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高乾 《财富时代》2023,(2):88-90
<正>1公司治理中的代理问题所谓代理问题,指的是在委托人指定代理人为其代理行使某些权利时,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并不总是以委托人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行使代理权,从而损害委托人利益的问题。代理问题是公司治理中很重要的研究话题,学术界部分学者将公司定义为一系列包括股东、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结构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微观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学军 《技术经济》2004,23(5):53-54
<正> 一、公司治理结构构成了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运行的微观环境 公司治理(又可译做“公司治理结构”)是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首先被英美学者提出的。一个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目的,在于要较好的解决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背景下,所形成的企业经营者与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经营者的根本责任就是要按照股东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要求,履行其受托责任,然而经营者作为经济理性的个体,同样也会有自身的利益要求,委托人(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与代理人(经营者)毕竟是两个不同的主体,他们之间存在着利益不对称,这种利益不对称将直接导致代理人不能够完全为委托人的利益服务,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要比委托人更  相似文献   

3.
激励理论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代理理论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代理人拥有私人信息,以及工作业绩受多种不可控制因素的影响(即不确定性)。不能证实代理人实际努力水平,因而,代理人可能采取消极怠工或损害委托人利益行为而使个人效益最大化。委托人只有利用包含了代理人私人信息的可观察结果,设计一个激励合约,诱导代理人为委托人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4.
公司治理中的代理成本控制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发展研究》2004,(5):42-43
按照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现代公司普遍存在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导致了代理关系的出现。代理人相对于委托人来说掌握着更多的信息。这种私有信息使他们很容易去损害委托人的利益。因为代理人也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经济人,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当代理人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为增加自身利益而侵占或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时。就出现了代理向题。  相似文献   

5.
浅析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道德风险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赵一夫  杨经福 《经济师》2001,(6):24-24,26
在市场经济运行中 ,企业的委托———代理结构由于信息的不对称 ,会使代理人在自身利益与委托人利益不一致时 ,采取败德行为 (即道德风险 )。这就要求委托人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使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实现一致 ,从而避免代理人的道德风险 ,实现其资产增值效用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杨幼珠 《经济论坛》2005,(9):76-77,125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导致经营者的行为目标与投资者(股东)不一致。当企业利益与自身利益相冲突时,经营者有机会选择侵害委托人利益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出现经营者的败德行为与逆向选择行为。为了避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导致代理人的“逆向选择”,激励经营者为企业多做贡献,企业的利益相关者(特别是投资者)需要建立经营者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以完善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7.
代理制比较     
代理制比较陈躬林经济学家把代理制定义为“一个人或一些人(委托人)委托其它人(代理人)根据委托人利益从事某些活动,并相应地授于代理人某些决策权的契约关系。”在代理制度里,当代理人为谋求自身利益而损害委托人利益时,就出现了代理成本。当然,从广义上说,代理...  相似文献   

8.
<正> 一、上市公司代理成本的产生 信息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代理成本的产生是由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利益冲突引起的。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性——委托人无法准确观测到代理人的行动——从而导致代理人不以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片面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产生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并给委托人带来一定损失(剩余损失)。于是,委托人的问题是设计合理的契约(激励机制),以诱使代理人选择对委托人最为有利的行动,因此而产生了监督成本与激励费用。代理成本主要包括剩余损失、监督成本以及激励费用三部分。  相似文献   

9.
道德风险,在这里我们指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委托人(股东)因为对信息的占有不充分,因而对代理人(管理者)的努力过程和努力程度无法了解,只能观测到代理人努力的最终结果,从而有可能导致代理人做出不利于委托人的行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一起,在经济学上一般用来说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关系。 我国企业现有的管理机制和监督机制,使得本来是作为一种企业改革模式的管理层收购(MBO),反而面临着比  相似文献   

10.
张双才 《经济论坛》2000,(24):19-20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了我国国有企业的改革方向是进一步转变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董事由股东选举产生,经理由查事会聘任,股东与经理之间(通过董事会)会形成委托代理关系。按照委托代理理论,在委托人(股东)与代理人(经理)都有行为能力的前提下,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效用目标不一致、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等原因,可能出现代理人员损害委托人利益的行为,即委托代理问题。解决委托代理问题,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应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对管理者进行激励应贯彻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风险投资是一个融资和投资相结合的过程,风险投资家从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再分散投入到各风险企业中去,形成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家和风险企业家的双重委托代理关系。委托人的利益要靠代理人去实现,投资者一般不参与风险资本的投资、运作、管理和决策,而风险投资家虽然参与了风险资本的管理,但也不可能像风险企业家那样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这就给了代理人向委托人隐瞒信息的机会。当代理人和委托人的利益不一致时,代理人就可能利用这种不对称信息做出对委托人不利的行为选择,道德风险由此产生。在风险投资家与风险企业家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中,道德风险主要表现为风险企业家在获得投资后隐瞒企业实际信息、消极怠工、投资次优化和在职消费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叶晓玲 《经济论坛》2005,(13):137-140
一、委托代理的博弈模型 (一)委托代理关系描述 委托代理是指代理人根据被代理人的委托而进行的代理,通常又称为“授权代理”或“意定代理”。委托代理关系一般可定义为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实现委托人的利益而从事某项活动的一种契约关系,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为他们的利益从事某项活动,并相应授予某项决策权,代理人通过代理行为获取一定的报酬。委托代理关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委托代理关系仅指资产所有者作为委托人、  相似文献   

13.
沿袭Tirole(1986)的委托人-中间人-代理人科层结构,本文研究了当委托人不能直接管理代理人时的最优序贯授权问题。在该授权博弈中,委托人通过审慎设计中间人职权范围,影响其对代理人的授权行为,从而激励代理人更有效地提供和使用信息。我们发现,当下属之间利益偏差方向一致时,即中间人较委托人更愿意扩大代理人权限时,采用文献中常关注的"区间授权"(Holmstrom,1977)形式,委托人可以实现其直接向代理人授权时的最优结果。但是,如果下属间利益偏差方向相反,即中间人希望减小代理人权限时,"区间授权"将不再是最优。为了更好地影响控制中间人向代理人的次第授权行为,在最优序贯授权方案中委托人将移除部分中间选项。移除选项数目的多少取决于中间人的利益偏差程度。同授权与激励方面的文献不同,本文表明,即使在信息结构给定的条件下,移除中间项将作为科层中的控制工具,成为最优授权方案的一个特征。本文的发现从激励和授权角度对现行的一些法规执行实践中的"一刀切"政策(比如,"醉驾入刑"、大学招生录取等)提供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4.
现代企业的重要标志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由此产生了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的本质体现为各方经济即财务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均是理性经济人,各自目标不一致,且信息的不对称性,往往代理人拥有比委托人更多的信息,他们利用私有信息从个人利益出发,选择不利于委托人的利己行为,这就不可避免地引起委托代理各方利益的相互冲突,从而降低经济的运行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公 司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基础 ,内部会计核算体系的完善又进一步促进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全。正确发挥与公司治理结构相适应的企业内部会计体系的各项职能必将促进企业的发展。一、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公司制使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 ,当一方(委托人 )对另一方 (代理人 )的行为具有依赖性 ,并且获取关于后者行为的信息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时 ,就会产生道德风险。因为代理人的利益与委托人的利益是不一致的 ,前者更倾向于谋取自身利益。企业理论认为 ,有关的代理关系是指 :所有者与经营者、股东与债权人、企业和非投资的利害关系人 ,例如雇员、供应商以及顾客之间的关系。由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导致各相关利益主体的地位及其所拥有的信息量的不同 ,从而引起以下代理成本 :(1)签约成本 ;(2 )监督和控制代理人的成本 ;(3 )确保代理人做出最优决策或者保证委托人由于遭受次优决策的后果而得到赔偿的保证成本 ;(4 )不能完全控制代理人的行为而引起的剩余损失。这种代理成本的存在使公司治理结构的研究提上了议事日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由具有不同职能的组织机构组成的。公司在经营管理活动...  相似文献   

16.
相关利益者理论评析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8  
“股东利益至上”理论认为,现代公司里股东与管理者之间存在一种委托代理关系,作为代理人的管理者,要对作为委托人的股东负有信托责任,即管理者的行为要从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出发,股东利益优于其他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股东利益至上”理论受到相关利益者理论的挑战。相关利益者理论主张,现代公司是由各个利益平等的相关利益者所组成,股东只是其中的一员,管理者不仅仅要为股东、还要对公司所有相关利益者的利益服务。  相似文献   

17.
沿袭Tirole(1986)的委托人一中间人一代理人科层结构,本文研究了当委托人不能直接管理代理人时的最优序贯授权问题。在该授权博弈中,委托人通过审慎设计中间人职权范围,影响其对代理入的授权行为,从而激励代理人更有效地提供和使用信息。我们发现,当下属之间利益偏差方向一致时,即中间人较委托入更愿意扩大代理人权限时,采用文献中常关注的“区间授权”(Holm—strom,1977)形式,委托人可以实现其直接向代理人授权时的最优结果。但是,如果下属间利益偏差方向相反,即中间人希望减小代理人权限时,“区间授权”将不再是最优。为了更好地影响控制中间人向代理人的次第授权行为,在最优序贯授权方案中委托人将移除部分中间选项。移除选项数目的多少取决于中间人的利益偏差程度。同授权与激励方面的文献不同,本文表明,即使在信息结构给定的条件下,移除中间项将作为科层中的控制工具,成为最优授权方案的一个特征。本文的发现从激励和授权角度对现行的一些法规执行实践中的“一刀切”政策(比如,“醉驾入刑”、大学招生录取等)提供了一些解释。  相似文献   

18.
据现代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委托-代理问题是现代企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当然也是国有银行存在的问题.其产生的基础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条件是信息不对称,原因是利益不一致.也就是说,在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基础上,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利益上的不一致,代理人就会利用信息不对称的有利条件,为自己而不是为委托人来谋取最大化利益,从而有可能对委托人的利益造成伤害或造成效率损失.有效解决国有银行委托-代理问题的唯一方法就是设计科学的委托-代理机制,并通过该机制抑制不良贷款的再生.  相似文献   

19.
公司治理与股票期权激励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赛珍 《当代财经》2003,(5):126-128
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存在看利益偏差,使得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代理问题,从而导致公司治理结构失衡。因此,协调公司利益各方的目标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关键,而这主要依赖于合理有效的激励机制。股票期权是这一激励机制的重要部分,而股票期权激励机制能否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取决于相关条件的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0.
现代企业一个显的特征是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由众多股东拥有,而由代理人负责经营,委托——代理问题由此产生。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问目标的不—致性和信息的不对称性,而导致所谓的“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