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论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工作在改革开放中大胆改革与创新,有力地推动了高校德育这门学科的发展。本文从理论上阐述了高校德育工作创新的必要性,从实践上总结了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提出了高校德育在未来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如今的时代背景下,高校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丰富德育工作的内涵,科学地应对改革与发展中高校的各项德育工作的问题,不断地创新变化,完成其在新时代中负有的社会责任,并使我国的德育水平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3.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办好一所大学的必然选择.构建和谐校园要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加强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的教育.当代大学生是整个社会最富朝气、最具创造性和生命力的群体,却又是最不稳定的群体.重视对大学生的生命关怀教育,不仅意味着对大学生个体自然生命的关切,更意味着对大学生生命价值与人生态度的引导与提升.因此,在高校教育中必须认真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以人为本"的高校德育新模式.还要以学生生命意识的教育、健康情感的培养和生命质量的提高,作为实现生命取向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4.
网络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广大德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互联网的作用,把主流网站做大做强,培养既懂德育艺术,又精通网络技术的新型管理队伍,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大力开展个性化服务,完善网络德育模式,规范学生网络行为。  相似文献   

5.
论当代高校德育的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德育在社会转型、国际形势复杂多变的过程中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高校德育的现状和问题主要是专业本位观念深、内容陈旧,目标过于理想化等等.创新高校德育应树立"大德育"理念、"以人为本"理念,适时更新德育内容,创新德育手段,开发德育新资源,科学合理评价学生的德育状况.  相似文献   

6.
面对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严峻挑战,仅靠高校课堂德育创新是难以应对的,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思维为指导,从高校德育网络文化背景、校园网络文化和高校德育主渠道等多层面入手,用先进文化抢占网络文化阵地,以丰富的网络文化资源和媒体手段增加德育“主渠道”的课堂吸引力,以互联网为依托,构建“全员育人”和“全方位育人”的长效机制,以网络文化时代的高校德育创新来迎接网络文化所带来的一系列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7.
德育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同时还包括道德教育、时势政策教育、健康心理教育。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之下,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具有十分的紧迫性。要加强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做到:切实加强各级党组织对宣传工作的领导,为学校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坚持先进性与群众性相统一的原则,区分高校德育工作的层次性;提高教师素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发挥“五老”(老干部、老劳模、老教师、老专家、老党员)的积极作用;开展朝阳读书活动。  相似文献   

8.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德育的作用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认识,但在高校德育教育实践中,却普遍面临着德:育实效性弱化的被动局面。本文对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缺失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如何有效地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申赋予并凸显生命教育的内涵.业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科学地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及时摆脱心理危机,无疑是解决现实高校生命危机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即围绕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略论高校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有效地在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赋予并凸显生命教育的内涵.业已成为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而科学地构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对帮助大学生充分认识生命的价值、树立正确的生命意识、及时摆脱心理危机,无疑是解决现实高校生命危机的基础性环节。本文即围绕这一问题,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蕴含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观念、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本文以传统节日习俗和内涵为依据,通过对传统节日文化的德育价值分析来探索高校德育教育的途径,使高校德育教育的效果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2.
高校道德教育模式拓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教育的重要特点是其过程具有渐进性。一个人的道德品质需要长期的实践,也需要经常性的理论指导和正确引导。为使大学生接受连贯系统的道德教育,激发其道德追求,满足其道德需要,高校拓展道德教育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选择:开设专门研究道德现象的伦理学课程,深化大学生对道德问题的理性认识;开设与大学生道德生活联系密切的公共选修课程,提高大学生对道德现象的全面认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构建"心理——道德"教育模式,夯实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心理基础;借助学生社团活动,开辟道德教育的实践空间;开办专题讲座或学术报告,开展"时事性"道德教育;发挥大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德育教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心理素质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着以政治代德育、以理想代德育、以道德代德育、以灌输代德育的种种偏差。本文作者在指出当前大学生德育教育存在问题的同时 ,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解决问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健康的心理、良好的心理品质是顺利进行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心理基础。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恰当运用心理辅导中的关注、倾听、共情、探索和挑战等技能,将会提高德育实效。  相似文献   

15.
当前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存在重语言技能、轻道德教育的现象。大学英语教师应认识到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从教材、教师、学生、评价制度等方面入手将道德教育与语言知识传授结合起来,融道德教育于日常教学之中。  相似文献   

16.
在高校中,道德环境从本质上说是道德价值观在校园共同体内的物化表现。道德环境与大学生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价值观之间的互动关系。校园道德环境的功能和作用在于真正影响和指导大学生的道德价值认同,在建设过程中需要探寻大学生道德价值认同的路径:着眼于从道德环境的系统性渗透,全面激发价值认同;以校内媒介为主阵地,为价值认同营造良好的道德氛围;建立健全合宜的制度安排,为价值认同提供有序的制度基础;丰富道德实践的多样化途径,在实践中锻造大学生的价值认同。  相似文献   

17.
左军 《嘉兴学院学报》2012,24(5):119-122
针对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困境,文章提出了4个方面的保障机制并进行了探究。一要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强化家庭育人的功能,形成社、家、校三位一体育人的联动机制;二要充分发挥网络技术的优势,强化校园文化育人的功能,形成现实社会与虚拟社会的互渗机制;三要积极推进与公共生活、社会问题相结合的教学改革,强化大德育培养观,形成"大社会"与"小社会"融通机制;四要建立适合个性发展的特色平台,强化以生为本的理念,形成"教学相长"的促进机制。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科学发展观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高校应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重新审视德育工作,赋予德育工作新的内涵,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明确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强化德育为先意识,创新高校德育建设的内容和手段,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造就和培育具有良好道德风尚的大学生群体,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坚实的根基。  相似文献   

19.
大学德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研究大学德育的学科归属,就是要更准确地把握其规律。并运用本学科的普遍方法进行研究和思考德育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在高职院校德育工作中,以正面灌输为主导的传统德育模式确实起到过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型时期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变化,传统德育模式的实效性大大减弱,甚至难以落实,这早已成为德育工作者颇为忧虑的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高职生认知行为特点对传统德育工作模式提出的挑战,进而提出如何改革传统模式,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使德育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