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部《物权法》开始施行,并在第六章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了专章的规定,但其在立法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物权法》条文,指出其中一些缺陷,并提出部分改正建议。  相似文献   

2.
2007年10月我国第一部<物权法>开始施行,并在第六章中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进行了专章的规定,但其在立法中存在着不完善的地方.文章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概念出发,通过分析<物权法>条文,指出其中一些缺陷,并提出部分改正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前,《物权法》的颁布对建筑物区分所有专有和共有权部分作了相关规定,也为现实中开发商售房和业主买房提供了法律依据和实践指南。在学术界,学者们大多赞同楼顶属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的共有部分。但在实践中,开发商为了顺利或高价出售顶层房屋,置《物权法》于不顾,以附赠或出售方式约定楼顶归顶层业主专有。本文将围绕,楼顶属于区分所有建筑物共有部分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4.
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是当代物权法中一项重要的不动产权利。根据《物权法》规定,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基本内容:专有所有权、共用所有权及成员权。它们既是相对独立的权利,又是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在这三个权力中,专有权占主导地位,共有权居从属地位,成员权处于附属地位。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物权法》及其相关司法解释的出台,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的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是物业管理中矛盾的焦点。为解决实践中的纠纷,2009年5月最高人民法院颁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建筑物区分所有权解释》),虽然该解释相比《物权法》有了进步,但很多规则和细节仍存在法律上的空白,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究。  相似文献   

6.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房地产业快速发展,目前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随着商品住房交易市场的扩大。业主与房地产开发企业、业主与物业管理企业之间的矛盾时有发生,由此引发了大量的群众性纠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商品住房相关产权归属界定不清。《物权法》的出台,对《物权法》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作出了立法规定。从而确立了住宅小区物业管理各方的民事法律关系。笔者想通过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下的物业管理作一分析,阐述业主和物业管理企业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7.
张瑛慧 《魅力中国》2010,(33):35-36
本文采用理论研究结合各国立法例对比的方法,在研讨各国立法实践和各国学者理论学说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物权法》理性思考,在法理上详细分析,提出了《物权法》上关于小区车位车库规定的一些不足,例如对占用业主道路建造的车库所有权归属规定不明确,对车库、车住约定归属规定的漏洞等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私家车数量的持续增多,住宅小区停车位的问题日趋严重,针对此问题《物权法》、《关于审理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住宅小区停车位权属方面做了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9.
《物权法》第六章规定了一个新的物权种类——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它是指一个建筑物在构造上和使用上被区分为专有部分和共用部分,业主对自己居室享有专有的所有权;对共有部分,如电梯、楼道、水箱、墙的外体面等享有共有权;在一个建筑区划内,除了独立的建筑外还有道路、绿地和物业服务用房,业主能否在小区公共道路上划定自己的停车位;  相似文献   

10.
贾淑贤 《魅力中国》2014,(14):396-396
目前,随着我国城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深入进行,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情形普遍存在,现行法律法规也有相应的规定。但是对于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权利义务关系并非十分明确,对于该共有权的行使也存在不同认识。鉴于此,应当明确认识区分共有权的权利、义务内容及其行使规则,以此保障区分共有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一物一权原则是罗马法创设的一项物权原则。一物一权能明确社会财富的归属关系,且简便易行;它使权利便于公示,有利于交易安全;它定纷止争,使物权的内容得以实现;它有利于对权利的保护。日尔曼法“一物多权”、集合物法律地位的确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等不构成对一物一权原则的挑战。一物一权原则的精髓在物权法草案中应该保留。  相似文献   

12.
李瑛  郭延泽 《黑河学刊》2008,(2):104-105
我国在建筑物区分所有权方面的民事立法显得颇为迟缓,这给司法部门以及一些物业管理部门的工作带来了很多困难。要在广泛吸收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结合我国的现有规定,针对一些与实践有关的重点理论进行延伸研究,以毒在原有理论及现有立法的基础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3.
阳继宁 《特区经济》2011,(8):236-239
《物权法》关于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设计虽然贯彻了公有制,但是纯粹从物权法理论角度看,这种设计是对《物权法》概念和权利体系的挑战,破坏了该法应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更没有解决实践中存在的集体成员权利虚化等问题。应当结合100多年来民事财产权利发展的结果,突破对所有制的狭隘历史理解,赋予集体组织对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将集体成员的权利定性为成员权,并完善关于成员权的立法,这在物权法理论上是可行的,也能解决集体成员权利虚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了私家车。据统计,我国私家车的数量突破了7000万,而且这一数据还在不断地增长。但是,这种爆发式的增长带来了停车难的问题,私家车主开始关注车库、车位的归属,进而引发了许多的争议。笔者认为,要解决车库、车位的归属问题,首先要弄清楚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中共有权的属性,只有了解决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属性,我们才能进一步界定车位、车库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一、建筑物区分所有权 [法条]业主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享有所有权,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共有和共同管理的权利.(第70条)  相似文献   

16.
本文鉴于汶川地震灾后住宅重建,因我国物权法对于建筑物的再建并无直接的规定,现行立法以处分共有土地方式进行再建,导致效率低、产权纠纷高而影响灾后重建。提出我国应建立区分建设用地使用权方式的再建制度,完善再建决议机制,增设让售请求权和买回请求权。  相似文献   

17.
关于集体所有土地物权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实行土地公有制,一切土地均属国家所有或集体所有。在现代法制国家,无论是国有土地还是集体所有土地,都应受一定的所有权和他物权制度的调整。但比较而言,对集体所有土地的物权法调整,仍是我国民商立法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某些问题上存在认识偏差和立法缺陷。本文拟就集体所有土地的几种基本物权形态作些理论分析,期能对完善我国土地法律制度及推动物权立法有所助益。一、集体土地之所有权所有权是物权体系的基石,设立于集体所有土地之上的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均以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存在为前提条件。然而,任我国现行法律制度下,…  相似文献   

18.
张慧萍 《魅力中国》2011,(14):168-169
占有制度是一项古老的制度,最早起源于罗马,最初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在法律中予以规定。呵是后来,生产力的提高尤其是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占有制度越来越显现出它的独立性,足以作为一项独立的制度与所有权、他物权并列存在,体现出调整物权关系的独特价值和地位。立法上,我国《民法通则》只在其71条中将占有作为所有权的一项权能加以规定,新出台的《物权法》将其单独成编,作为总则、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之后的第五编,看似地位有所上升,而内容只有五条,立法的单薄显示出研究的薄弱,笔者在此探讨一下占有的制度价值,为了更好地促进立法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从小区的停车位及车库的权属关系到业主和开发商等多方当事人的权益,关涉到业主的正常生活和工作的便利,也影响到小区的环境和安全。《物权法》第74条,首次从法律层面,对停车位及车库的权属作出了规定,为完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制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对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深化研究是必然的趋势,本文从建筑物的区分所有权的内容和业主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的保护两个方面浅淡这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