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访港随笔     
我一到香港,就被五光十色的商店装潢和琳琅满目的商品迷着。香港人说:“世界有的东西在香港都可以买到”。我未曾去过“世界”,无法判断此话有无夸张。但我来自国内,确知国内难得一见的名牌国(?)特产,在香港竟可随手买到,所以再听到外国游客赞说香港是“购物天堂”,我也不生怀疑了。说它是“天堂”,不仅因为货多物美,更因服务优良,使顾客不但买到了心爱的商品,而且感受到精神上的欣慰。我们从到达香港第一天起就上馆子吃饭,以后天天都被人带着上茶楼、酒家,高级的我们去了,大众化的也到过。高级酒家,店铺虽大,门前街道却很窄小,不能停放汽车,但驱车来的顾客不必为此费心,  相似文献   

2.
到香港工作已经快三年了,认识的香港人也不少。我的感觉是香港人的金融投资意识比较强,脑袋里好象比上海人多一根赚钱的筋。但香港人喜欢赚快钱,最好是今天买进,明天就能够赚钱。时间太长不行,香港人没这个耐性。用香港人的话来说,那真正叫做是“时间就是金钱”。  相似文献   

3.
“菲佣”是什么?去过香港的很多上海人领略过香港的一道另类风景:星期天,三五成群的“菲佣”从四面八方汇集到广场和公园,会友休闲,蔚为大观。在今天的香港,“菲佣”人数已经超过20万。南风北渐,近年来,“菲佣”发展到深圳蛇口有111人,发展到广州有2人……更多的上海人,从港台的影视和文学作品里,想当然地移植了“菲佣”的称呼,粗枝大叶地理解着“菲佣”的含义:菲律宾佣人。认真深究起来,“佣人”是我们对“菲佣”不确切的理解,“菲佣”是一种不确切的翻译。  相似文献   

4.
笔者虽然写了《金融家》,其实对金融ABC所知也是“有限公司”的水平,更不敢学人炒股炒市。有友人笑我,身在香港不玩“炒”,就像去杭州不买茶叶,去苏州不买稻香村的糕团……有时想想、也实在不甘,权且当玩耍,又心疼血汗钱有去无归。一位前辈老伯教我,玩只科技股啦。现今兴上网,香港又兴科技港,一  相似文献   

5.
1978年12月18日,也就是十一届三中全会闭幕的那一天,深圳轻工业进出口支公司及宝安县石岩公社上屋大队与香港怡高实业公司签署了“三来一补”协议书,该协议书编号为“001号”,香港怡高实业公司因此也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的第一家外企。  相似文献   

6.
你是否想开一家小店,既可用于怡情,又可用于谋生?你是否因为资本较少而难以选择?我们的“特色经营”访问了一家经营拼图、精品的小店——香港心意轩(拼图)迷城,或许这家小店的生意经能让你学到一、两招。把握先机把握先机,对于商家来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心意轩”的理念是永不跟风,永远要先行一步,快人一步。“心意轩”的负责人钱女士认为,做生意要注意  相似文献   

7.
廖伟棠 《西部人》2005,(1):41-42
市井的脉络繁杂曲折,江湖的风波隐约涨落,往昔殖民地的忧伤萦回不去,草民的奋斗与挣扎从未止息。走进“车如流水马如龙,华灯高照不夜天”的街巷深处,就会发现世俗神话之外的另一个香港。在街巷深处细细品味,就会触闻到奶与茶交融的甜品饮料中,还掺有遥远海盗时代留下的一丝冒险的火药味。聆听海风诉说的闲情,属于终日无所事事的人。只需一块八毛钱,我就可以坐在过海渡轮上缅怀时光。它是香港最便宜的交通工具,也是香港最怀旧的一景——木头的座椅和船窗也许是上个世纪60年代的遗物,身着蓝色海魂衫的老水手带领着一船乘客,“咿咿呀呀”地20分…  相似文献   

8.
《走向世界》2007,(3):102-103
白色的3层小楼,隐逸着历史风韵的典雅和怀旧。上海“名轩”青岛店就会落于东涨路与麦岛路一角的一幢别致的小楼里。它的装修秉承了名轩餐饮的一贯风格,既融合了上海老洋房的宁静和安逸,又在欧式怀旧的内敛中尽显尊贵和高雅。  相似文献   

9.
据说,香港国际影星周润发有一句名言,叫作:“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普通话”。尽管此话含有戏说的成份,但也多少反映了香港人一种尴尬的现状。 我来香港已有一年多了,我最怕的也是和香港人讲普通话。香港人讲普通话不但累,而且常闹笑话,有时真叫急死人。香港人不但普通话讲得不好,而且好多香港人的中文字也写得  相似文献   

10.
阿丁 《沪港经济》2002,(2):37-40
香港的确是一个充满“新奇”的动感城市,尽管香港和上海有许多相似之处,但香港人的许多做法和思维方式真的让我“看不懂”。300多个日日夜夜在香港“磨蹭”,说生不生,说熟又不熟,大概只能算是“半生不熟”,加上我又特别爱“胡思乱想”,于是就有了下面这些很不全面的短文随感。当然,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许这些“看不懂”的地方,在别人眼里早就看懂了,或者说根本没必要去看懂。  相似文献   

11.
高原神湖     
如果您到青海不去青海湖,就等于没有到过青海。就像到北京不去故宫和八达岭长城,到西安不去大雁塔和秦始皇兵马俑一样,令人遗憾。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鲜水”或“鲜海”。由于青海湖一  相似文献   

12.
香港号称“购物天堂”、“美食之都””区区港九,既无奇山,又无险水,每年吸引的游客数量,却已经超过了本地居民的人数。千里万里来游香港,除了经商公干之外,绝大多数人是来购物的地方。但却很少有人逛超级市场。其实,要真正了解香港人的生活,超级市场是必去之地。 惠康与百佳 走出启德机场的候机楼,您就仿佛掉进了商品大海。五光十色的广告,一家紧挨着一家的店铺,目之  相似文献   

13.
苏东斌 《特区经济》1998,(11):15-15
<正> 显而易见,在广东和深圳举办的各种香港回归祖国一周年的庆典上,我们的目光,还是集中在如何开发广东、深圳和香港之间经济合作的潜力,以便更大限度地去促进粤深的全面发展上了。 人们普遍注意到,香港平均每月260万人踏过罗湖桥,来深圳营商、购物、置业、安居、求医、探亲等等,早已出现了生活服务一体化趋势; 人们也普遍注意到,香港的产业结构在调整,必定给粤深与周边地区劳动密集型的加工业的发展创造巨大机会,以至目前,促使两地政府都急于进行建桥修路等基础设施的布局; 人们尤其普遍注意到,香港特区政府提出的“发展科技,走高增值之路”的长远方案,必将使粤深利用香港的信息与金融,为高新技术的产业化、进而把广州、深圳变成科技产品的产业化基地而贡献力量。 应该说这一切都是非常重要的。 但是,人们却有意无意地忽视了粤深可充分利用香港的另一项重要资源——“体制资源”。 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生前说,香港的奇迹是“以中国人为主体的香港人自己创造的”。可以说,在香港繁荣的背后,香港人也同时形成了丰厚的体制优势资源。如果我们承认,今天也仍然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那么我们就必须承认,香港的市场经济体制就是造就香港走向繁荣的最稳定、最基本因素,香港的体制就是?  相似文献   

14.
香港“女人街”引出的话题尽管在香港地图上找不到“女人街”,但几乎每一位到过香港的“阿拉上海人”都知道香港有条“女人街”。在一家沪港合资广告公司当文员的吴小姐,以往每年都有机会到深圳出差,回来後总是中英街长、中英街短地说个不停;自从前年去了一次香港,回来後又是女人街长、女人街短地说个不停。吴小姐天生丽质:白净皮肤瓜子脸,高挑身材再配上一副大眼睛,真是人见人爱,加上她从里到外全套的“港货”行头,真让小姐妹们羡慕煞! 双休日,与吴小姐住在一幢房子里的“芳邻”王小姐拿着一张“香港地图”来问吴小姐:  相似文献   

15.
“做个香港人”,650万港元投资底线,铁价不二。这一新政策甫一发出,香港新推出的几个楼盘。就成为了打算移民来港的内地居民的抢手热货。其实,如果不是急着做个“香港人”,不妨先看清香港的楼市股市再考虑入场,这样既不妨碍追求理想生活,也可赚取实在的投资回报。  相似文献   

16.
桔子阿春     
阿春是个“傻兮”,村里的人都这么说他。那年他十八岁。村里和他年龄相仿的人,一拨一拨出外打工去了,广州、深圳、东莞,想去就去,没什么比青春年少更潇洒的了。阿春不去,高中毕业回家就承包了村里的五十亩荒废的山地。那山地是七十年代广州来的知青垦的,当时种满了甘蔗。后来知青回城去了,山地就丢荒了。他喜欢桔子,就种桔子。把十八岁的青春,满满地种了五十亩。大家就叫他“傻兮阿春”。他听了,就憋红了脸,想骂人,却连屁也没放。父母就唉声叹气,不怪儿子没出息,就怪自己命不好,生了这么个钝胎。阿春听了,就挑砖担瓦,把一…  相似文献   

17.
董悦 《黑河学刊》2012,(6):23-24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与德国的联系逐渐加深。中国人到德国游玩,学习,商务洽谈已经是经常发生的事情。中德两国历史文化不同,这也导致了两国在生活习惯上的巨大差距,餐饮习惯就是其中重要一项。本文不仅介绍了德国的三种特色饮食:德式猪肘、黑森林蛋糕盒德国香肠,还在第二部分中简要介绍了中德两国餐饮喜欢的异同,为去德国旅行工作或与德国人交往的人做简要的提醒。  相似文献   

18.
上海和香港的“边缘人”成了中国最早的企业家香港人常说,香港的企业家精神很大程度上是从上海转移过来的,此语不差,我曾经为《明报》写过“香港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认为香港的繁荣道源於东西方文明在边缘处的交汇,这个“边缘”非常要紧,企业家的创新机会全在传统热力薄弱的“边缘地带”,就连上海的企业家能力的积累也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於早期上海的“边缘性”。既然上海和香港都是以“边缘”的身分发展成为国际都市的,既然强大的企业家精神是这两个城市的共通之  相似文献   

19.
没有人不喜欢自己的腰包总是鼓腾腾的,就像没有人不喜欢自己每天吃香的喝辣的一样,但是一旦被人看到了,妒忌的、吐口水的可能会一窝蜂地全上来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垄断行业降薪热潮谢幕了,谁也没想到,当初并不高亢的三两声质疑,后来闹得满城风雨,电力行业“率先”大刀阔斧减薪,其它垄断行业也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20.
企业家朋友,你喜欢冲浪吗?我常想,要当好企业家,好像应该喜欢冲浪。深深铭刻在我脑海中的是澳州黄金海岸一幅壮观的冲浪“画面”:白白的云,蓝蓝的天,蓝天的下边蓝蓝的海,蓝蓝的大海连着白沙滩。一群群冲浪者手持冲浪板,不顾风高浪险,从沙滩跃入大海。哪里风大哪里去,哪里浪高往哪里冲,一个个“浪里白条”在风口浪尖上真个大显身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