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拜伦的诗歌对异国或东方情有独钟。他的诗歌作品中出现了许多的东方宗教与希腊典故,也塑造了许多的东方形象的人物。文章主要是对拜伦作品中的东方想象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和分析,同时分析了拜伦东方情调的心理动因。指出拜伦对"东方"的钟情跟他的性格天性和生活遭际有很大关系,作为作者的精神寄托点存在于他的诗作中。  相似文献   

2.
诗歌与文化背景息患相关,诗歌翻译要求了解和掌握相应的文化背景.本文从历史、物质、地理、数字、生态文化等五个方面,就中西文化的差异对中国诗歌英译的指导意义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诗的含蓄,体现在诗句上的模糊朦胧和诗意上的丰富多彩.朦胧含蓄的诗能为人们所欣赏,这说明人们的审美活动也有其模糊的状态.所谓诗歌教学的模糊性,是指教学中在不影响学生准确理解教学内容,达到预期教学目的的前提下,用模糊不定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审美想象,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诗歌教学模糊性的运用主要有四个方面:诗歌的模糊性在诗歌教学中的体现;诗无达诂的诗歌欣赏准则在诗歌教学中的作用;模糊含蓄艺术在诗歌教学中的合理运用;模糊含蓄艺术在诗歌教学中运用的效果体现.  相似文献   

4.
21世纪,物质生活空前发展,在人类社会步入功利化社会的浪潮中,校园文化的发展成为丰富社会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校园诗歌的发展是其中的一大亮点.本文通过对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武汉市12所本科高校校园诗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对高校诗歌的文体特征及发展状况进行了全面分析,进而对校园诗歌的生命力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校园诗歌的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翻译不同策略的比较,可见埃兹拉·庞德等的异化翻译最能体现中国古典诗歌在意象运用上的特点,因而也最能体现中国诗歌的特色.因为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意象派找到了诗歌创作的同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文化和诗歌在美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希腊罗马神话是西方文化的源头之一,对英语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许多英语词汇都源于希腊罗马神话。文章从三个方面概括了希腊罗马神话对英语词汇的影响:对英语词根的影响,对专业词汇的影响和对英语成语的影响,以期对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视角对中国古典诗歌的思乡主题、战争主题、爱情主题以及咏史怀古主题进行了文化角度的分析,为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古典诗歌文学现象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1990年,苏姗·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弗维尔合著《翻译、历史和文化》,标志着译学研究正在经历具有历史意义的文化转向,在文化转向的背景下,翻译同历史、权力、意识形态等社会实践活动的外部因素有了更加紧密的联系。十几年后,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又被提出,在文化研究的大语境下,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以及文化研究的翻译学转向已势在必行。诗歌翻译是文学翻译的一种,本文以近代诗歌翻译对中国新诗学的影响为例阐述了诗歌翻译的文化与文学构建,试图从另外一个角度探讨诗歌翻译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岑参,唐代伟大的诗人,尤其以边塞诗著称于世.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其诗歌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探讨,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后,对其诗歌的研究更是深入到方方面面,大致可归纳为:高适岑参比较研究、岑参边塞诗的思想性艺术性研究,山水风景、送别诗的研究、岑参诗歌体式研究、岑参的重点诗歌研究等.  相似文献   

10.
翻译诗歌的的是问题一直是翻译界讨论的热点.通过探讨缺失对诗歌翻译所造成的影响,旨在寻求如何采取恰当的翻译方法使诗歌翻译中的得失问题,从而使翻译真正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