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城中村”的农民分化是以职业分化为基础的。丧失土地将对农民产生一个推力,即使其职业类型由传统的农业推向非农产业;而城镇的“华灯效应”又将对失地农民产生一个拉力,将其拉向城镇就业。在这个过程中,职业的分化将直接导致农民群体内部的分化。但是,根据我们对陕西六个“城中村”的调查,农民职业的分化并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许多农民除农业生产外没有一技之长。现阶段,“城中村”农民陷于“种田无地、就业无门”的尴尬境地。构建一个完善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网络,成为“城中村”农民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2.
"城中村"即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的村庄,是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矛盾作用而产生的"非城非村"的特殊地带。"城中村"改造工作包括户籍转变、撤村建居、土地转性等环节,其重点和难点就是如何将村集体经济改制为股份制企业,顺利实现原村委会经济管理职能的移交。山西省的"城中村"改造工作从2011年开始进入攻坚阶段,与改造的其他环节相比,集体经济改制工作进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各村在改制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观念、技术和政策层面的问题,亟待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支持。  相似文献   

3.
城中村作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特有现象,其内部存在着诸多问题,阻碍了中国城市化健康良性发展,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与政府管理不善有很大的关联,基于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尝试在解决城中村问题中政府职能的缺失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驻村企业的发展对农村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陕西省Y村的实地研究发现,驻村企业在推动农村发展,刺激农民收入差异化和收入来源多元化的同时,对村庄内部造成村民组间收入差异和阶层利益冲突,村庄内部收入高低差异呈现出扩大趋势.文章针对如何减少驻村企业对农民分化过程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从驻村企业、村委会和农民三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乡矛盾不断地积累造成了独特的城中村现象,它影响了城市更新的质量、制约了城市发展空间的拓展。土地信息技术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在城中村改造规划的研究中,有效地把物质空间改造分析与制度改革研究相结合,推动了城市研究理论和改造实践的发展进程。土地信息技术的应用也为城中村改造规划提供了有力的技术分析基础和支持。本文结合实地考察调研考察和土地信息系统分析技术,分析了广州花地村的土地产权及其流转特征,并指出了花地村土地利用现状特征和存在的问题,为城中村整治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以及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中国涌现出一大批"村改居"转型社区。在"转型社区"改造模式中,管理由村委会转为居委会,人口户籍由农村户口转变为城市户口,国家大规模征收耕地,农业用地转变为非农用地。由此,农民一下子失去了原来赖以生存的田地,不能再靠种地维持生活。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以土地被征收为中心的问题。主要分析转型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土地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陕西省澄城县水洼村调研工作的回顾,展现了新农村建设在农民心中的认识偏差.深刻透析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设",最后提出新农村建设的正确引导途径,关注以民心为本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对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石塘社区是南京市乡村旅游开发较为典型的区域,在乡村旅游开发的过程中,农地流转使得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因此,采用描述分析法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乡村旅游开发对农民土地处置权、土地收益权和知情权的影响,为我国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对实际工作者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期望务工距离反映了农民务工地决策中的距离选择偏好,对其研究有助于在微观层面了解农民工流动的倾向和规律。通过对河南省南阳市三个不同类型样本村的实证研究,发现务工者的期望务工距离整体分散、局部集中,具有"U"型分布规律,同时具有一定惯性,但整体而言仍以本地为主。在期望务工距离选择模型中,年龄、上学年限、家庭人口、经济发展水平、地形等因子达到了显著水平。年龄较大者、学历较低者、家庭人口较多者期望在本地务工的概率较大,经济较发达村和地形起伏度较大村的务工者,期望在本地务工的概率较大,反之亦然。  相似文献   

10.
关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演替轨迹分析——以陕西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陕西省1985~2006年间的数据分析人均收入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以期探索影响陕西环境库茨涅茨曲线演替轨迹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发现:经济转轨的背景下,与陕西比较优势不相符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的异常变动对陕西工业“三废”的拟合曲线产生重要影响。实证检验结果的分析并不支持有别于传统EKC曲线的新型曲线是可能存在的。  相似文献   

11.
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加快中原城市群经济的发展,是实现河南经济腾飞和全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中原城市群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但是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中心城市的首位作用不突出,城市群内部产业结构趋同,对外开放的程度低等问题制约着中原城市群的发展。因此,必须突出一个中心,加强内在联系,争取外力支持,提升人力素质。  相似文献   

12.
城市扩展中的土地价格变化:动态模型的考察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借鉴有关理论,构建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随城市扩展而变化的动态模型,分析了静态模型下与动态模型下的城市土地租金与价格的不同构成,以及城市扩展进程中土地租金与价格的变动趋势,并应用理论模型对成都市城市化进程中的部分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流域开发: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多个角度分析了流域开发是蒙晋陕豫交界地带经济综合开发的必然选择,阐述了交界地带流域开发的优先领域,提出了该区域实施流域开发的指导思想和现实途径。  相似文献   

14.
兰州属于严重缺水的西北城市,年均降雨量偏少,地表水资源贫乏,水资源供需矛盾不断加剧。文章采用线性和非线性方程形式对兰州市农业、工业、生态和城乡生活用水需求进行模拟和预测,并在不同的水资源供给方案下得到未来时期内兰州市及各区县的时空匹配缺水量。结果显示:未来兰州市水资源短缺问题较为严重,可预测的缺水量最小值为4.605亿m3/a,缺水量最大值为15.448亿m3/a。在未来需水量预测中,农业和生态用水需求呈现为不断上升趋势,工业用水需求呈现为"U"型趋势,城乡生活用水需求呈现为倒"U"型趋势。并且,各区县的水资源空间匹配失衡状况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15.
山水城市、公园城市是当前城市规划和风景园林领域的热词,在中国几千年的园林与城市发展历史上,却并不是个全新事物,山、水、城、园的融合始终是中国城市建设的基本原则和理想目标。山水城市建设是一个持续发展、没有完形的动态过程。在近现代历史上,无锡曾经在城市山水资源开发和园林建设方面,有过2次系统的创新实践,这些探索上承历史、下启当代,与今天的山水城市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很高耦合度。对此开展梳理和分析,既还原了无锡山水城市建设的历史过程和真相,也为推进当代山水城市建设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6.
经济增长及其质量问题是政府和学者们所关注的热点问题,科技进步贡献率作为衡量经济增长质量的参考指标有一定的科学性。文章从结构生产函数入手,通过引入势效系数,使得科技进步贡献率的测算更加科学。文章在具体测算过程中,对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存量以及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劳动数据进行了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发现这五个变量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而可以说明建立的回归模型更加符合统计学规律。最后,以回归模型为基础,按照文章关于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的方法,测算了河北省1990-2012年间的科技进步贡献率,并针对测算结果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河北省经济调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从城镇建设、城镇空间形态的发展和定位同样必须符合经济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通过对上海五角场地区城市综合体的发展及昆山张浦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苏南乡镇未来城镇空间形态的转变必须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走集约化与可持续的发展道路,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与理性的角度,摒弃原有摊大饼式的发展格局,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陈健生 《财经科学》2010,(2):107-115
面对日趋扩大的城乡差距,改变原来缩小城乡差距就是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既有思路,代之以还应包括缩小城乡公共服务差距的新认识。通过城乡公共服务的统筹治理,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增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最终实现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和平等发展。本文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为例,对城乡公共服务统筹治理与制度创新作出分析探讨,认为应从完善地方立法、改革地方财政制度、扩大政府购买服务以及调整政府政绩评价方法来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上海市金山区为例,采用景观格局方法研究农村宅基地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大都市郊区农村宅基地规划和整理提供依据.金山区农村宅基地具有总量大、规模小、形状不规则以及聚集度和连通度差等景观格局特征,反映了农村宅基地空间布局分散、集约性差、用地浪费及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文章据此提出了科学编制新农村规划、创新农村宅基地整理机制及加强农村宅基地布局管理功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