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萧惑之 《中关村》2009,(8):106-109
拜访原空军副司令员王定烈老将军,缘于“大西线调水”的争论,是本世纪初的事。在王老那间简陋得和将军身份不相称的会客厅里,我们畅谈了3个小时,是年王定烈将军高寿86岁,精神矍铄,谈笑风生,保持着军人的体态。讲到关键处,老将军总要拿出一摞摞的资料给我看;谈到动情时,经常站起来借助手势打动听者的心灵。这次拜访,让我对中国将军的理想和信念,忠诚和坦诚,刚烈和执著,大爱和大恨,有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2.
弱智者言     
方成 《中关村》2005,(11):109-111
人活着本来就不容易。经过多年战乱、逃亡、再加上几十年来回的折腾,从“文革”的“牛棚”里放出来,还能活到八十岁近九十,应该说是很了不起的幸运。所以我总觉幸福。就乐乐呵呵地接着活下去了。多年前,朋友就劝我写回忆录,一直不想写,因为自觉平凡一生,没什么可写的。但究竟从  相似文献   

3.
关纯 《中关村》2006,(1):79-79
在“讨伐”中国经济学家的声浪中,我蓦然想起了顾准先生“用鲜血作墨水”写作的经济学家和思想家。我刚刚读完新近出版的《顾准画传》,书页上留下斑斑泪痕。  相似文献   

4.
关村 《中关村》2008,(11):134-134
拜读漫画大师方成谈相声的文字,感慨良多,蓦然想起方老和相声大师侯宝林先生的一段往事。方老自述:“我画漫画,写杂文,都有几十年经验。写过相声,还与侯宝林大师写过一段。”方老与侯大师相识,缘于“以文会友”,两位大师因研究幽默走到一起,30多年的友谊,谈起幽默,“心有灵犀一点通”。相声和漫画为两位大师的人生添彩.幽默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乐观。即使在那荒唐岁月“徒弟”给“师傅”贴大字报时,侯老也不忘记巧妙地“幽他一默”,对“造反派”说:“我‘罪恶’深重,直想发动第三次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5.
王德禄 《中关村》2014,(7):88-88
20多年来,我一直在做中关村的研究,也一直在思考大都市怎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巴黎、伦敦、莫斯科、柏林、纽约都想建自己的“硅谷”,但似乎都不太成功。我认为,在全世界的大都市中.发展高新技术最成功的就是北京。  相似文献   

6.
张颐武 《中关村》2006,(7):110-111
博客今天是火得一塌胡涂了,北大中文系一位研究中文信息的硕士研究生写了一篇关于博客写作的论文,他的论文写得很翔实,在一个新的领域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其中居然把我卷入的那场闹剧写了进去,这多少让我产生了一些滑稽感。但他的分析还是很有说服力的。他反复申说的博客的草根性格和私  相似文献   

7.
《中关村》2013,(6):102-102
“我和妻子都是(上世纪)90年代国内名牌大学的硕士,曾在海外旅居多年,以前一直很自信,虽然国内教育环境严酷,但我们的孩子一定不让他受影响。等到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我发现全错了。”  相似文献   

8.
王岳川 《中关村》2004,(1):112-114
近年来报刊上有一些文章,对季羡林先生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文化复兴”等说法提出了批评,坚持全盘西化立场,反映出当代知识界对中国现代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我不认为季先生的看法“可笑”,倒认为是可爱。它体现出一种本土家园意识和人类资源共享意识。因为我们不能老依赖别人,靠知识输血过日子,也要有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全盘西化或只想脱亚入欧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不赞成全盘西化——在全球化同质化中还有一颗中国心。正如李慎之先生说:“我是一个一直做着‘中国文艺复兴之梦’的人。我希望且相信,中国文化首先是哲学会在21世纪有一个大的发展。不过,我认为要做到这一点,中国文化自己必须要下一番去腐生新、推陈出新的功夫,要能吸收其他文化的长处,首先是要能包容、消化一直超越、与自己对立了这么些年的西方文化。”我提出不同于上面两种看法的“第三种”立场,即倡导“发现东方”的思想。  相似文献   

9.
桂杰 《中关村》2008,(1):94-97
和很多整天奔忙的企业家不同,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张辉看起来多了几分从容和淡定,他看上去年轻而有活力,眼角眉稍都是自信,额头上一丝皱纹都没有。张辉是一个行事低调的人,尽管他们公司正在研发的为手机电视提供核心芯片的项目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后。他先后在央视的《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富有影响力的节目上曝光,并被中央级的多家媒体关注,但张辉面对笔者还是表示:“现在写我还有些早,等手机电视被广泛应用的时候写我也不迟。”  相似文献   

10.
苟耕田 《中关村》2006,(10):110-111
“人老谢事,古之礼也”。我也知道退休是漫长人生旅途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并非“不服致仕”,可是我的退休生活并不愉快。虽然已接近“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年龄,但“耳尚不聋,眼也没花”,“心肝肺”皆无病,于是耳闻目睹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怪现状,心里总是愤懑不乐。看见昔日一些朝夕相处的同志,现在已成为“掌门人”,天天“卡拉”又“OK”,“吃喝嫖赌”,外加贪腐,还拿着几十万的年薪,是我辈一生都不敢企及的“天文数字”,心里能够不添堵吗?控制不住“口痒难耐”时,“君子交绝不出恶声”的古训,也就忘诸脑后了,难免不“恶语伤人”。单位开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