农场,同时还要规范与限制农业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小农经济思想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在对小农经济的内涵与特征作了全面科学的阐释后,指出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小农经济必然要被工业化为代表的社会化大生产所替代,但在农民占大多数的农业国家,小农阶级的消亡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虽然生产力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仍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并不能由此否定马克思上述论断的科学性。我国在加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要促进农民非农化转移;加大政府财政对农业的增量投入;进一步深化对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矫正制度歧视,真正赋予农民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0.
文章使用2008-2012年45户水稻种植小农家庭微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粮价预期如何影响小农种粮行为.文章通过使用面板联立方程估计了农地经营和水稻种植等因素与家庭收入之间的关系;使用二元选择模型考察了粮价管制场景下决定小农种粮意愿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揭示了目标价格的形成机理.研究发现:在货币收入最大化(支出压力最小化)的小农理性假设下,收入增加越快的家庭越倾向于减少水稻种植面积;目标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有家庭工资性收入、种粮雇工工资和家庭支出水平等.因此未来政府应关注小农的种粮意愿变化,重视小农家庭农业生产行为的转变趋向;构建和完善与小农行为选择相契合的粮食目标价格形成机制,尽可能减小由于小农集中放弃土地经营而对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