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3 毫秒
1.
随着工笔画的发展,在深入了解传统的基础上,我们要把握当代工笔画三大特点:当代性、融合性和兼容性;同时还要正视当代工笔画存在的绘画语言的主体性缺失,呈现"炫技"的倾向,集群性风格化和想象力贫弱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国主题性工笔画源远流长,存在一大批有着不同历史时期色彩的工笔画作品。但现代工笔画创作上存在过于强调写实性等问题。当代工笔画创作者应把审美意识和工笔画创作的艺术美和谐统一起来,突出主题性创作,以实现艺术性和文化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一般称为"工笔重彩人物画",顾名思义就是用笔工整细致、色彩浓重艳丽的人物画。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在总体上倾向于表现性与装饰性,无论是"五彩彰施"还是"随类赋彩",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设色可以说是一种主观的"心象之色"。文章主要从其中国画颜料本身所带来的的色彩视觉效果入手,通过对中国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色彩传达的表现性、色彩配置的结构性探索其意义非凡的色彩表现。  相似文献   

4.
中国有中国画,中国画有很多流派,如按照地域区分的岭南画派、长安画派,按照笔法区分的工笔画、写意画,按题材区分的花鸟画、山水画、人物画,等等。在中国画的基础上,形成了中国特有的刺绣,主要的代表是所谓“四大名绣”,即苏绣、湘绣、粤绣和川绣。这几大名绣的区分,主要是地域的区分,其刺绣方法、题材和风格其实大同小异,区别不大,即使有区别,也往往是受当地画风的影响所致,并不是方法上的区别,很多绣品到底是哪个地方的产品,外行还很难分辨出来。既然如此,为什么这四大名绣没有像中国画那样,统一成为“中国绣”呢?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花鸟画的繁荣时期,呈现给观者独特的生命感受。本文从生命的视角,对宋代的工笔花鸟画的演进做出分析,以彰显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生命语言特点。  相似文献   

6.
《中国-东盟博览》2006,(12):60-60
由文化部中国艺术研究院和中国美术创作院美术主持,南宁跨世纪大酒店主办的“中国当代名家作品系列展”2006年12月21日在南宁跨世纪大酒店书画艺术馆举行,参展的6位名家全部是当代中国画坛权威人士、中国画学术领域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7.
工笔画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里非常重要的画种,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它是以线描工细的形式为主,画面设色工整。工笔画在唐宋时期成为画坛主流,但随着元代文人画兴起,崇尚水墨黑白的写意画取代了工笔画的地位。当代工笔画发展重写实性而忽略了精神性;重现代流行时尚而出现题材千篇一律;表现技巧的提升削弱了艺术家对艺术的感悟与表现的才气。  相似文献   

8.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笔人物画在当代文化语境下生发状况、生态环境均受到科技和经济的影响。对外文化的交融使艺术观念、审美方式在传统和当代两大阵营中反复抗衡。不少人认为现代工笔人物画技法语言的不断创新本身就是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任何技法表现的艺术创作都是在艺术性的基础上开始的,而技术却并不等同于艺术。在新的历史时空中技术在某种层面上与艺术或许保持一致,单纯的技法语言不能完全诠释工笔人物画的内涵,结合中国文化语境、精神内涵才能曲径通幽。  相似文献   

9.
绘画创作是一种内在认识和外在制作活动的统一体,是艺术家将现实生活的某种体验和感受通过艺术加工和创造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的过程。这些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艺术形象能够在感情上引起观众的共鸣,是和艺术家主体体验密不可分的。艺术体验激发艺术家的创作欲望,是艺术创作的基础。而艺术体验又常常伴有强烈的情感活动,因此,探讨并掌握中国画创作中的情感因素,有利于调动创作中各种积极的内在潜力因素,发挥独创性,从而使作品达到理想的艺术境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画中的意与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处理好意与法在学习与创作中的关系在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中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花鸟画有"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之说.元代水墨花鸟画家王渊作品<山桃锦鸡图>代表了元代花鸟画的水平.重提古人不同的创作状态和艺术主张,旨在呼唤和重视开发前人留下的更多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12.
中国当代实力派人物国画家郑希林,师从蒋兆和与范曾为师兄弟,在中央美术学院读书期间,颇得蒋兆和先生激赏。因有缘,郑希林的艺术步入了佛门殿堂。自此。郑希林在几十年里广泛研读有关唐卡的书籍,多方请教西藏友人唐卡画法,潜心学习佛教知识,了解藏文化,用心揣摩佛像画的创作手法。在中国人物画基础上,郑希林以运用矿物色为主,同时使用一种特殊的精致材料,创造了砺金画法,使画面更加华贵立体且有新意,被业界称为当代砺金唐卡工笔画的第一人。为此,郑希林还申请了专利。  相似文献   

13.
《易经》是元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因库,是中国画呈现中国性的理论基础。通过长期实践与研究发现,中国画"象"、"道"、"意"、"神"、"变"、"生(写生)"、"线(线条)"、"位(经营位置)"、"类(随类赋彩)"、"观(观察方法)"等十大本体语言,全部根于易学基因。《易经》凝聚中国圣贤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历久而弥新,对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仍有着无穷的意义与启迪。  相似文献   

14.
传统中国画艺术向数字化发展,须经过工具材料、笔墨和创作空间的转换。这种转换不是模仿传统中国画的笔墨效果,而是形成自身独特的笔墨和审美取向。  相似文献   

15.
“笔墨”是中国画区别其它绘画最具个性的创作方式。中国画的墨法技巧是基于中国画材料的特点而产生发展的,要将这些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画面上,必须掌握其规律。用笔和用墨是相辅相成的,绝不能独立分开;因此,用笔用墨的技法是复杂的,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  相似文献   

16.
"笔触"是西画的用笔技巧,画笔在力量、速度、方向以及画家情绪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在画面上产生丰富的笔触效果。"笔墨"是中国水墨画技巧的总称,中国画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丰富多样的笔墨效果。"笔触"和"笔墨"两者渊源不同,但有很多相似之处,可以相互借鉴。当代绘画"笔触"与"笔墨"的界限在逐渐地模糊,很多画家能够借鉴、融合两者的优点,形成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  相似文献   

17.
结识冯志光先生,是在北京画家朋友组织的文化界名人聚会上,他外表眉清目秀,淳朴厚道.后来通过他同学和朋友侧面了解,得知冯先生为人豪爽大方,为艺虔诚执著.正是这种优秀的文化品质,使他的作品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笔墨酣畅"的感受,他的画具有艺术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冯志光是浙江温州市人,自幼喜爱书画,喜交书画朋友,早年从临摹八大、徐渭、任伯年、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等大师精典开始下苦功夫,后拜著名书画家姜舟教授攻习花鸟画.2007年进北京中国美协花鸟画创作高级研究班.2008年荣幸地从几百名画家中考取了仅取七名研究生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何水法工作室,通过又一年的努力,对何老师的用水、用墨、用色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他的艺术感悟是:"追求作品的气势,笔墨的浑厚和灵动,用新的形式固守中国文人画的精神",这是他一生奋斗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王光远(释明喜),1970年11月出生河北省大城县,号本善居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吉祥画派创始人,中国画友俱乐部形象大使,北京涉外经济学院客座教授,自幼承家传攻书画,研佛经,擅长水墨吉祥画,尤精于冲墨画白菜,泼墨绘笑佛,在海内外收藏界有"东方画佛"的美誉,曾在湖北黄梅四祖寺净慧老和尚座下  相似文献   

19.
“笔墨”是中国画区别其它绘画最具个性的创作方式。中国画的墨法技巧是基于中国画材料的特点而产生发展的,要将这些方法合理地运用到画面上,必须掌握其规律。用笔和用墨是相辅相成的,绝不能独立分开;因此,用笔用墨的技法是复杂的,要求笔与墨合,情与景合。  相似文献   

20.
人物画是以人物活动为主要描写对象的中国画传统画科.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艺术发展的高峰.宋代的人物画题材多样,如佛教画、肖像画、工笔重着色人物画、经史题材画、风俗画、减笔人物画等等.它所反映的现实生活内容之广泛,在古代绘画史上是极为突出的.它运用多彩优美的艺术形式,创造了很多的艺术表现手法.宋代人物画的成熟和完备,进一步说明了宋代绘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