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九世纪末至十月革命前,马克思主义一些思想已经传入中国.但由于传播者的阶级局限性,在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中,传播者所形成的观点和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往往是片面而支离破碎的.没有能引起大量知识分子对科学马克思主义的注意.更不可能成为社会的主要思潮.但是也不可否认,这些对马克思的介绍也在一定程度上对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快速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传统武术作为中国文化的一种符号,它凝聚了中国人对天、地关系的理解,体现和平、包容的心境和优雅、自制的情趣,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凝聚力、生命力和延续力,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气势,成为我国展示文化软实力及国外认识中国文化的一个窗口.武术这一体育运动项目,作为传统体育的关键突破口,有着独特的民族文化性的特征,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一文化形式也有了新的变化.在研究和学习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时,应当在文化自信的时代背景之下,通过全方位、宽领域、多角度的研究,把体育这一传统文化彰显出来,更好地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展示出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文化.  相似文献   

3.
探索和传播传统金融文化是国家文化建设与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传统金融文化以国家文化自信为出发点,体现在诚、信、义、利的金融伦理以及先进的票号防伪和密押制度等.提高中国传统金融文化对外传播要建设金融主题博物馆和提高金融文物翻译水平.从金融文物及其翻译的视角,能更好地推动其传播,实现传统金融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  相似文献   

4.
步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积极推进文化建设,这有助于我国树立大国形象,增强国际影响力.多元的传播主体、先进的传播理念、独特的传播策略等要素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全球化趋势的推动下,传播优秀中国文化势在必行.要发挥多元传播主体优势、选取符合大众文化需求的内容、大力推进中国文化对外传播人才队伍建设,让世界各国人民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的丰富性和深度.  相似文献   

5.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对其征服地传统文化的容纳和吸收,无疑是伊斯兰陶工艺得以产生的前提;而中国陶瓷的传入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伊斯兰陶工艺的发展,尽管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受到中国陶瓷器的影响,然而,由于阿拉伯民族的求异心理和文化传统,很快他们就完全演化成自己独特的伊斯兰风格。  相似文献   

6.
庄鹏 《魅力中国》2009,(15):66-67
文章结合近几年比较畅销并引起较大社会关注的出版物来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日益盛行的时代,出版界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渠道,也应该顺应潮流采用合适的传播方式给熟悉的中国元素带来新鲜感并努力让我们独特的文化得以最广泛、最有深度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可能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世界各国的传播都有它的历史,那马克思在中国这样一个历史悠久、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传播也是具有它独特的社会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外历史上任何一次文化移植一样,是具备一定的条件和基础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从1917年的十月革命算起已经有80多年的历史了,中国的先进分子为什么会最终选择马克思主义呢?  相似文献   

8.
20多年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企业文化从西方悄然传入中国.今天,企业文化不仅在中国落地生根、遍地开花,还结出丰硕的成果,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甜头,研究企业文化理论热情高涨,推行企业文化建设蔚然成风,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道(重“神”轻“形”)、舞(气韵流动)、空白(虚实相生)三方面论述了中国画与雕塑在意境中的审美融合.认为中国画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形成了“意象”思维与写意手法以及崇尚意境的审美追求,既不同于西方的“具象”思维,也不同于“抽象”思维,而是出于二者之间的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中国画在观察事物、塑造形象和表现手法上,也都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观念.这同样也是雕塑艺术的灵魂,可以说在“尚意”这一点上,中国画与雕塑达到高度契合.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学术界”、“市场”以及“受众”三方面的反馈情况分析了贾樟柯电影的国际化传播效果.认为,从国际化传播视野分析,贾樟柯的电影作品取得了比较好的国际化传播效果.贾樟柯电影已经成为当今中国成功的国际文化品牌,贾樟柯本人也被纽约的主流媒体称为当今活跃中国影坛的最具才华的电影导演艺术家.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从根本上说是由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点决定的.本文从分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密切关系上入手,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理想和思想道德的关系、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哲学的关系,以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关系等问题,探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的底蕴和渊源,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统文化基础,为我们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丰富和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元6世纪,佛教自中国经朝鲜传入日本。从此,佛教便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佛教在日本文化史上主要起了哪些作用呢?我想,主要可以归为三条:一、传播中国文化;二、担负国民教育的使命;三、从事其它各种文化活动。佛教在历史上虽然也起过一些消极作用,但总的看来功绩是伟大的,是不可磨灭的。一、传播中国文化佛教最初传入日本时,日本人将它视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称之为“蕃神”。不久,通晓佛学的圣德太子出于改革和治国的需要,亲自注释佛经,积  相似文献   

13.
胡静 《魅力中国》2009,(1):88-89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传统法律文化逐渐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法律精神品格和制度特征,从而成为区别于其他法律传统并在世界法律文化之林中独树一帜的法律系统,即“中华法系”。因此,概括地总结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形式特征和价值取向,考察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在急剧变革的近现代中国社会所遇到的挑战和命运,进而揭示传统中国法文化的转型与发展趋势,应当成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研究的基本任务。20世纪是中国试图重建一个全新的法律秩序的世纪。自晚清“新政”改革传统法制引进西方法律制度以来,近百年的中国“法治”建设历程可谓艰难曲折。本文从文化入手,通过对文化、中国传统法文化的递进式的分析,进而揭示了中国传统法文化对法治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加拿大传播学家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体会改变一切,不管你是否愿意,它会消灭一种文化,引进另一种文化.”他的说法虽然不完全正确,但是不得不说,媒体的力量已经不可忽视,甚至于网络已经成为改变我们生活的主力军.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其影响力已经超越了最初的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也削弱了报纸、广播和电视在我们生活中的必要程度.网络作为一种无区域限制、无时空限制以及无意识限制等等特点的全新且独特的传播方式,具有其他媒体所不具有的特性,由此也形成了一种建立在计算机网络基础上的文化,即网络文化.随着网络的逐渐普及以及网络科技的不断进步,网络文化已经不单单影响社会,也通过网络这个途径影响到了高校.网络文化也已经成为学者们争先恐后讨论的问题,其带来的影响有积极也有消极,有正面也有负面,有可发展性也有需要积极应对的.  相似文献   

15.
对比中外文化的发展历程,就能发现凡是文明久远的民族,历史上无一不是把对人民进行教化的职能付之于宗教组织。而中国先人不但把教育的主角置于宗教氛围之外,甚至早早地形成了民间教育的传统。这是极其难能可贵的。中华民族对于教育的独特理解,不仅仅是中国文化的宝贵精神财富,而且对世界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化的冲击,我国政府提出了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实施文化走出去工程的战略.本文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探讨了中国电影在中国文化走出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论述了中国电影在走出去的过程中面临的国家政策法规、 产业垄断、 活力不足、 文化折扣等问题,提出了要发现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共通之处,使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注重双向传播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人文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有着自己独特的生存发展空间和传统.中国古典人文精神的特质在于对道德修养的重视、礼乐文化的滋养、独立人格的追求,今天仍是我们现代化过程中的一种内在动力和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郭锐 《魅力中国》2014,(22):113-113
中国的玉器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独具特色的文化代表之一,从石器时代开始发展就展现其独特的魅力,脱离石器,形成独特的审美文化段落,成为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中国玉器发展及特点的基础上,探析我国传统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9.
张宪春 《魅力中国》2013,(10):74-74
中国戏曲是几千年来形成的独具民族特色的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具有很深厚的民族特点。独特的舞台表现形式,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在世界戏剧文化中独树一帜。戏曲舞台美术的设计应该融入传统美学思想的精髓进行意象化的设计,充分的展现出戏曲的特性,让戏曲艺术更好地保持其鲜明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侗戏是在侗族说唱文学的基础上形成的独特的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独特的审美特色,承载了侗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体现了侗族人民独特的审美意识、审美情趣与审美追求.论文试图从审美角度对侗族民间戏剧的生成、发展和走向及其特色作一些探讨,从一个侧面把握侗戏迷人魅力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