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购统销与价值规律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1953年和1954年,我国先后对粮食、油料和棉花三种农产品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简称统购统销)。国家计划机关长期以来对这三种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实行指令性计划,直到近年才把粮食和油料的生产改为指导性计划,而对棉花生产和粮食、油料、棉花的征收、统购、超购仍作为指令性指标下达。实行统购统销以后,价值规律对这三种统购统销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是不是还起着调节作用,国家计划机关还要不要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充分利用价格、税收、利润、信贷等经济杠杆来引导农业企业和商业企业实现国家的粮、棉、油生产计划和流通计划,是长期以来有争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现在制订的国民经济计划,分为指令性和指导性,一部分商品的生产完全由市场调节。采用现时的计划形式,一个企业生产的某一种商品,由国家调拨部分实行指令性计划,另一部分实行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当一个企业不只生产一种商品而是生产多种商品时,每种商品的生产都有指令性计划、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这种计划执行起来就很复杂。而且生产的商品即使属于指令性计划,不只生产这种商品所需的生产资料不能由国家经济机关全部按平价调拨给企业,生产的商品也往往不能全部适用于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要而积压。因此,应逐步全面实行指导性计划,来代替指令性计划。我认为指导性计划的根本特征是企业有权根据本企业的生产能力和市场上为本企业生产所需要的生产资料的供应及生产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价格改革的过去和对未来的展望路南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前的价格体制1953年以后,特别是在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以后,中国逐步走上以指令性计划为特征的产品经济轨道。价格体制与之相适应,逐步形成了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计划...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概括地说,包含两个不可分割的内容,即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以及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的改革。一、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在经济体制改革中要改革经济的运行机制,这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几乎是共同的认识。匈牙利把经济改革称为实行“新的经济机制”,苏联也说要改革经济机制。在我国,改革经济运行机制更是广泛讨论的课题。这是因为在苏联模式的经济体制下,经济的运行机制产生了许多严重的问题。在这种经济体制中,经济的运行主要是借助于指令性经济计划或者说行政命令的机制。指令性经济计划直接规定着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的活动以及众多的产品的生产和分配,在我国甚至规定了个人的就业和某些消费品的分配。“计划就是法律”,各种指令性计划指标具  相似文献   

5.
李朴民 《经济问题》1992,(12):35-36,33
在现有体制条件下,国家直控企业的方式是中央政府运用指令性计划手段对部分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实施的控制方式,它包括指令性生产计划、指令性产品调拨计划和计划价格三个方面。虽然这种调控方式所涉及的范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逐渐缩小,但仍然存在,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部分全民所有制大  相似文献   

6.
一、宁夏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回顾投融资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开始起步。与全国一样,宁夏投融资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79-1987年),为初试阶段。主要特点是简政放权、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以及尝试市场化手段。这一阶段,开始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包干体制;随着国有企业经营承包制的实行,乡镇企业的崛起,以及“三资”企业的出现,政府作为单一投资主体的局面被打破,投资主体多元化局面逐步形成;实行‘被改贷”,发行重点建设债券和企业债券等措施,投…  相似文献   

7.
一、进一步研究探索以指导性计划为主的计划体制模式 根据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必须以指导性、政策性计划为主。以指导性计划为主,从全国来说,并不完全排除国家对一些重要经济活动实行指令性计划,强制执行,有的甚至是通过行政立法手段来推行。但作为省级,除落实国家下达的指令性计划外,应象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那样,基本取消生产领域里的指令性计划,在流通领域包括进出口在内,视市场发育情况,适当减少并及时调整计划管理的品种和数量,对主要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实行最高限价和最低保护价。为了提高指导性计划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必须提高制定和实施计划的社会参与度,实行发挥计划系统的作用与发挥各种经济组织、市场中介组织、民间组织等系统的积极作用相结合的方法,增强计划的开放性和透明度,以提高计划工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1968年匈牙利进行全面的经济体制改革时,根据自己对补会主义经济性质的理解,针对过去实行的指令性计划制度的弊病,大胆地取消了指令性计划制度,实行具有独创精神的指导性计划制度。在社会主义国家中,匈牙利是第一个提出指导性计划制度并在实践中付诸实施的国家。因此,研究匈牙利指导性计划制度的理论和实践是很有意义的。下面,就匈牙利指导性计划制度的几个原则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资本政策的演变(一)实现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战略以后,我国外资、外汇政策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经历了两大阶段的变化,第一阶段:1979~1993年经济转型时期,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沿着逐步缩小指令性计划,培育市场机制的方向,有序地由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向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汇管理体制转变。国  相似文献   

10.
随着物资流通体制的改革,一个全新的生产资料市场正在全省建立和发展起来。第三产业普查资料表明,吉林省有各类生产资料公司500家,建立了149个生产资料市场和350个生产要素市场,为经济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一、物资流通体制改革的回顾吉林省的生产资料市场同全国一样,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新中国成立后的3年恢复时期,绝大部分生产资料基本上是实行市场流通。从"一五"计划开始,重要生产资料全部由国家实行统一的计划分配调拨。在这种计划体制下,经济运行持续了30年之久。十三届三中全会以后,理论上突破了"生产资料不是商品"的思想束缚,结束了长期排斥市场的状况,部分机电产品以商品形式率先进入市场流通。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流通体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企业有了购销自主权,国家指令性计划分配物资的品种和范围逐步缩减,生产资料价格放开,生产资料市场逐步形成。目前,我省各大中心城市已建立起一批综合性的生产资料贸易中心和钢材、汽车、木材等专业性物资交易市场、技术市场和期货市场等,生产要素市场已初见规模。  相似文献   

11.
<正> 一、我国传统经济体制下产生的就业模式在建国初期基本上解决了旧社会遗留的失业问题以后,到五十年代中后期,发展问题(具体化为工业化道路)突出了起来。当时为了以我国有限的资源尽快完成工业化,形成国民经济必要的物质技术基础,选择了集中支配资源进行重点建设的模式。伴随着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实行生产资料由指令性计划统一调拨,资金由国家财政和银行统一筹集、计划使用,从而劳动力也实行了统包统配。  相似文献   

12.
由于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我国钢铁企业对国际市场竞争机制了解较少,虽然经过20年的改革开放,国外很多知名企业进入国内市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体制和经营理念。国内企业也积极进行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而且还主动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但我们在经营和管理方面与国际知名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入世后,我国的法律制度,政策措施都要与WTO规则接轨,许多与WTO规则相违背的政策法规都已不再实行。国内钢铁企业应认真学习世贸组织规则,特别是有关钢铁行业部分,提高国际竞争意识。  相似文献   

13.
首先钢铁公司(以下简称首钢)自1979年以来,实行了经济承包制。自承包后,企业职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每年利润递增20%,上交利润递增7.2%。由于企业有了对留归企业利润的使用和支配权,从而也就具备了自我发展和自我改造的能力。1986年铁产316万吨,钢产294万吨,钢材产255万吨。可以说,首钢是一个搞活了的大型钢铁企业。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生产资料市场的发展特点 1.生产资料的商品化。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虽然从理论上肯定了生产燃料的商品属性,但在一段时期,大多数生产资料仍然由国家集中统一管理。1988年国家放松对生产资料流通的计划控制,国务院取消了由中央专业部门分配和管理物资的职能,除对少数短缺的重要原材料、燃料中属于重点企业生产的部分纳入国家指令性计划外,其他部分则分别采取国家合同定购、协商定购和市场购销等管理形式。到1994年控制品种由1988年的72种减少为10种,而且计划物资的比重在逐渐缩小,钢材从1990年的41.5%降到1994年的20%,木材从21.8%降到15%,对计划部分也采取了保量不保价的政策,目前除少数生产资料品种的经营需经物资管理部门的批准外,大部分品种已经完全放开经营,从而有力地推动了生产资料的商品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正> 1984年以来,我国在指导性计划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方面已取得重大进展。然而必须看到,我国的计划体制改革并未出现实质性转轨,相当一部分企业处在“指令性计划无指令,指导性计划无指导”的真空状态,产品积压、投资重复、停工停产的现象屡见不鲜。因此,指导性计划实施的深化已为当务之急。笔者认为,指导性计划是计划与市场结合的最佳形式,  相似文献   

16.
浅谈外汇体制改革的意义李卫山,王丽作为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于1994年1月1日正式出台,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取消外汇额度和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实行银行结汇、售...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高速公路的施工任务,一直是靠国家指令性计划下达的,企业对成本、利润不承担任何风险.但随着招投标制度的实行,引入了市场竞争机制,高速公路施工企业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成本管理是高速公路施工项目管理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科学高效的成本管理体系,公路施工项目成本管理可以取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中,计划体制地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中央集权型的计划体制已经被否定了。把指令性计划转化为市场导向型计划,通过计划控制市场,市场引导企业,实行以间接调节为核心的指导性计划,已成为计划体制改革的主要倾向。这对于克服原有计划体制的弊端,调动企业,地方的积极性,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优越性,起了重要作用。但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对我国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机制认识不够,改革中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加之某些错误理论观点的影响,某些方面的放权让利过猛,指令性计划缩减过多,过分夸大了市场调节的功能,宏观计划调控权力分散和缺乏应有的经济实力,使得一个时期以来,供需总量失衡,经济结构扭曲,经济秩序混乱,经济效益低下。为从根本上扭转这种局面,加强和改进宏观调控制度,在治理整顿期间必须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一、计划体制改革要求财政转轨变型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的计划体制应是统一性同灵活性相结合的体制。根据这个要求,应有步骤地缩小指令性计划范围而适当扩大指导性计划范围,并重视市场调节和经济杠杆的作用。在公有制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条件下,采取什么样的计划管理形式直接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和后果。建国以来,我国对国民经济的计划管理基本采取的是苏联模式。这种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统一的领导,实行以部门为主垂直式的、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财政管理体制是经济管理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调整的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部分分配  相似文献   

20.
自愿无偿献血是世界卫生组织所倡导的、保证献血者及用血者安全的理想献血模式。《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以下简称《献血法》)实施以来 ,各地普遍实行的是以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为主的献血模式。国家卫生部在 2 0 0 1年提出 ,倡导公民自愿无偿献血 ,逐步淡化政府指令性计划指标献血 ,用 3— 5年的时间实现由指令性计划献血向无指标的自愿无偿献血的转变。河北省血液中心在新的形势面前 ,积极谋划 ,勇于实践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顺利实现了献血模式的转变 ,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自愿无偿献血 ,为我国献血模式的转变作出了积极探索。献血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