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有效推行我国公共服务市场化,在战略上需要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公民社会三方面的作用,既要用足市场,又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有效性,更要培育公民社会分担服务职能,从而形成政府、市场和社会共治的互动体系;在实践中更需要合同承包,公私合营,民间投资和建立、健全相关法规等一套操作性强、行之有效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
李影 《北方经济》2007,(1):130-132
有效政府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关键,提高政府的有效性,已成为当今政府改革的主要价值取向。政府有效性不仅在于能不断提高政府能力,更好的履行政府职能,更在于能创造条件,充分发挥市场和公民社会的优越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可持续发展的最低目标则是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换言之,发展并不是单纯的经济增长,发展必须在教育、农业、人口控制和政府改革方面都取得进展,使社会具有更大限度的平等。而基本需要战略正是要改变单纯用人均国民收入来衡量发展的标准,以满足人民的基本需要为政府的首要责任,以求更好的促进社会平等和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3.
有效增强政府回应性,不仅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程度、满足社会利益诉求,也是政府加快体制改革、提高政府权威的主要问题。政府的回应机制主要从政府和公民社会的双向路径中建构,目前我国政府回应机制缺乏,体制内因素是政府回应不足的关键,需要从中明确原因并寻找解决方法来进一步加强政府回应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4.
邱佳 《魅力中国》2013,(34):39-39,41
在新时期当中,建立政府的权威性,最重要的是需要在公民与社会当中形成良好的形象。当政府形象越来越高时,社会对于其的认同也会随之提高,也会支持与维护政府工作,而政府想要推进与实现目标发展也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从我国发展形势来看,很多工作建设的中心都是围绕经济转的,并且大多数的社会与政治问题都是由于经济问题引起的。在我国现代化进程当中,行政效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王洪庆 《中国经贸》2014,(21):55-55
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持社会和经济发展的稳定,对公民在年老、伤残、疾病、失业、生育、面临生活困难以及遭遇灾害时,由社会和政府依法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从而使公民基本的生活需要得到保障的一项制度。由此可见,要落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制度,其责任主体是政府或国家,因为也只有政府或国家才能够保障公民的“生存权”,才有能力维护这一项人的基本权利,并按照公平兼顾和效率的原则来使公民基本的生活需求得到满足。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起源于治理理论的善治理论,强调通过协商、合作、伙伴关系,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调与合作,是政府与公民的互动,是两者对社会的共同治理,因此,政府善治与公民参与具有天然的内在的关联性。在信息技术不断创新的背景下,电子政务的发展又为公民参与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平台,然而,要在电子政务的语境下扩大公民参与的广度和深度,实现真正的政府善治,还需要政府与公民双向互动参与程序的完善,需要建构保证公民充分享有自由、平等的政治权利的民主机制和制度,需要建设参与型的公共行政文化和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7.
民主政治是以民主、法治为内核的现代政治制度,它的实现需要充分的公民社会基础。中国公民社会发育的背景与西方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政府的主动改革以及经济、社会的特殊环境使得中国的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发展带有很强的"中国特色",探究社会主义公民社会推进民主政治建设的机理与实际作用,在当下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公民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下需要建立公民导向的地方政府绩效评价体系,围绕民生来考核地方政府的绩效并由普通公民来直接评价,以督促和激励地方政府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地服务于公民和社会。  相似文献   

9.
彭世武 《理论观察》2013,(4):118-120
我国正处于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时期,现代社会需要实施现代公民教育以培养现代公民。高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不能适应培养现代公民的需要,而且本身也处于一种困境之中,实现向公民教育转型成为一种现实需要。对大学生实施公民教育是一项浩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三位一体"的联动教育模式,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0.
张炳仁 《魅力中国》2013,(14):14-14
十八大报告中说: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服务型政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它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的、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是在社会本位和公民本位理念指导下,在整个社会民主秩序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着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并承担责任的政府。  相似文献   

11.
曾鹏 《特区经济》2007,(12):230-232
构建法治政府背景下的和谐社会是政府与公民摆脱对立状态、建立了融洽关系的社会,即政府在执法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作风和服务精神、公民积极参与行政,二者相互合作、共同治理社会的状态。政府应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潮流,进行理念革新,摒弃特权思想,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发扬民主行政、权利行政、服务行政、和谐行政理念,畅通公民参与行政渠道,鼓励公民参与行政过程。国家也应加强相关立法,为公民参与提供制度平台,实现社会的和谐进步。  相似文献   

12.
丁宪浩 《开放导报》2006,(5):35-38,44
新二元社会结构降低和谐社会构建质量,延缓和谐社会构建速度,加大和谐社会构建成本,应通过积极推动农民工的社会融入,才能尽快弱化消除这一新二元结构。影响农民工社会融入的主要障碍有制度障碍经济障碍、公民素质障碍和文化障碍。实现农民工社会融入目标,需分阶段进行,根据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别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转型期我国农村公民参与问题及解决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勇 《乡镇经济》2009,25(11):102-106
公民参与是促使公共部门实现其公共责任和良好治理的重要手段。三十年改革开放的实践扩大了农村公民参与的空间,提升了农民的参与意识和能力,使公民社会逐渐形成。新形势下,拓宽农村公民参与的制度性空间,实现农民参与行为的规范化和参与方式的现代化,以公民积极有序地参与促进政府治理模式的转变,是改善乡村治理结构、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成为推动公民成长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它激发了人们对公共生活的关切,推动了公民意识的培育,提供了公民实践的新平台。在此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推动公民成长,必须对影响网络公民社会建设的消极因素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些因素包括:网络匿名性特征增加了权利诉求的甄别难度并容易诱发权利膨胀;权力的自负对公民权利表达的限制;不可忽视的商业化力量的侵蚀。  相似文献   

15.
公民社会因素自在中国破壳之后,其力量一直在不断发展和壮大,其成长的“助推器”也随着客观环境的优化而增多,其中最为明显的一个即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络作为公民社会建设的有效平台,是一种新型的公民社会建设渠道,就其对公民社会建设的作用而言,应该同时看到它的建设性和破坏性、发展空间广阔性和现实局限性.文化建设新时期国家对网络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必然会使公民社会建设的网络途径得到优化和完善,从而使网络条件下的文化建设新时期成为公民社会建设的重要机遇期.  相似文献   

16.
由于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导致当代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呈现出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和特点,这也影响着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使得公民政治社会化的许多问题暴露了出来。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社会转型时期对公民政治社会化的影响探究出几点公民政治社会化过程规律。  相似文献   

17.
新共和主义的两大分支——新雅典共和主义和新罗马共和主义都对"公民参与"持积极态度。但由于二者自由观的差异,前者较为保守,后者更为激进。"公民参与"在规范意义上遭受的质疑反映出新共和主义面临的挑战,其实质是自由主义政治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仍具有较强生命力。新共和主义试图与自由主义并驾齐驱,在其理论构建上尚须完善。  相似文献   

18.
日本环境管理中的公众参与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公众参与是日本环境保护史中的一个重要“法定”。80年代以后,在环境管理方面,日本政府通过将公众环境权益法律化、制度化、将公众参与的程序纳入政策制定的过程中等手段进一步加强了社会制衡的作用,从公众参与机制的实施效果看,其对日本环境管理的作用是难以替代的。  相似文献   

19.
乔以明 《特区经济》2008,235(8):235-238
人的社会化是个体和社会的互动过程。把法治文化溶入到人的社会化中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具有法治意识的公民,不仅是可能性的,也是可行的。通过对社会化不同的载体如家庭、学校等和在早期社会化中不同的阶段对个体进行法治文化的社会化,是能够象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化那样取得一定的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