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据新华社12月24日报道,最近,中国民企通领科技集团在海外维权中扳倒美国同行巨头莱伏顿,打赢了第五场知识产权官司,获得五连胜。有趣的是,通领的董事长叫陈伍胜,伍胜五胜,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英雄。通领维权依托的是敢于藐视强权的勇气和占有知识产权的底气,值得中国企业学习效仿。  相似文献   

2.
状告奥巴马政府,为中国企业海外“维权”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对外贸易》2011,(12):76-76
商务部11月17日宣布成立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中心,为“走出去”企业提供知识产权服务与帮助,减少知识产权海外纠纷与摩擦。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背景之下,现阶段我国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体系功能较为单一,协调性较差,缺乏稳定性。本文针对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体系的构建展开讨论,分析了现阶段知识产权海外维权的现状和援助的必要性,为破解知识产权信息不对称、维权力量不足等困境,必须要完善相应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体系,从企业自身建设和外部支撑两方面针对维权困境与现实需求给出合理的改进意见,维护本国企业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中国经济呈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势态。在这一势态之下,中国企业的经济实力也日益雄厚。现状之下,中国企业想要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对海外企业进行并购是有效的途径之一。但是实践证明,中国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过程中,财务风险是需要充分解决的重大难题。鉴于此,本课题在认识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来源的基础上,对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现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财务风险的有效策略,希望以此能够为中国企业的稳健发展提供一些具有价值性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韩国政府为了支持本国企业的海外知识产权维权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极大地帮助本国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文章通过对韩国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措施的分析,提出我国应该成立专门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援助机构,设立专项援助基金等建议;此外,学术界应该加强对各国知识产权制度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由商务部条法司、商务部驻宁特办主办,我厅承办的企业知识产权海外维权培训12月3—4日在南京举行,来自商务部条法司、公平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工商总局、贸促总会、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以及德国汉诺威米兰展览公司数十位专家就企业的海外维权、境外参展、专利、商标、337调查等知识产权热点问题做了精彩的演讲,150余家企业高管、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参加了培训。  相似文献   

8.
曹一方 《商界》2010,(5):56-56
这是中国企业史上一座提振人心的里程碑。这是世界汽车产业格局中一股潜力巨大的新兴变量。这是志在为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正名的一场长久考验。  相似文献   

9.
姚恩育 《浙商》2012,(2):33-34
“可以以行业为主体建立海外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基金,支持企业海外维权。要让中小企业敢于打、打得起国际知识产权官司。”张汉东如是说。 2012年,众多外向型企业正在为可能到来的国际贸易摩擦忐忑不安。  相似文献   

10.
通过企业在海外遭遇商标抢注两种情形的三个案例,律师将为我们解答:遭遇代理人抢注商标的企业如何维权?企业又当如何避免定牌加工中的商标侵权行为?涉外商标如何在海外注册?  相似文献   

11.
《大经贸》2009,(5):9-9
德国巴伐利亚州高等法院4月23日二审裁决“王致和”商标侵权案中方胜诉。这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华老字号首次在海外维权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金融海啸下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给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巨大机遇,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春天已经来临。可是对于没有经验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如何走得好、不摔跤成了一个崭新的课题。根据麦肯锡的一项最新研究数据,在过去20年全球大型企业兼并案中,真正取得预期效果的比例不到50%,而中国则有67%的海外收购以失败告终。本文希望在这一方面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趋势及风险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近年来不断升温。2005年,随着大型中央企业和银行股登陆海外.中国优质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表现愈加引人瞩目。与此同时,关于中国企业赴海外上市的利弊之争也成为业内的热议话题。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海外上市现象背后,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不客忽视。为指导企业海外上市,规避上市风险,特登《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趋势及风险分析》一。[编按]  相似文献   

14.
罗灿  周鹏 《中国市场》2009,(7):33-33
<正>金融危机下,海外商账市场的庞大,这带火了以追债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兴起。不久前,一家广东省的大型家电企业成功从海外客户手中追回了被拖欠的高额货款,在此过程中,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称中国信保)起到了关键作用。中国信保是目前国内唯一具备向国内企业  相似文献   

15.
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西方各国经济受到重创,企业市值大幅缩水,这为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然而,海外并购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并不是一条康庄大道,很多失败的案例值得我们探讨.海外并购也不只是资盒问题.对被并购企业的消化和吸收才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如何使中国企业抓住这次机遇,不仅能够走出去,而且走得稳,走得远,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6.
黄建东 《大经贸》2008,(1):22-24
“中美知识产权胜诉第一案”在美国才结束不久,2007年底业界又传来了好消息——“中华老字号海外维权第一案”终于迎来了胜诉的判决,这是中华老字号取得海外商标维权的首次胜利。而这一次案例的主角,就是王致和集团。  相似文献   

17.
2016年,智联招聘、酷6传媒、聚美优品先后宣布私有化方案。特别是聚美优品不到IPO价格32%的私有化方案引起广泛质疑。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掀起了新一轮的私有化浪潮,从21世纪初,中国企业争相涌入海外市场融资,到现在的纷纷海归回国,这一切究竟为什么,本文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从筹资理论出发,通过分析近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与退市的原因,研究中国企业筹资现状,以期为改善中国筹资环境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要防三大法律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萌 《商场现代化》2012,(21):76-77
<正>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与世界经济融为一体,一大批中国企业基于对原材料、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经验等的迫切需求,争相向海外发展。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速度明显加快。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提供的数据,我国海外并购总额从2003年的23亿美元增长到2011年429亿美元,海外并购的年增长率高达80%仅在2012年5月份就完成海外并购10起,并购额达38.23亿美元1虽然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规模在不断扩大,但现实情况不容乐  相似文献   

19.
<正>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连续八年高速增长,绿地投资(Green Field Investment,也译为新建投资)是中国企业海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形式。面对与国内截然不同而且情况错综复杂的海外市场,欲通过绿地投资形式进行海外扩张的中国企业,如何"走出去",在海外选址建厂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田振花 《北方经贸》2009,(11):85-86
面对次贷危机带来的海外并购机遇,许多中国企业欲通过海外并购加速成长壮大。2009年以来,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逆势而上,在海外并购市场上频频出手,金额之大,频率之高,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企业海外并购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时机?恐怕并非如此。次贷危机下的世界经济给中国企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隐藏着诸多风险,海外并购并非看起来那么美,因此,中国企业应理智、冷静、谨慎地对待海外并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