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量存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使我国具有明显的劳动力密集型优势,同时对我国就业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通过对比分析改革后我国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雇佣的职工人数增长情况,本文指出非国有部门是我国就业岗位的主要提供者。而农村劳动力的特点——低工资使得他们很容易被雇佣此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实现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伴随着民营企业数量的增多、规模的扩大,已经成为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就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GDP的55.6%、工业新增产值的74.7%、社会销售额的58.9%、税收的46.2%和出口总额的62.3%是由民营企业创造的;民营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已超过75%。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全部银行信贷资产中,非国有经济占的比例不到30%。民营经济是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前提和基本途径。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扩大就业是政府宏观调控的四大指标之一,正确分析就业形势,采取措施切实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作之一。一、当前遵义市劳动力就业现状2005年末,我市社会从业人员为393万,其中城镇从业人员52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2.2万,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5%,调查显示,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达222万人,通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141万人,尚有81万人需要转移;地方企业下岗失业人员5.1万,中央省属在遵义的企业,下岗失业2万多人,尚有八五厂、长征电器集团等大中型企业改制或破产新增下岗失业人员1万人左右,总体上,全市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5万人,再就业率仅为63%,因此我市面临的就业压力大,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二、我市劳动力就业存在的问题近年来,我市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对扩大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但由于经济仍然落后,加上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机械化程度提高等因素影响,致使经济增长对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受到削弱,其所创造的就业岗位也相对减少,就业弹性下降。(一)就业供求矛盾突出一是劳动力供求矛盾尖...  相似文献   

4.
(一)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不同步。苏州市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并未呈现出较强的正相关性,一方面GDP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经济的快速增长并未带来大量就业岗位的增加,就业岗位和从业人员增加的速度低于经济增长速度,造成隐性失业逐渐显性化,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居民进城打工、高校毕业生等汇成巨大的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越来越多.引导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业,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小城镇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小康社会的必然需求,是建设现代化农村的战略需要。本文探讨了秦皇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双轨制转移模式:市郊县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远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就业轨道。  相似文献   

6.
金晓斌 《深交所》2004,(9):70-72
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化改革导向的激励下,我国中小企业得到了迅猛发展。目前我国包括中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在内的广义中小企业约3980多万户.它们在全国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所占比重是:企业户数占99%,就业人数占69.7%,资产总额占48.5%,销售额占57.1%,税收占43.2%。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资本相对匮乏、劳动力资源十分丰富的国家,13亿人口是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大的国情,中小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活跃城乡经济,缓解就业压力,保障社会稳定,吸纳剩余劳动力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充当了我国各项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稳定推进的“缓冲器”。  相似文献   

7.
邱枫 《时代金融》2014,(29):63+67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8.
农村劳动力就业不仅仅是关系到我国农村稳定和发展的社会问题,也是后金融危机时代促进我国经济复苏的重要民生问题.以江苏省淮安市为例,当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过程中存在文化整体程度偏低、缺乏必要的组织信息指导、外出就业缺少上升通道等问题,从政府、社会相关机构和农民自身等多个层面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对策,以进一步了解我国农村城镇化水平,做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相似文献   

9.
1998年开始,国家在国有重点林区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即"天保工程"。"天保工程"对实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用、维护生态平衡以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也给实施区内的森工企业带来了沉重的就业再就业压力。本文以呼伦贝尔市为例,重点分析了"天保工程"实施区内的森工企业就业、再就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成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攀枝花市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城市,建市40年来,社会经济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形成了以钢铁、煤炭、电力、化工等为主的新兴工业城市。截止2004年6月末,实现GDP92.5亿元,同比增长12.4%,其中,民营经济占GDP的22.7%,拉动GDP增长5.2个百分点。在国有商业全部退出,规模以上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仅占15.4%的条件下,我们认为必须要以发展民营工业和民营服务业为主,不断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才能促进攀枝花5年经济翻番的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王文豪 《中国外资》2022,(1):100-101
2021年,我国500 强企业中,民营企业数量249家,比2020年增加了13家,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在数量上、规模上的差距越来越小. 在创新就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税收等领域,民营经济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民营企业引导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转移,为政府职能转变增添了新活力.不仅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开拓了国际市场.民...  相似文献   

12.
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介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及实践,对现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增强乡镇企业活力。提高劳动力吸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部门吸纳劳动力的蓄水池作用;建立和完善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形成统一、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取消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建立和完善农民工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等具体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3.
民营企业融资困境及策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0世纪90年代以来.民营经济一跃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最具有活力的主导因素,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据2003年的数据显示,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占到99%,解决了75%的就业,贡献了70%的新增工业产值.55%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60%的出口额;与经济增长极不相称的是,金融部门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支持非常有限,民营企业贷款却仅占银行贷款的32%.民营经济融资渠道主要为内源融资或地方政府金融安排。然而,内源融资的金融安排只适用于民营经济的初刨时期.当企业发展进入追求技术进步与资本密集的阶段后,则需要新的金融安排。[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民营经济发展与金融支持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民营经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逐步由“补充”配角位置发展到“重要组成部分”次主角地位的。 2 0年的发展历程 ,民营经济几乎涵盖了国民经济所有部门和社会各个层面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为提高社会公众生活水平和缓解社会就业压力作出了巨大贡献 ,已经成为我国经济中最富有生长性的部分 ,在未来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中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 ,应该审时度势 ,进一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一、当前金融支持民营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民营经济创造的效益和获得信贷…  相似文献   

15.
山东凤祥集团实行肉鸡贸工农一体化经营,1999年实现销售收入8.2亿元,利税4800万元,出口创汇2026万美元。集团对农户提供“五统一”服务,已带动山东、河南16县市13000个农户发展养鸡业,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6000人到公司就业,安排国有企业下岗职工678人实现再就业,累计增加社会效益6.8亿元。  相似文献   

16.
罗粱波 《甘肃金融》2007,(11):28-31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目标.基于效率优先的经济增长带来了就业弹性的大幅下降和就业人员结构的严重偏离,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下岗再就业和新增劳动力三重压力下,甘肃省失业率大幅攀升,尤其是2000年以来,城镇失业率上升更快,2000年-2005年,甘肃省城镇失业率从2.7%上升到3.26%,失业人数由7.35万人增加到9.26万人,加上未登记的失业人口及下岗职工人数,实际失业水平远远高于这一数字.  相似文献   

17.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入城市,向城市的非农业产业部门转移,形成了农民工这一巨大的群体.由于历史、文化、社会与法律制度等各方面原因,农民工的处境不客乐观,在经济状况、社会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处于多重困境.而河南省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省则应加大力度通过户籍改革、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有效解决农民工问题.  相似文献   

18.
回流农民工群体的再就业对我国社会稳定和农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在回流农民工再就业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文化程度较低,导致就业隔离;社会支持网络不足,就业信息渠道狭窄;政策不完善,政策宣传不到位。因此,需要政府从建立回流农民工的培训机制;建立创业信息平台;扶持中小企业,承接产业转移方面,促进回流农民工的再就业。  相似文献   

19.
新企业所得税法下劳动密集型企业税收优惠政策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绥 《涉外税务》2007,(8):39-45
新农村建设将带来规模巨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乡间的转移,形成空前的就业压力,同时我国也应抓住全球产业转移的机遇,"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两手并举,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减缓就业压力,充分发挥我国劳动力资源的比较优势。本文认为,在新企业所得税法对税收优惠体系的设计中,应考虑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税收激励,并依据我国国情,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我市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做好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首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十五”期间,我市将取消因经济结构调整导致企业富余人员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这一特有阶段的过渡性政策,职工下岗后直接进入社会,失业问题将是我市二十年来的又一高峰期。面对劳动力就业的巨大压力,如何根据首都的城市性质、经济特点以及北京市的就业形势和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