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婕 《中国经贸》2014,(23):150-150
我国房地产市场在经历了前几年价格的飞速上涨之后,政府接连出台措施限制房地产市场的过速发展和价格的过快上涨,各种限购政策、限贷政策随之出台,“国十条”、“国五条”使得楼市跌入“冰点”,随之出现的就是政府的各种救市动作,随着各地取消限购限贷政策之后,各地房价会随之反弹,继续出现价格的飞速上涨吗?本文从目前房地产市场的现状出发,分析限贷政策取消之后未来房价的走势,以及如何更好的完善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中央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然而,效果却并不尽如人意。房价过高以及普通老百姓买不起房已成为久拖不决的社会难点问题。根源究竟在哪里?笔者认为,地方政府是我国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的主要推动力。而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快上涨,地方政府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3.
虽然中央和地方政府在积极采取措施调控房价,但中国房地产指数系统发布信息显示,我国各大城市房地产价格仍在上涨,部分城市涨幅很大,政策效果不明显。本文分析了我国房地产价格难以控制的主要原因,并针对性的指出进一步控制房价的主要方向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我国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佳 《中国经贸》2009,(12):80-82
文章针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政府、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购买需求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原因,提出了稳定房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文章针对我国房地产价格过高上涨过快的问题,从政府、房地产企业、房地产购买需求和外部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我国房价过高过快上涨的原因,提出了稳定房价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房地产的稳定发展关乎国计民生.近几年,房地产价格飞速上涨,连创新高.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房价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基于面板数据对影响我国房地产价格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探讨对我国房地产供求的影响显著的因素,以及对于利用什么样的政策能更有效地调整房地产价格使之增长减缓甚至下跌.  相似文献   

7.
声音     
《中国西部》2013,(34):10-10
房价下行将影响地方偿债能力 ——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刘立峰认为,很多地方政府的偿债资金主要通过基金收益、土地收益等预算外收益偿付,房地产价格能否持续上涨需要打个问号。一旦房地产价格下行,就将影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益,偿债能力会大大下降。  相似文献   

8.
2016年,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旧火热,房价增长迅速,热点频出,当然,房价的疯狂上涨也带来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研究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三者之间的关联,并通过对杭州市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运用格兰杰检验分析杭州市的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和房地产价格,得出如下结论:财政分权使地方政府寻求更多的收入来源,加剧了地方政府对房地产业的扶持,并且导致了土地财政,从而正面影响了房地产价格。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是伴随着政府停止住房实物分配的政策逐步推行,在20世纪90年代真正形成的.从这十几年房地产价格走势看,房价确实呈现持续上涨的态势.文章从需求和供给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房价上涨的原因并对怎样抑制当前过高的房价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2015年起,为实现房地产"去库存"目标,中央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但是房地产市场却出现以四大城市为代表的部分城市房价快速上涨,而其他三四线城市房价上涨缓慢的现象。文章运用人口迁移动力模型——推拉模型分析了人口集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发现人口集聚会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收入水平、促进资金聚集、促进城市对人口吸引力的提升3个方面刺激城市房价的上涨。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1999年至2011年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房地产税收收入与房地产价格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得出了房地产税收与房地产价格之间成正向关系,房价上涨最终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并且通过对十项房地产税种的依次回归分析,比较房价对不同房地产税收的影响差别.以此说明地方政府倾向于把房地产业作为本地区发展的支柱行业,出现一定程度的“房地产依赖症”的原因.最后,就降低土地财政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03年6月以来,央行和银监会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有关房地产信贷的件,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稳定房价的相关意见,要求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抑制价格过快上涨,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这些政策的目的:一是通过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调节,控制房地产业务发展速度:二是通过对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调节,控制房地产需求:三是通过对房价涨幅调节,控制房市投机炒作。  相似文献   

13.
是土地供应量与房地产税赋提高了房价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金霞 《南方经济》2013,31(11):27-37
自分税制实施后,“土地财政”成为我国地方政府获取收入以支撑财政支出的主要选择,而与此同时房价也在不断上涨。中央政府从民生角度要求地方政府对房价实施调控,地方政府则主要通过调整土地供给量和房地产税税赋来施加影响。土地供应量和税赋会影响供需双方从而影响房价,反过来房价又会影响税收收入及开发商对土地的需求,进而影响社会民生。本文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各地区的住房价格上涨原因。通过构建住房价格和土地供给量、房地产税税赋之间的PVAR模型,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分析和方差分解方法来透视地方政府行为对住房价格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地方政府行为和房价之间存在着联动关系,但在推动住房价格上涨的原因上存在着区域差异:在东部地区,土地供应量影响房价;中部地区,二者联合推动了房价上涨。而在西部地区,房地产税税赋对房价的影响明显。在政策建议上,对地价推动房价的地区要从丰富住房来源和数量入手,而税赋影响房价的地区则要完善相关税制改革。  相似文献   

14.
温修春  吴阳香 《特区经济》2005,(10):165-167
近些年来,在社会上广泛争论的一个话题,即房价与地价关系,尤其是政府部门与房地产开发商的争论。政府部门强调的是房价带动了地价的上涨,而非高地价推动房价上涨,招标拍卖挂牌(简称招、拍、挂,以下同)方式出让反映了土地的真实价格;但是,开发商则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高地价推动房价上涨,其主要根源是政府垄断了土地的供给,招、拍、挂方式出让的价格是扭曲的价格。同时,双方都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运用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观点与立场。  相似文献   

15.
在2000年以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房屋销量及价格长期低迷,房屋空置率居高不下,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经济不景气。为此,政府采取了税收减免、蓝印户口等各种优惠政策,促进房地产行业发展,以此带动经济增长。自2002年以来,商品房价格呈现不断上涨趋势。政府在不同阶段多次采取了包括加重税收、控制信贷等各种手段进行政策调控,试图控制房价上涨,结果房价被短期压后又以更快的速度上涨并创出新高。  相似文献   

16.
何金丽 《科技和产业》2011,11(12):38-41
我国房价自2003年以来持续走高,而推动房价过快上涨的因素是复杂多变的,因此畸高房价已经成为我国公众和政府的关注焦点。为了抑制房价的过快增长,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特别是不断调整房地产的税收政策。本文从我国房地产价格的现状出发,浅析房地产税对房价的影响机理,以1999年—2009年的房地产税收和房价的相关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软件分环节对房地产税调控房价的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并最终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7,(2):52-53
中央以及地方针对过快增长的房价,几乎对房地产的各环节出台了一系列的调控政策。然而,调控政策并未有效勒住房价这匹“野马”,房地产咨询公司仲量联行预测,2007年住宅价格仍将继续上涨。  相似文献   

18.
张江洋 《特区经济》2011,(5):134-136
宽松货币政策、产能过剩]资本逐利性等是造成房价上涨的宏观外部因素。房价上涨是个人利益选择与交换。房价上涨有门槛作用。政策调整将影响房地产价格,但决定房价还是价值规律,政策针对性和有效性是建立在对客观规律深刻认识基础上。土地招投标政策提倡简单性原则。文章还探讨了政府出台房地产政策根本目的和底线。  相似文献   

19.
乔林  孔淑红 《中国经贸》2012,(6):143-144
本文利用2001-2009年北京市相关数据分析了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北京市房地产市场,土地供给对住宅价格的影响明显,这种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市场参与者关于未来房价的预期实现的。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降低了土地供给水平,导致市场参与者形成土地减少、房价上涨的预期,同时地方政府出于利益考虑也对房价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和住宅用地“招拍挂”出让方式进行改革,破除政府靠土地“经营城市”的做法对实现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0.
肖玲  张磊  李敏 《特区经济》2008,235(8):272-273
近年来我国房价持续上涨,国家颁布一系列相关措施,但调控效果却并不显著。原因在于,分税制下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存在利益的冲突。地方政府关注的是房地产发展对地方经济效益的贡献,而非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地方政府的消极支持,使得房价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