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仲垣 《金融博览》2011,(19):6-7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曾经发出最著名的追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优秀人才?”这一追问成为中国教育领域最艰深的课题。。大师的追问发自肺腑。我们的国家.对教育不可谓不重视,学校不可谓不多,为什么还不如上个世纪初.那个大师辈出的旧时代?”五道口”——业内对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俗称,曾经堪当中国金融教育领域的“先驱“。从”金融黄埔”的称呼和如今”道口人”在中国金融界显赫的地位。我们已能丈量出”五道口”被人膜拜的“高度”。近期关于”五道口”并入清华大学的媒体报道在金融界引起的震动和莫大关注也就顺理成章,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2.
著名投资大师巴菲特曾评论道:"如果期权不是报酬的一种形式,那它是什么?如果报酬不是一种费用,那它又是什么?还有,如果费用不列入收益的计算中,那它到底应怎么处理?"如今,这种追问需要在大洋此岸重提  相似文献   

3.
越石 《国际融资》2009,(10):29-29,31
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陈志武所著《金融的逻辑》出版。在该书中他追问:为什么中国的钱这么多?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为什么说西方的兴起主要靠制度而不是掠夺?为什么政府有钱不如民间富有?为什么“养儿防老”不道德?为什么发展金融是中国的惟一出路?……其实,引人关注的是,不只是因为这些尖锐问题,而是作者和同样流行的《货币战争》的作者宋鸿兵在一些问题上完全不同的观点,乃至有媒体说:《金融的逻辑》全面驳斥了关于金融“阴谋论”等观点。  相似文献   

4.
2013年9月13日,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传纶教授逝世一周年祭。值此,特将王老生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一段录音整理如下。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智慧长存。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大师深切的怀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5.
普惠金融是一项意义深远、势在必行的发展战略。发展普惠金融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意义可谓重大而深远。过去几年,普惠金融在我国的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从实践看,普惠金融服务还不均衡,相关体系也不健全,以及商业可持续性也尚待提高,因此需要尽快采取相应对策,促进我国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燕霞 《金融博览》2011,(12):75-77
附在安德烈·科斯托拉尼身上的光环很多。 作为德国著名的投资大师,他在德国投资界的地位犹如美国的股神沃伦·巴菲特,并被尊为欧洲的证券教父。他是20世纪金融史上最成功的投资者之一,35岁的时候就通过投资赚取了足够的养老金。  相似文献   

7.
黄益平 《新金融》2020,(5):4-10
作为对中国40年金融改革的思考,本文旨在提出并分析下述问题:为什么中国政府在改革期间保持了对金融体系的高度干预?抑制性金融政策为什么没有阻碍经济实现高速增长?为什么近几年关于"金融不支持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的抱怨越来越多?我们国家的数字金融是如何领先全球的?中国这几年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是怎么积聚起来的?未来的金融体系可能会是什么样子?  相似文献   

8.
王传纶 《金融博览》2013,(17):30-31
2013年9月13日.是我国当代著名经济学家、教育家、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王传纶教授逝世一周年祭。值此,特将王老生前接受本刊采访的一段录音整理如下。斯人已逝,音容宛在,智慧长存。谨以此文,表达我们对大师深切的怀念和追忆。  相似文献   

9.
李兴发 《金融博览》2011,(17):12-13
最近几年,企业界频发的不良社会公共事件不断冲进公众视野.企业的道德底线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时值当下,我们也在追问.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到底应该怎样承担社会公民的必要责任?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企业界频发的不良社会公共事件不断冲进公众视野.企业的道德底线受到前所未有的质疑。时值当下,我们也在追问.企业在追逐利润的同时.到底应该怎样承担社会公民的必要责任?  相似文献   

11.
陈凡 《金融博览》2013,(4):84-85
耶鲁大学著名教授、行为金融学的代表人物罗伯特·希勒,既成功预测到了美国2000年的股票市场泡沫,又成功预言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终将引发次贷危机,所以他的思想饱受关注,也因此成为201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入围者。为什么社会需要金融?为什么金融创新不能缺少?为什么金融家一定要追逐风险?为什么社会需要金融投  相似文献   

12.
著名学者、<读城记>的作者易中天先生说:广州是一个大市场,因此,具有市场的丰富、活力和开放.此话可谓一语中的.改革开放30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整个华南地区凭着大胆探索、敢为人先的精神,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脚踏实地、包容开放,在现代化建设中取得辉煌成就,成为国内乃至世界上最具生机与活力、经济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引领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潮头和风向.  相似文献   

13.
叶雪 《中国外资》2010,(11):62-63
J·P·摩根心中的榜样是拿破仑,中国企业家心中的榜样是J·P·摩根。不同的是,J·P·摩根后来被公认为“华尔街的拿破仑”,但现在我们依然没有找到一位公认的“中国摩根”。“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套用之,我们也不禁发问:为什么中国的企业界就出不了伟大的企业家?  相似文献   

14.
24年,英国登山队第三次来到珠穆朗玛峰北坡,一名记者在营地追问著名登山家乔治马洛里“你为什么要登山?”马洛里留下传世名言——“因为山在那里”( Because it is there).登山是一种生活方式,如同注册会计师需要工作底稿,舞蹈家需要舞台.  相似文献   

15.
突然发现,自己身陷各种各样的原则之中。同事间意见不一致,经常有扯起原则大旗的冲动。“我为什么这么设计,是基于Kiss原则。Kiss最简原则,懂吗,苹果战功就是基于这个根本原则”;“部门要绩效考核吗,可我们是知识工作者哦。管理学大师德鲁克再三强调的管理原则,是要发挥长处,而不是改进短处。绩效考核完全不足‘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16.
《现代商业银行》2006,(9):62-62
当今中国最受欢迎、最具影响力的实战型管理教育大师余世维通过本书为读者激情演绎了千万中国管理者最迫切需要掌握的沟通技巧。沟通为什么如此重要?沟通为什么如此困难?如何让沟通成为公司的竞争优势?如何建立起公司里的“沟通文化”?如何解开公司里沟通的死结?  相似文献   

17.
许庆建 《上海保险》2008,(12):28-30
几乎每一个做过投资的人都会发现:投资赚钱看似非常容易,但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就连学识渊博的专家教授也有这样的感慨。一个最著名的例子是: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在股票投资上却输得一塌糊涂。为什么会这样呢?  相似文献   

18.
“本体论”也就是“最真实”的东西,技术哲学的本体论是追问“技术存在”的理论,以此为基础我们可以认为社会工程哲学的“本体论”是追问社会工程的“最真实存在”的一种理论,在这里“最真实存在”实际上就是社会工程实践中的普遍的、  相似文献   

19.
银行在加强内控管理、防范风险方面,制度不可谓不多,措施不可谓不全,自上而上可谓重视至极,而金融系统大案要案仍频频发生.除了银行是案件易发行业的原因外,一些措施、办法执行不到位也是重要原因.要确保防案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坚持防案工作"八个到位".  相似文献   

20.
叶雷 《云南金融》2012,(10):58-59
为什么中国体量、盈利能力上的世界级银行,却在竞争力、认可度上难以得到相应的位置呢?全球最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之一麦肯锡可谓一针见血:优秀的全球性企业有52%的收入来自本土以外的国家。但即使作为吸金能力最强的中国工商银行,其境外收入也仅占总收入的3.49%。国际化程度还很低,其光鲜的体量、盈利能力更多是依靠国内的垄断和政策支持。在众多的原因中。中国世界级的银行却没有世界级的银行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