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论东亚地区主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区化、地区性与地区主义是研究地区合作时的三个核心概念。有必要使用地区性的概念分析东亚的地区性。东亚存在着两种地区化 :以市场为中心的地区化和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地区化。作为一个政治概念 ,东亚地区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国家特征 ,东亚现存各种地区主义之间具有内在的竞争性。东亚地区合作的当务之急是整合已出现的各种地区化进程和多样的地区主义 ,使以民族国家为中心的地区化和地区主义相互兼容 ,创造出一种独特的东亚地区结构 ,使东亚最终获得整合性的地区化和分享性的地区主义。  相似文献   

2.
孙吉胜 《世界经济与政治》2020,(5):71-95,157,158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迅速演变为一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不仅对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产生了巨大威胁,也使经济全球化受到重创,在全球多领域产生了全方位链式影响,凸显了全球治理的紧迫性和重要性。然而,现有全球治理体系在应对此次疫情过程中反应迟缓、部分失灵、治理成效有限。国际组织、国际机构、国际机制等应对不足、效果不彰。大国领导、大国协调与合作难度加大,未能体现领导作用。各国需要反思如何来加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以更好地确保人类公共卫生安全。各国还需维护和稳定当前的世界秩序,在公共卫生领域形成一个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要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强化对国际治理制度的更新、补充和替代,加大大国协调与合作力度,加强对世界卫生组织的赋权和赋能,提升其权威性和行动力,强化二十国集团等机制和制度建设,增补新的制度安排,在全球层面结成理念共同体、制度共同体、政策共同体、行动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只有这样,各国才能共同应对未来人类所面临的公共卫生挑战,确保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共同发展繁荣。  相似文献   

3.
随着欧盟和美洲自由贸易区的成立以及中国的崛起,日本也日益关注东亚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并煞费苦心地争夺着该一体化中的主导权。本文简要地分析了日本在东亚地区战略上的优劣因素,同时对错综复杂的中日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认知共同体与亚太地区第二轨道外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现实主义理论倾向于从大国关系等结构性因素来探讨国际合作,而领导权是决定合作成败的关键。鉴于亚太地区主要大国之间关系存在严重不信任状态和安全结构的多元性,使得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出现结构性领导权的缺失。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亚太地区安全领域的认知共同体——"第二轨道外交",凭借其对多边安全领域的知识权威,对官方的安全政策决策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有利于地区认同的建构和合作制度的建立,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因领导权缺失带来的制度疲软现象。作者拟以建构主义的认知共同体理论为分析框架,通过东盟战略与国际研究所和亚太安全合作理事会两个典型案例,探讨第二轨道外交在亚太地区多边安全合作进程中的认知建构和政策决策作用。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性地区主义实践形成潮流,但东亚共同体议程在美国的干涉下受到挫折,地区自主性被否定,维持着美国霸权的"政治东亚"概念即亚太化的东亚。从东亚的政治发展史和地区主义思想史来看,古代帝国权力具有一种自在的文明共同体意义,但近代以后的军事帝国主义、政治霸权主义模式强迫性地造成东亚的战争与分裂,日美同盟主导的冷战体制阻碍着地区主义价值共识和政治认同的形成。东亚地区政治的分裂在近代表现为列强的军事殖民主义战争;在二战后表现为中国、朝鲜半岛的分裂化和中国海洋周边的美国军事基地化;美国根据"中国威胁论"保持围堵性军事基地,从而获得压迫中国、保护台湾地区、驻扎日、韩的霸权利益,日本则作为美国遏制中国的工具获得了回避战争责任、扩大海洋岛屿控制的次级利益。在被美国亚太化的"东亚"政治格局下,中国是最大的利益受损者,因此应该积极探讨符合中国尊严和利益的东亚地区主义议程。  相似文献   

6.
雷晓力  易明 《特区经济》2011,(5):100-101
东亚经济一体化是实现东亚地区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因素,从治理理论视角看,为创建一个主权共享、互利共赢、共同发展的政治与经济联合体,加强成员国间的互信与合作是东亚经济一体化发展的第一步,建设具有约束力的条约机制是处理各国利益合理分配的重要条件。而成员国的适度授权是实行区域共同治理的前提,是建立一个拥有共同价值观和共同事业的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次区域经济合作与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80年代中期后,全球化背景下的国家间关系开始出现新的互动现象,相互依赖理论发现,新型的国家间关系已使相互之间的存在“不能缺少对方”,这对国际关系的权力分配和行为体能力的发挥具有新的意义。东亚地区的现行格局是特定时代国际斗争或权力争夺的产物。90年代后期以来广泛兴起的东亚次区域经济合作尽管大多处于较低层次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阶段,但是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政治效应正在悄悄地发生作用。东亚国际关系和格局正是在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和相互依赖日趋紧密背景下发生着潜在变化。东亚格局中各行为体及其各自内部,在多边互动中为确保自己利益而发掘拓展行动的能力。东亚国际格局处于变动和重组的前夜。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相关性分析和面板数据模型,研究东亚金融一体化进程中国际消费风险分担的水平、动态演进及影响因素,得出金融一体化并未有效推动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其原因与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及贸易开放度较低、金融发展较为滞后、消费平滑的交易成本较高有关。应从发展区域资本市场和借贷市场、完善跨国财政转移支付、提高商品和要素的跨国流动性等方面,完善东亚的国际消费风险分担机制。  相似文献   

9.
在隐约可见的世纪之交,东亚地区战后以来连续保持的经济快速增长依然不衰,由此而引起的世界经济重心东移和国际经济格局的重大改组也日趋强化,使落后了近两百多年的东方呈再度崛起之势。这无疑是20世纪留给人类社会的一份最重要的遗产。从历史进步的角度看,东亚经济的崛起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而且也必将对21世纪的世界产生深远的影响。目前学术界普遍的共识是,东亚经济发展带有鲜明的后发展特征和东方文明特征。这两大特征制约着战略、政策和体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今年秋冬之交的东亚尤为热闹.10月底,东亚系列峰会刚刚在越南河内落幕;11月中旬,亚太经合组织首脑会议(APEC)和二十国集团峰会(G20)又先后在韩国首尔和日本横滨轮番上演.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东亚地区众星云集,各种政治人物闪亮登场,成为媒体聚光灯的焦点. 这确实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政治舞台上的权力转移-作为新兴地区的东亚,虽然还不至于成为全球舞台的核心,但却正在崛起为一个次中心,如果离开东亚,已经不能解决任何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贺平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1):34-48,156,157
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是分析东亚区域合作的一个理论新视角。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日本在不同阶段提供了各具形态的区域性公共产品,这成为日本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和实现自身大国外交战略的核心途径之一。在日本国内,功能性合作被普遍视为构建东亚共同体的基本路径和关键内容,而区域性公共产品的供给则是开展功能性合作的重要方式。在东亚的区域合作中,亚洲各国既要珍惜传统友谊、政策宣示的积极作用,也要通过制度性建设和功能性的外溢、通过公共产品的供给和消费以及相互利益的交换和妥协等方式给予刚性支撑。在当下的东亚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联合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和开展功能性合作是一种较为现实的政策选择。积极扮演区域性公共产品提供者的角色,有效促进东亚的区域经济合作成为二战后日本亚洲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应该积极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以共同供给区域性公共产品的形式进一步推进东亚区域合作。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地缘政治时代过渡到地缘经济时代后全球范围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东亚国家需要积极推动本地区的经济一体化。在此进程中中国应有明确的应对策略。要有长期的系统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注意所参加的几个国际区域合作组织的相互协调与补充;应支持东盟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推动中、日、韩的合作。还应充分利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要素推动国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因东亚地区区情复杂,加上构建东亚共同体也是一个复杂的艰巨工程,有关各方在参与范围、对象等问题上存有分歧,为此东亚共同体建设只能是区域合作的长远目标。从发展趋势看,10+3应该成为共同体的基础,中日韩应该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与区域外国家尤其是美国的政策协调也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nomic integration of the East and South Asian economies in the global economy. East Asian economies are shown to be achieving much more of their potential trade than South Asian economies, both in terms of intra‐regional trade and in trade with the rest of the world. Examination of the China–Japan, India–Pakistan and Taiwan–mainland China bilateral relationships shows that integration of these economies into the global economy has allowed economic relations to dominate and constrain difficult bilateral political relations in East Asia while in South Asia adverse political relations have hampered development of bilateral economic relationships.  相似文献   

15.
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所在的亚太和东亚地区的两大机制(以APEC为代表的亚太合作机制和以东盟+3、东亚峰会为代表的东亚合作机制)之一。重视东亚区域合作是我国大周边战略的关键,但是,相对于亚太合作或亚太合作机制,东亚合作机制的建设难度更大,东亚一体化的目标更加遥不可及,主要难题是如何处理美国因素和解决主导权问题。  相似文献   

16.
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世界经济趋势对东亚货币合作提出了迫切要求,东亚国家在金融领域暴露出的金融体系脆弱性要求加强东亚货币合作。鉴于亚洲地区政治经化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整个亚洲的金融合作条件远未成熟,但东亚地区的经济往来密切,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本文对东亚货币合作的现状和未来可能的路径和前景进行分析,并对中国的参与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The Asian financial crisis has devastated East Asia in many aspects. While social unrest was witnessed in some states, social problems have arisen in others because of the reforms undertaken. States undergoing reforms are learning their lessons at a very expensive price. These are lessons essential and vital to the cause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From a theoretical perspective, without these lessons, the debates on the need and importance of regional cooperation would have gone on incessantly without any real progress. Although expensive, once the crisis‐hit states succeeds in instituting the reforms attached to the financial package from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 the future prospects fo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are not too unfavorable. While China can afford to maintain its current position on the crisis, the rest has an obligation to fulfill its responsibility so a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to ripen.  相似文献   

18.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相似文献   

19.
东亚经济一体化与合作:朝向共同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东亚地区的经济一体化主要靠市场力量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则落后于经济一体化进程。亚洲金融危机证明,仅靠市场推动的经济一体化是脆弱的,只有加强区域经济合作,东亚地区才能增强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保持经济的持续繁荣。亚洲金融危机后,东亚地区迅速建立起“10 3”的合作机制,在加强金融领域合作的同时,也不断拓展在经贸投资等领域的合作,并逐步确立了以建立东亚自由贸易区和东亚共同体的长远奋斗目标。特别是在中国提出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后,东亚地区的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尽管目前离建立东亚共同体的长远目标还很遥远,但东亚地区的合作进程已不可逆转,各种形式的合作努力将最终推动长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安蕾 《南方经济》2019,38(8):21-38
近年来,东亚一系列区域金融合作引起了学术界对地区金融一体化现状和收益的极大兴趣。文章基于价格和数量的测度考察了东亚地区金融一体化的程度:抛补利差和股权溢价的β收敛结果表明,危机之前东亚金融市场的全球和区域一体化并行,但在近几年,区域一体化趋势更强劲,超过了全球一体化;金融引力模型的结果表明,东亚主要的跨境金融投资者的区域内金融资产持有量比金融引力模型预测的水平更大。此外,面板回归确定了较高的金融一体化作为更广泛的金融发展的关键组成部分,会显著降低东亚国家对发达国家的经常账户失衡,因此,区域层面的金融一体化可以作为加强东亚国家的增长来源和提高经济弹性的重要政策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