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探讨了原水臭氧氧化生成溴酸盐的机理与影响因素,如p H值、臭氧投加量、NOM天然有机物含量。水温、碱度、溴离子浓度以及臭氧投加量和投加方式等对溴酸盐生成量的影响。探讨这些影响研究能够提高人们对消毒副产物——溴酸盐进一步的认识,对促进人类身体健康有帮助。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通过沉积煅烧法制备了MnO_2/Al_2O_3复合催化剂,探索并得到臭氧催化氧化催化剂制备的最佳工艺参数及最优的工艺条件。复合催化剂最佳的MnO_2含量为5wt.%,臭氧的最佳投加量为2.5 g/h,催化氧化最佳的反应pH为8.0~9.0,催化氧化塔中复合催化剂的最佳填充率为70%。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复合催化剂对BDP高毒性废水降解展现出较高的去除效率。  相似文献   

3.
某燃料乙醇企业生化尾水采用臭氧催化氧化-生物活性炭(BAC)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本试验考察了O3反应时间、O3投加量和BAC停留时间对废水化学需氧量(COD)、色度、氨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进水COD为245~275 mg/L,色度为16~64倍,氨氮为9~13 mg/L时,在臭氧催化反应时间40 min、投加...  相似文献   

4.
臭氧具有较强的氧化性,在饮用水处理中得到广泛应用,以臭氧为基础的高级氧化体系可以提高臭氧的氧化能力。本研究构建一种快速高级氧化体系——臭氧/硫代硫酸钠(O3/TSA)体系,分析O3/TSA体系的反应特性,考察TSA投加量、自由基捕获剂对反应体系中去乙基莠去津(DEA)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TSA可以促进O3产生羟基自由基(·OH),反应时间为0.4 s时,O3与TSA的最佳摩尔比为10∶3,O3/TSA体系的自由基产率为17%。  相似文献   

5.
臭氧催化氧化工艺可以应用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为确定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的最佳反应条件,本文通过试验研究了不同臭氧投加量、不同催化剂用量及不同pH下的化学需氧量(COD)及特征污染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在化工园区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中,在pH为7~8的条件下,臭氧投加量为50 mg/L,催化剂用量为50 kg时,COD去除率为39.2%,苯胺去除率为40.2%,挥发酚去除率为28.4%,甲醛去除率为17.3%。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芬顿氧化法在修复关中地区塿土石油污染中的最佳条件,通过人为配制石油污染土壤,设置不同的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双氧水与催化剂投加量、土水比以及反应体系pH值等指标,待达到反应时间后,通过重量法测得剩余石油烃含量,得出土壤中石油烃的降解率。结果表明:在10 g污染土壤中,双氧水与催化剂摩尔投加比例为20∶1,双氧水(30%)投加量为1 mL,催化剂投加量为0.131 6 g,土水比为1∶4,最佳pH为3时,芬顿试剂对土壤中的石油烃催化效率最高,可达到63.27%。同时,在中性和碱性条件下,石油烃的催化效率都高于55%。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采用浸渍法,以Mn(NO3)2为前驱体、γ-Al2O3为载体,制备负载型金属氧化物催化剂MnOx/Al2O3,用于处理氰化废水中的氰离子。其间考察了臭氧投加量、催化剂制备工艺参数、催化剂投加量、溶液pH等因素对废水中氰化物去除效率的影响。试验表明,从制备催化剂的最佳工艺参数来看,Mn目标负载量为8%,焙烧温度为500℃,焙烧时间为4 h。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氰化物浓度可以从5.4 mg/L降到0.2 mg/L以下。反应机理研究表明,MnOx/Al2O3催化臭氧氧化处理氰化废水遵循羟基自由基机理。反应动力学分析表明,该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表观反应速率常数为0.031 6 min-1。  相似文献   

8.
工业废水通常含有多种典型特征污染物,可采用臭氧催化氧化技术进行处理。本文通过试验研究均相和非均相耦合的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对不同有机物开环的影响,以筛选出具有普适性的耦合技术体系,得到最佳反应参数,为实际工业废水处理提供参考。试验结果表明,臭氧催化氧化技术可显著提高工业废水的污染物降解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臭氧活性炭工艺是饮用水深度处理中一个重要的工艺,在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在采用该工艺时,人们必须对其氧化副产物溴酸盐进行有效的控制。本文从臭氧活性炭工艺的特点出发,讨论了其溴酸盐产生的机理,并总结了臭氧活性炭工艺关于溴酸盐控制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期为臭氧活性炭工艺的设计、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深圳园再生水厂出水水质执行《大清河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DB13/2795—2018)中重点控制区排放标准(COD≤20 mg/L)。该水厂采用多段进水A2O+深床滤池工艺作为主处理工艺,由于出水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很难稳定达到排放标准,因而需要增加COD深度处理工艺。在深入对比臭氧催化氧化、活性炭吸附、超滤-反渗透等多种深度处理工艺后,确认臭氧催化氧化工艺为水厂的COD深度处理工艺。臭氧催化氧化工艺系统主要包括液氧站、臭氧制备间、臭氧催化氧化池等。详细介绍了臭氧催化氧化系统的系统布置,各处理单体的相对关系,重点分析了三个构筑物的总体布置、设计参数、设计要点等,为今后的同类工程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TiO_2光催化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污染物质的TiO_2最佳投加量,分别按照10 mg TiO_2/L、1mg TiO_2/L、0.1 mg TiO_2/L、0.01 mg TiO_2/L的投加量向渗滤液中加入TiO_2。实验结果显示,TiO_2光催化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反应完成时间为6 h,对渗滤液COD去除率最高的TiO_2投加量为0.1 mg TiO_2/L渗滤液。同时,不同COD浓度的渗滤液TiO_2光催化的去除率基本相同,在73.5%~75.8%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2.
针对造纸废水生化出水COD不达标的问题,本文采用常规Fenton氧化工艺进行处理,研究了不同因素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并对该法成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进水pH为3.5、Fe~(2+)投加量6 mmol/L、H_2O_2投加量8 mmol/L、反应时间40 min,出水清澈,色度和悬浮物显著降低,COD去除率为84.41%,COD降至50 mg/L,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水污染形势依然十分严峻,为实现给水深度有效处理,Fendon试剂氧化、臭氧氧化、光催化氧化、超声和电化学催化氧化等高级氧化技术及其联用技术、膜处理技术等成为主要净水研究方向。本文分析了现有净水工艺的优缺点,提出"UV/H_2O_2+非均相催化剂"的催化体系,以降低能耗和运行成本,提高处理效率和灯管寿命,达到水质处理标准。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黄孢原毛平革菌对腐植酸降解转化条件。降解体系中菌接种量、降解时间、腐植酸质量浓度和粒度能够使培养基中的营养物质、溶解氧和酶活性等条件改变,影响腐植酸的降解率。研究表明,在菌接种量7 mL/100 mL、氧化时间14 d、腐植酸质量浓度5 g/100 mL和粒度在38~47滋m时腐植酸取得最好的降解率。用FTIR测试分析了腐植酸的生物转化机理,结果表明,黄孢原毛平革菌在腐植酸降解过程中,酮和羧酸等结构的菌分泌物参与降解反应,生成了一些结构相对稳定的小分子物质;菌降解渣中有大分子高聚物被降解为低分子类物质及其他小分子物质。  相似文献   

15.
过一硫酸氢钾(KHSO5,Peroxymonosulfate,PMS)因其产生的硫酸根自由基具有极强的非氯氧化能力,广泛用于水质改善。为优化UV活化PMS体系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本文采用PMS对生活污水进行氧化处理,探究在UV条件下对生活污水中COD的处理效果,重点考察了PMS投加量、反应时间、溶液初始pH值、不同种类过渡金属激活剂及其投加量对COD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PMS和日光-PMS条件下COD去除率均低于70%,而UV-PMS联用工艺对COD去除率可达82%。在UV活化PMS体系中,COD去除效果随PMS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增加而提高,但超过125 mg/L和45 min后会导致处理效果降低;在弱酸性和中性条件下,PMS对COD的处理效果较为显著;Mn2~+、Co2~+、Ag~+三种过渡金属激活剂中,Ag~+参与的反应体系对COD的处理效果最佳。当PMS投加量为125 mg/L、反应时间1h、pH=7.06、Ag~+投加量为4 mg/L时,在UV/PMS/Ag~+体系下COD去除率可达98%。  相似文献   

16.
Fenton氧化/混凝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Fenton试剂对焦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对Fenton氧化/混凝深度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进行了研究,混凝剂分别采用PAM、PAC和PFS.结果表明,合适的Fenton试剂氧化条件为FeSO4·7 H2O投加量700 mg/L,H2O2投加量1.8mL/L,废水COD去除率可达43.1%;这3种混凝剂都能强化Fenton试剂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废水COD去除率分别可达45.0%、49.9%和51.1%.  相似文献   

17.
钛白废酸回收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臭氧氧化技术将钛白废酸中的Fe2 氧化成Fe3 ,再用萃取法除去Fe3 。考察了络合剂(盐酸)浓度、萃取剂、萃取相比和多级错流萃取级数等对Fe3 萃取率的影响,初步探索了反萃法回收萃取剂及萃取剂的循环利用。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3.4~4.0mol/L时,几乎可完全络合溶液中的Fe3 ,Fe3 的萃取率随相比(O/W)的增加而增大,萃取级数愈多萃取效果愈好。O/W=1∶1的单级萃取与总相比O/W=0.5∶1的四级错流萃取率接近。当反萃相比(W/O)=1.5∶1时,Fe3 的反萃率达97%,萃取剂经过6次萃取—反萃循环后,Fe3 的萃取率没有明显下降。去除Fe3 后的钛白废酸,经蒸馏浓缩到70%左右,再与浓硫酸混合后可用于钛白粉的生产,蒸馏过程中得到的盐酸循环使用,反萃出来的Fe3 可作为生产铁红的原料。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工业园区电镀废水处理后水质未能达标,本文采用化学法研究了氧化池pH、还原剂投加量、沉淀池pH等运行条件对重金属离子去除的影响。结果表明,当二级破氰pH分别为12和9、还原池药剂投加量60 mg/L、沉淀池pH为12时,化学法对CN-、Ni~(2+)、Cu~(2+)、总铬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6.8%、98%、99%、99.6%;处理后水质符合电镀行业废水排放要求,且成本仅为0.5元/t;该处理方法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文章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Fe3O4磁性纳米粒子,结合小分子羧酸构成Fe3O4/羧酸-H2O2非均相Fenton反应体系,用于催化氧化降解水环境中的氧氟沙星抗生素。实验考查了羧酸种类、浓度、温度、p H值等因素对体系降解率的影响,并探究体系催化氧化降解氧氟沙星的机理。结果表明,催化活性随羧酸浓度增大、温度升高而增强,p H为4~5值时降解率相同条件下最高。羧酸促进反应的机制为羧酸与表面铁的络合作用促进了Fe2+与Fe3+的循环,从而促进了催化降解反应。  相似文献   

20.
以电镀废水中常见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络合铜为研究对象,本文比较了基于新生态Fe~0(零价铁)的类Fenton(芬顿)体系与传统Fenton及工业铁粉-Fenton体系的处理效果,考察了初始pH、NaBH_4投加量、H_2O_2投加量、初始Cu(Ⅱ)浓度、反应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新生态Fe~0-类Fenton体系对化学需氧量(COD)及Cu(Ⅱ)的去除率较另两种体系更高;其最佳反应条件为:初始pH=3,BH_4~-∶Fe~(2+)=4∶7,H_2O_2∶COD=1.5∶1.0(上述比值为质量比);对于常见的电镀废水,经本体系处理后,其均能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 21900—2008)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