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促进城市创新发展是应对全球经济转型挑战,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社会资本作为城市创新发展的重要资源,近年来受到学界的广泛关注。围绕社会资本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主题,从回答什么是城市发展中的创新,什么是城市创新中的社会资本,社会资本对城市创新发展具有怎样的作用机制和怎样检验社会资本与城市创新发展之间的关系四个问题着手,对既有文献进行全面梳理。结果发现,尽管相关研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分别对社会资本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作用机制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实证检验,但仍然缺乏对两者更精细的关联分析与因果机制分析,应在理论、方法、指标测度等方面继续深化研究。  相似文献   

2.
区域社会资本虽然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区域社会资本的测算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限制了社会资本从理论向实践的过渡,影响了社会资本的实际应用和发挥。本文基于相关统计年鉴,对区域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并探索出了一套包含四级指标的测量体系。然后,对江苏省13个地级市的社会资本进行测量并排名,得出区域社会资本存量。比较发现:苏州、南京和无锡社会资本排列前三,宿迁垫底。在此基础上,研究区域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社会资本及对第二、第三产业影响较大,对第一产业影响较小。最后针对江苏省社会资本的开发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高校在区域经济崛起中的创新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经济的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重要支撑点,这就意味着,在这些崛起的区域中,区域的形象超越了大企业的形象,超越了国家与行政的边界,在全球化国际分工中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依靠区域创新,落后的区域经济可以实现跳跃式发展,而区域创新能力的强弱则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存在差异的重要原因.在知识经济社会,创新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将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形成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螺旋关系,即科研院所与大学将在区域创新中发挥强大辐射作用,而其中大学的作用尤为重要.大学在区域创新中所起的作用集中表现于如下方面:  相似文献   

4.
世界产业格局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中国企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凝结。企业创新具有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恩辨、培育和有效运用企业创新驱动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更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5.
作为一种突破上下级二元视角的新型领导风格,责任型领导可以帮助企业平衡经济与社会效益,应对全球化挑战.鉴于责任型领导的重要功效,以往研究从思辨的角度提出责任型领导对企业创新可能存在积极影响,但至今仍缺乏实证检验以及对其内部机理的探究.本研究基于社会资本理论视角,探索了责任型领导广度和深度能否通过两种企业社会资本(社会网络资本和特有关系资本)影响企业创新强度.通过收集43家上市公司CEO社交网络的公开信息以及对应的企业数据,本文采用层次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责任型领导广度对企业创新强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企业社会资本在这一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中介作用.然而,企业社会资本在责任型领导深度与企业创新强度之间的关系尚未得到支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经济改革的加深,创新日益成为企业生存发展所必需的能力之一。创新的实现需要知识的获取、吸收及转化等一系列过程,在这些过程中企业员工尤其是核心员工的社会资本将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本文从员工的角度论述了员工社会资本与中小企业非正式创新的关系,并就如何促使员工社会资本转化为企业的非正式创新成果提出了一些具有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在企业持续成长的过程中,企业家行为是企业经营的决定性因素,而其中企业家社会资本是决定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在企业持续成长的不同阶段,企业家社会资本对于把握市场机会、降低经营风险、推动组织创新都起到重要作用。为了培育企业家社会资本,必须提升企业家信用水平,扩大企业家关系网络并构建信任的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8.
世界产业格局仍然在以惊人的速度革新,中国企业捕捉并把握未来的创新驱动力,是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要素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网络化的迅猛发展,现代企业创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高度凝结.企业创新具有驱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作用.深入剖析、思辨、培育和有效运用企业创新驱动力,不仅为企业提供长期的竞争优势,更能够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中国区域视角,采用相关社会调查数据,研究了社会资本水平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本可以肯定社会资本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在社会资本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并不一致.在仅给定初始物质资本存量和人力资本存量的前提下,个人层面信任和企业层面信任对地区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没有发现个人层面社会网络和社区层面社会网络对经济增长的显著正向影响;引入控制变量后,社会资本在信任维度仍旧对经济增长产生正向的显著影响,社会网络维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为正,但仍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0.
城镇化内涵和动力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方面。资金作为现代社会资本,掌控区域经济、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及区域一体化等咽喉命脉,使金融中介在城镇化进程渠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同时对优化城镇化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发挥首都创新资源优势,加强首都经济圈区域创新合作,率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是首都经济圈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战略举措。文章概述了首都经济圈创新合作现状及存在的市场化创新合作程度较低等问题,提出应构建跨区域、多层次、网络状的首都经济圈创新合作运行机制,整合区域创新资源,促进协同创新。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跨区域技术创新联盟、飞地经济、总部经济等多种新的区域创新合作路径。  相似文献   

12.
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通过评价2006年我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区域智力资本水平来探索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发现,区域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并且区域智力资本每提高1%GDP则提高0.815%,区域智力资本的构成要素,即区域人力资本、区域关系资本、区域结构资本和区域创新资本也都与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它们在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詹霞 《企业经济》2012,(5):59-62
一直以来,浙江经济与浙江现象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目前,浙江经济已经从快速增长演化到内生成长动力不足,表现为体制不合理、制度不完善、人力资本结构程度低、企业家创新能力低四个方面。分工理论可为浙江经济的快速成长提供解释依据,也可为浙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解决思路。本文提出通过打造服务型政府、治理专业市场顽疾、发展新兴战略产业、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四个方面来构建区域经济时代浙江民营企业的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寇军  陈万明 《价值工程》2007,26(7):45-47
科技经济发展的知识化特征主要体现为主导产业知识密集化和社会就业结构的知识化。它要求提高人力资本的知识创新能力,改变了人力资本的自身结构和类型状况,并且对于人力资本知识的获取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区域创新能力的构成要素有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创新能力以及环境创新能力,而这些要素中人力资本都占有主导的地位。因此本文通过研究人力资本在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中的作用,得出一个地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应积极培育人力资本,以增加该区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世界经济发展出现信息化、知识化、全球化和区域化的背景下,区域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取得国际竞争优势的根本性条件,构建区域创新系统也已经成为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因此,区域创新系统理论逐渐成为国内外区域经济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文章阐述了区域创新系统的概念内涵、要素构成、结构模型、类型划分以及评价体系,并对国内外区域创新系统理论与实证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目前区域创新系统研究面临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Previous literature has focused on either the direct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industries (CCI) firms to the innovation capability of the wider economy, while the reverse approach, that is, the effect of region on CCI firms’ innovation, has been completely neglected. In this paper, it is argued that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CCI firms with an academic origin (CCI-USOs) may be influenced by the regional context where they operate. In so doing, it is defended that the study of innovation in CCI firms can be advanced through the development of a more integrative framework. Relying on a sample of 92 Spanish CCI-USOs over the period 2001–2010 and applying multilevel modelling, this study sheds light on how regional and firm level factors simultaneously impact on CCI-USOs’ innovation. The findings show that the regional context determines the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f CCI-USOs. In addition, firm age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probability of having patent activity, while firm size and venture capital exerts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On the basis of these results, some policies for fostering innovation in CCIs are proposed.  相似文献   

18.
金彦龙  张海林 《价值工程》2012,31(2):129-130
知识经济下,科学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企业间在产品、技术、市场等方面的竞争日趋激烈。为促进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辽宁工业企业必须通过自主创新模式的选择来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以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辽宁各工业企业应充分考虑企业的产业性质、技术、规模、资金成本、市场等方面因素,优化资源要素组合,针对自身现状,制定创新目标,分别选择模仿创新、独立创新或集成创新等创新模式。发挥区域优势,促进辽宁工业企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9.
唐君扬 《物流技术》2021,(2):27-31,36
基于2008-2018年贵州省9个地级市和自治州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高铁开通对区域要素禀赋与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高铁开通在总体上促进了贵州省区域经济增长,提高了劳动力要素的相对丰裕程度。然而,高铁开通并未表现出技术溢出作用,反而降低了劳动力和资本要素的边际生产率,对要素禀赋结构优化和区域经济长期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基于此提出,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高铁建设,推进科学技术创新,加强高素质人才培养与引进,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以发挥高铁的扩散效应,降低聚集效应,进而改善要素禀赋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0.
Recent years witnessed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concept of well-being and quality of life, as alternative to the 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 The determinants of well-being, especially at the regional and provincial levels, is understudied in a macro perspective, as opposed to a micro perspective (individuals, survey data) that has been the dominant approach until recently. In this paper, we estimate an empirical model for the Italian NUTS-3 provinces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ocial capital on well-being by using aggregated (provincial) data. Our findings suggest that social capital, social security programs, income, and grant-making activities by Bank Foundations, even though not uniformly distributed across Italy, positively affect well-being, thus contributing to explain the persistent dualism that characterizes the Italian econom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