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观天下     
《中国西部》2014,(21):6-7
<正>四川成都市教育局召开小学德育课程研讨视频会议6月17日,成都市中小学德育课程研讨视频会议在锦江区娇子小学召开。本次会议围绕"德育在行动——支持学生成长的德育课程设计与实施"的主题开展。会议邀请了成都市教科院基教所副所长杨霖对中小学德育创新课程——品格教育做了简要介绍。品格教育是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进学校、进课堂的重要载体,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职"项目——任务"课程模式的生成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务中心"课程在职业教育实践中生成了"项目--任务"课程模式.区别于学问中心课程的"项目--任务"式课程,实践知识和教育实践旨趣及其使学生能够在学校学会工作的目标追求是其逻辑起点."项目--任务"式课程的开发需要解决好课程功能目标预设和课程要素结构等问题,课程开发机制的完善能为其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3.
<财务会计>是会计专业的一门必修核心课程,深入探讨和研究<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是培养和造就21世纪创新型财务会计人才的需要.笔者认为在教学改革中,应注重学校<财务会计>课程设置的改革,使学生不仅提高学习效率,而且增强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财务会计>教学课程改革,旨在为<财务会计>教学教师提供些许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郭莉 《魅力中国》2014,(22):198-198
课程改革一直位于教育改革的核心地位,其中存在的问题也始终是教育改革中的棘手问题。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同样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甚至有些学校因为盲目的参与到课改中而忽略了课改本该重视的质量和结果。本文从中等职业教育现状出发,指出目前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5.
范玲芳 《发展》2016,(12):40-41
王家堡小学始建于1965年,区级示范性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 750名,教师94名.学校确立了“以文化为引领、以课程为核心、以特色为推手”的发展思路,以“成”作为核心文化理念,在环境文化营造上凸外现、求熏染;在课程文化中求多彩、显特色;在学生文化上求真功、见实效,力求为了“成就孩子们的未来之梦、成就老师们的期望之梦”而努力.在“成”文化的引领、约束和规范中,学校办学行为日趋规范,队伍素质不断提升,办学品位与日俱增.  相似文献   

6.
贫困地区课程资源相对贫乏,许多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之感.我校的枝本课程开发立足于学校校情,采取一些有效做法.确保枝本课程开发时课程资源的充足,实现了学校的课程创新.  相似文献   

7.
从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始,综合实践就进入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可以说,我的工作经历就是一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经历,我的教学成长,伴随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成长.作为首批课改实验学校教师,我亲身经历了综合实践活动在学校的成长兴衰与发展,而我自己,通过亲身参与,不但写了大量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相关论文,承担过几次大型的综合实践观摩示范课,而且还参加了学校市级课题基于"激励教育特色"的综合实践校本课程开发应用研究的研究工作,在研究中,我不但是课题的主要参研者,更是课题的管理者与组织者和规划者,课题的每一次活动,我都亲自参加并负责相关的协调组织,不但如此,基于学校校本课程的基础上,我还积极申报了"走进有机蔬菜"的精品课程.我做这一切的目的是我深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有着深远的意义,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有着积极推动作用.下面我就结合我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走进有机蔬菜"精品课程项目为例来谈谈综合实践活动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8.
作为基层教育工作者,我们在"构建和谐校园"的工作中,应明确"科学发展、统筹兼顾"的指导思想,形成"统筹全局,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人为本,均衡发展"的工作方法.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是创建和谐校园的核心.只有建立学校和谐的人际文化,才能满足师生精神、情感生活的需要,整合系统人力资源,实现学校团队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 理论价值 1.从教育改革的历程来看,课程素质化是学校教育“育人功能”得以实现的最基本要求 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载体。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径,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最主要依据,是集中体现和反映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载体,因此,课程居于教育的核心地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实现“课程素质化。学校教育孜孜以求的是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  相似文献   

10.
"市场营销"是管理类专业的重要核心课程,也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结合紧密的课程.基于课程要求和学生特点,文章介绍了PBL教学方法原理应用于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课程将每个课时的教学设计分为创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总结反思4个阶段,划定了每个阶段老师和学生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中国与美国中学地理课程从课程标准、教学管理、教学方法、教材内容等方面进行对比,中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我国没有将地理学科列入学习的核心课程,美国则将其列入核心课程;我国的地理课程模式是"统一型"模式,美国的课程模式属于"分散型"模式;我国的地理教学重在掌握知识,教学方法单一,美国的地理教学通过课堂游戏、模拟旅行等来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美国的教学方法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2.
课程在学校育中处于核心的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而我国在新世纪全面展开的基础教育改革正是以课程改革为切入点.因此,课程改革是否科学、有序,直接关联到这次教育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13.
<正>德育是美丽的古希腊教育家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指出"美是一种善",从而把"美"和"善",把"德育"和"美育"统一在起。普洛丁认为"善在美后面,是美的本源",中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很早就提出了"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也都是说通过审美教育陶冶情操,并把"美育"和"德育"结合起来的教育原则。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善"与"美"具有天然的联系。学校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事业,德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应该以"美"为起点,以"德"为培养重点,以"行"为终极目标。当前,学校教育的核心在于"育人",德育应该是学校教育中"美丽的风景"。在现实的学校德育中,广泛存在着德育课程化、德育知识化、德育应试化等倾  相似文献   

14.
"渭南历史文化"校本课程是建立在本地区乡土文化的基础上,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开设的.本课程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和对话式教学两种方式.通过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从而构建学校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环境,使学生的视野从教科书延伸到乡土、民间,延伸到生活,提高教师专业化的能力,促进教师在课改中大胆探索,不断进取.  相似文献   

15.
<正>外学"杜郎口模式"归来,学校领导班子一班人纷纷思考着一个问题:这个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吗?它能适用于自己的学校、自己的教师、自己的学生吗?该怎样在自己的学校推广这个享誉全国的先进管理模式?于是,以"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为核心的校本理念,被再一次搬了出来研究、学习、再研究、再学习。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夯实细节、优化环节"成为湖北省枝江市安福寺中学统领全局的校本管理方略。  相似文献   

16.
因为学校、教师、家庭等因素的影响,中学生的课程观中存在着强烈的"主科""副科"意识、以分数作为最终学习目的、学习兴趣不具有稳定性等错位现象,纠正的对策一是动员全社会力量,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学校领导要完善政策导向和微观指导;三是父母应转变自身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相似文献   

17.
浦东新区六师二附小,座落于浦东大道民生路口.学校以培养"具有探究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生"作为教育的基本职责,以课程教材改革为核心,以教育科研为抓手,以现代化教育为手段,努力把学校办成家长认可、社会认可、政府认可,办学高水平、教师高素质、学生高质量、学校高效益的特色学校,该校在网络建设和学生素质教育的开展是如何的呢?  相似文献   

18.
财务管理课程是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本着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实践的观点构建实践课程体系.本文通过对授课学生进行了"财务管理"课程的问卷调查和分析,反馈学生的意见,针对课堂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改革相应措施,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胡显强  郑怡 《中国西部》2014,(29):85-88
<正>校本研究在英、美等国是伴随着"教师即研究者"运动于20世纪60年代前后兴起的。我国校本研究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所兴起的学校教育研究的一种范式。它以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教育活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主要由学校一线教师参与,并将研究成果直接运用于教育教学与学校建设活动。校本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定量的研究,如教育测量、教育评价、调查问卷等;定性的研究,如教育叙事、案例研究、  相似文献   

20.
德育是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中面临的一大重要课题,运用系统论的研究方法分析德育的地位与作用,可知德育历来是教育的核心,在我国高校教育系统中起核心统率作用;德育的内涵与要素系统包括课程系统、政工系统、学校环境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德育的落实与举措系统就要从教学措施系统、组织保证系统、管理实施系统、舆论导向系统、后勤保障系统做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