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徐志摩“正直爱国”的爱国情怀,与他早年的政治意识有关。他爱家乡的情怀,还体现在用硖石方言写诗,《一道金色的光痕》颇具代表性。作为一个浪漫诗人徐志摩,早年还曾参与过海宁地方志的校勘。这既与他学养中的历史功底有关,又与是梁启超学生分不开。剑桥影响了徐志摩的文学发展,反过来,徐志摩的文学又影响着英国文学界。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徐志摩的诗文和个人生活经历,对茅盾的《徐志摩论》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深刻剖析了徐志摩思想、行为,进而得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认为其为爱国的纯情诗人。  相似文献   

3.
1998年10月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思想,为我国小城镇建设确定了发展的方向。发展小城镇有利于加  相似文献   

4.
王国维虽不专治《诗经》,但其于“诗三百”的文学态度和经史思路实为后来的治《诗》者之先导,首次借鉴西方理论,以文学与美学的眼光观照诗三百,以科学的实证态度,多重证据的治学思路完成了“六经皆史”的理性实践,而在其文学态度与经学态度中一以贯之的学术视野与治学方法,更是中国传统学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对于传统《诗经》学的现代化转型更有着不容忽视的先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源氏物语》的文学成就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源氏物语》是日本女作家紫式部创作于11世纪的一部长篇小说,对于日本文学的发展产生过巨大影响。被誉为日本古典文学的高峰。其文学成就是体现了柔美、婉约的女性文学的风韵,开拓了日本古典写实主义的新天地.并推动了“物哀”文学现、美学观的形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作者通过对徐志摩作品特别是《再别康桥》的分析,阐述了徐志摩与康桥之关系,论述了徐志摩的艺术观和艺术追述,以及他对新诗复杂而认真的实践,进而说明了其在中国诗坛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吉本芭娜娜是当代日本“疗伤系小说教主”,其作品《厨房》发行量达120万部,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了“芭娜娜现象”。本文探讨了多元文化价值观与日本文学的关系,研究了日本“疗伤系”文学的定义,并通过《厨房》这一作品,解析了吉本芭娜娜“疗伤系”文学独特的创作魅力。  相似文献   

8.
一问: 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的背景是怎样的? 据了解,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稳妥推进中国特色城镇化,促进我国小城镇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决定“十二五”期间开展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2011年6月3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绿色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的实施意见》;2011年09月13日,住房和城多建设部、财政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评价指标(试行)》的通知;2011年09月26日,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第一批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试点示范工作》的通知.一系列文件的发布,标志着政策推动绿色重点小城镇建设的逐步完善及进程.  相似文献   

9.
从浙西地域文化传统的角度对徐志摩诗风的“轻柔”“多情”“飘逸”进行了文化溯源性探讨,可以发现:它与浙西文化的“水性”品格、“尊情”传统、“尚自由”的风尚有着密切的对应关系。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徐志摩诗风中的“艳”“俗”,显然受到过江南宫体诗、艳情诗的影响,但其却不失“雅”的品格,这与浙西文化追求的“雅俗共济”与“醇雅清空”的特点存在着较强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小城镇的恢复、建设与发展 ,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民的一大创举 ,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要影响。 1984年费孝通阐发“小城镇 大问题”重要观点 ,对小城镇作了定性分析和分类 ,起了推动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在当前对于克服小城镇建设同构化偏向仍有指导意义。发展小城镇 ,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 2 0年来 ,小城镇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面对我国过剩经济的出现 ,扩大内需应主要鼓励农民消费和民间投资 ,发展小城镇成为最佳选择 ,对于推进中国经济市场化和持续增长具有战略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对徐志摩名字号作全面系统的考察,主要解决四个问题:一是对徐志摩①出生时,父亲取的名、字、号之意做说明,以了解徐氏家世的某些特点,窥见其父取名时的用心良苦和殷切期待;二是对“志摩”名字的由来及含义做梳理与考辨,以廓谬说、正视听,了却一桩公案;三是对徐志摩的笔名、别号资料作广泛、耐心而又细致的收集及具体统计;四是对外文名则做新的阐发,发前人之所未发,且有些许新论。至此,徐志摩名字号问题得以釐清。  相似文献   

12.
徐志摩之新诗,其实也是其父徐申如的民主、先进、科学的思想和言行潜移默化而造就的。如说徐志摩的身体哲学关键词是“自由开合”与“浪漫复调”,那么,与之对应的徐申如的身体哲学关键词便是“居旧企新,随势化仁”。徐志摩和徐申如的身体哲学,让我们在原本认知能力之生理局限上的突破,有着具有了不断可塑的可能关系。  相似文献   

13.
诗歌翻译被认为是难度最大的翻译。我国诗歌翻译理论的研究始于晚清时期,到20世纪初,达到兴盛。胡适、徐志摩、朱自清、王佐良、许渊冲等人的诗歌翻译理论的论述,见证了中国20世纪初诗歌翻译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杰出的古生物地层学家许德佑先生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许德佑先生年,青时留学于法国蒙伯里大学地质系.回国后,他致力于中国区域地质调查和古生物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实践,潜心钻研,写了大量科学论文,为地质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1944年在赴贵州西部做地质调查时,遭土匪枪击殒命,年仅37岁.在他短暂的生命历程中,追求进步,勇攀高峰,为科学献身。使人永志难忘  相似文献   

15.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问题 ,同时也与“三农”问题息息相关。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劳务输出、加快城镇化建设、大力发展个私经济等是加快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6.
熊十力"道器不二"的治化论,是其人生论的进一步推扩,也是他建构之新儒学中的外王学。他指出:儒家治制立基于"性",倡导德治,西方治制立基于"欲",倡导法治;西方治制囿于形躯之欲,仅以富强为鹄的,徒尚功利而争竞不息,儒家治制具有天地一体之宏量,追求内在于己的性分之乐,而又不轻视富强。熊十力试图通过"以性摄欲"来融合中西治制,以收取长补短之效。然而他视"性"和"欲"是相互乖离的,这乖离使"性"之体无从开出"欲"之用。  相似文献   

17.
18.
Our article, “Is All Social Exchange Marketing?”, was a reaction to the works of several authors, only one of which was an article by Richard Bagozzi, “Marketing as Exchange” (1975). This article is a reaction specifically to Bagozzi's “Is All Social Exchange Marketing?: A Reply” (1977). Neither this article nor our earlier one is a development of a theory or a framework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marketing theory. Thus there were no developments of premises, propositions or formated statements of relationships in that article or this one which might be miscontrued to be a perspective, framework, or theory of marketing. First, we challenge Bagozzi to develop a unique theory of marketing exchange as differentiated from more general concepts of all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economic exchanges. Then we defend the purpose and logic of our article against Bagozzi's fallacious assertions relating to our fallacies of logic and misinterpretations of his works, and we point out his inconsistencies and fallacies of logi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