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到2020年,我国投运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在2005~2016年的12年里,每年开工两个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即2009~2020年每年有一个双堆机组电厂建成投产。在核电工程中,设备费用约占总投资的一半。所以,本世纪头20年,是核仪器设备产业在核电发展上有所作为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核电开始起步,经过核电发展的前期研究开发和有关技术路线方针政策的探讨,到90年代初自主研究设计建造的秦山30万千瓦原型核电站和成套进口设备建造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胜利建成投产。1995年后,先后又开工建设四个项目8台机组,计660万千瓦,将于2005年前全部建成投产,届时核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870万千瓦。在起步阶段,我国核电取得很大成绩:建成870万千瓦的装机,成功出口一台30万千瓦机组,具备了自主设计建造营运30万,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能力,具备了在中外合作条件下自主设计建造百  相似文献   

3.
2005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积极发展核电”的战略方针。2007年国务院批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确定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建成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的目标。为确保实现上述目标,希望国家有关部门着重考虑和关注核电发展中的一些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4.
《中国核工业》1999,(3):13-16
一、中国核电产业现状评价 1991年12月,我国第一座30万千瓦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并网发电,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完全依靠自己力量发展核电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后,通过引进外资和设备,我国建成了大亚湾2×90万千瓦核电站。目前,我国运行中的核电站装机容量为210万千瓦,在建的8台机组总装机容量为660万千瓦,我国核电正由起步向小批量建设过渡。  相似文献   

5.
建立核损害赔偿机制促进核电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核电规模逐步扩大,现已投产发电9台核电机组,装机容量为670万千瓦。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核电厂的核安全处在有效监管之下,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同时,对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起到了无法替代的作用。核电是我国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推进核电建设,必将对我国能源结构的优化带来积极影响。根据目前我国政府公布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核电装机总规模将在2020年达到3600万—4000万千瓦,也就是说,要想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预计未来十几年间,需要每年开工建设2~3台百万千瓦核电机组。面对如此艰巨的核电建设任务,创造有利于核电稳定发展的法律环境…  相似文献   

6.
2005年12月25日,岭澳核电站二期l号机组开工建设.此时,距上一个核电项目--田湾核电项目开工已有6年之久.紧接着,2006年3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年~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占全国发电装机的比例将增加到4%,达到4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7.
在春暖花开的日子里,秦山二期4号机组迎来了其正式投入商运的欢庆节点,这也意味着秦山二期扩建工程的全面建成.届时,秦山二期核电站4台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将达到260万千瓦,年发电能力将达到180亿至200亿千瓦时. 从1986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秦山地区建设一座包含2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的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到2004年3月国务院核电自主化领导小组同意启动秦山二期扩建工程,再到2012年4月,4号机组全面投入商运,时间跨度长达26年.  相似文献   

8.
核电是20世纪新兴的能源。秦山核电站于1985年3月20日在浙江省海盐县秦山开工,并于1991年12月15日首次并网发电,结束了我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九五”期间我国核电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8台机组660万千瓦装机容量相继开工建设。到2005年前后我国将有11台核电机组投入运行,装机容量达870万千瓦,其中华东地区装机容量7台490万千瓦。华东电力公司为了促进本地区电力企业挖掘内部潜力、降低发电成本、引入竞争机制,要求从2000年起,发电逐步实行“竞价上网”。这对刚起步的核电企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由于核电企业的特殊性,1994年实行增值税给核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带来很大困难。本文就实行增值税后给核电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9.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规划指出:到2015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3000万千瓦。一、实现我国核电中长期规划目标存在的问题2015年核电规划目标预计难以实现。截至2015年2月,我国大陆运行核电机组23台,合计装机容量2121.8万千瓦;在建机组25台,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铀资源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的核电装机容量将增至4000万千瓦,届时每年将消耗7000吨左右的天然铀。如何提供足够多的天然铀满足核电建设的需要,对我国铀矿工业来说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2005年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到2020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要达到4000万千瓦,在建1800万千瓦,我国核电事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临。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作为我国核电建造的主力军,如何抓住我国核电发展的大好机遇.充分发挥在核电建造中的中坚和骨干作用,本刊特约记者就此问题专访了中核建设集团党组书记、总经理穆占英同志。  相似文献   

12.
核电及其保证体系的发展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五”计划前夕,国内外核能界人士对中国核电发展十分关注。研究中近期我国核电发展问题,笔者认为主要应抓好两条战线的工作,一是如何确保建成和在建的870万千瓦11个核电机组的安全运行和如期建成;二是在“十五”期间乃至2015年,核电建设能保持稳步向上的发展趋势。假如前者称为“核电存量”,后者就是“核电增量”。从这两年情况  相似文献   

13.
数字     
《中国核工业》2011,(5):5-5
4000万千瓦 5月12日,在第七届中国核能国际大会上,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徐玉明表示,到2015年,中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4000万千瓦,提前五年实现原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今后五年,核电建设领域的固定资产投资每年达7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核电发展战略由适度发展调整为积极发展,预计到2010年底,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将超过1000万千瓦。目前,已有多个核电项目经国家审批,进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在此背景下,如何加强核电厂设计和建造期间的核安全管理,切实保证核能的安全利用,是一项必须认真对待且责任重大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5.
数字     
4000万千瓦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 中国工程院院士叶奇蓁4月4日在中国科协举办的“联‘核’驱散雾霾.共享蓝天白云”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中提到,我国现有17台机组在运行,装机容量约为1400多万千瓦,预计到2015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可达4000万千瓦。  相似文献   

16.
2006年3月22日,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明确提出我国核电发展目标:到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核电机组,核电装机容量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的4%。《规划》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核电发展战略从“适度发展”转变到“积极推进”。一年来,国内各相关部门和企业认真宣贯《规划》精神,使我国核电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积极发展核电成为社会各界的广泛共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核工业》2007,(9):1-1
《对我国核电设计建造运行规范标准的设想》—— 对我国已建成运行的和正在建造的第二代核电机组,承认不同体系的规范标准的存在,具体项目具体对待,不宜强求一致,但重点应以RCC系列和国际通用标准为基础,制定第二代和改进的100万千瓦级和60万千瓦级的压水堆核电的统一标准。  相似文献   

18.
秦山核电二期工程是继秦山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投产后,首座由我国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的商用压水堆核电站,主体工程于1996年6月2日开工建设,到目前已历时近50个月,工程进入全面安装施工阶段。作为当前在建核电工程中,唯一采用自主设计、自主建造模式建造的核电项目,秦山二期工程得到了国务院和国  相似文献   

19.
加快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是改善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的有效途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中把核能和新能源作为下一步需要大力发展的目标,并安排了相应的专题进行研究。2006年3月22日审议并原则通过的《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明确提出,要在2020年建成4000万千瓦的核电装机容量。有研究表明,到2050年,我国的核电规模可以达到25000万千瓦,约占届时总发电量的15%。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六月二日,我国秦山核电二期主体工程全面开工,这是我国核电建设中又一件振奋人心的大事。党中央、国务院对我国核电事业发展十分关心,早在1986年1月,李鹏总理在听取秦山一期工程汇报时,就对二期60万千瓦核电工程表示支持,邹家华、吴邦国副总理也多次给予指示,推动了二期工程的开展。值此,我们谨向秦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