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9,(4):86-89
美国比较温和的经济衰退(如1990—1991年币口2001年发生的经济衰退)通常会导致局部性的监管改革。而来势凶猛的经济衰退往往预示着具有震撼性的变革,例如重大的政治洗牌甚至爆发革命。(学者们现在公认,1764—1768年的房地产破产危机在以1776年7月事件而告终的帝国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强 《市场周刊》2009,(7):44-47
2007年2月13日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iltury Finance)发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预警,美国抵押贷款风险开始浮出水面。随后,美国的“两房”出现危机,雷曼兄弟申请破产、美林银行被收购、美国最大的保险公司AIG濒临破产而被注资拯救,至此由房地产次级贷款引发的信用风险最终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而后这场金融危机开始席卷全球,2007年10月经过了10年疯狂涨价的我国房地产市场也嘎然而止。至此我国房地产行业进入了冬天。  相似文献   

3.
新技术革命让美国告别了上世纪90年代的经济衰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使美国迅速从2001年经济衰退的阴影中走出。那么面对当前这场来势汹汹的金融和经济危机,究竟哪个产业能担负起重振美国经济的重任?为此,美国有关各界正在用心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4.
耿照心 《市场周刊》2008,(12):56-59
2007年3月,随着美国新世纪金融公司(New Century Finance)宣布濒临破产及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宣布次贷违约率上升,美国股市闻讯大幅下挫,带动全球主要股市下跌、美元加速贬值,由此拉开了美国次贷危机的序幕。次贷危机对中国的房地产业、金融业的发展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本文将在回顾我国近年房地产及信贷政策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2012年是全球经济的动荡年。国际石油价格居高不下、美国房地产市场低迷、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日本经济衰退,再加上新兴经济体由于通胀而采取紧缩政策,全球经济被迫“二次探底”。这种经济不景气态势直接伤及传媒行业,传统纸媒更是遭遇新世纪以来最大的冲击。在美国,全球发行量最大的时政类期刊《新闻周刊》宣布在2012年12月31日出版最后一期印刷版后“停纸转网”;在巴西,继历史悠久的《巴西日报》停止发行纸版后,2012年北部论坛报旗下的主流媒体《纳塔尔日报》也决定停止发行印刷版报纸。国内受房地产调控政策和钓鱼岛事件的影响,房地产和汽车两大支柱行业广告下滑,多地报纸广告发行双双下降;2012年3月22日,青岛《都市便民报》停刊,并爆发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首例社长“跑路”事件。  相似文献   

6.
别着急降价     
美国奢侈休闲品牌Abercrombie & Fitch(简写A&F)虽然是一家休闲服品粹,但是其定位却是高端客户群体。小麇鹿(A&F的标识是一只长着巨角的麇鹿)在2000年风靡美国的时候遭遇了美国的经济衰退期,于是公司全线产品降价15%,而当2002年经济复苏之时,公司才意识到,降价对品牌的损害远远高于他们的预期。  相似文献   

7.
黄洁 《市场论坛》2008,(10):40-41
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全面爆发是在2007年的8月份,虽时隔一年,然而它给全球金融市场造成的震荡以及给投资者带来的恐慌,至今仍未消散。无独有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与美国次级债危机爆发前有着一定的相似性。基于此,文章首先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情况进行简要概述,而后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最后阐述了此次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金融危机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金融危机不会加剧外部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责难 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显现。美国财政部长盖纳在候任期间曾指责我国操纵人民币汇率,这与布什政府拒绝认定我国为汇率操纵国的态度显著不同。但美国当前的主要目的,是要迅速走出金融危机、摆脱经济衰退,而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总体上有助于美国达到这一目的,起码不悖于这一目的。因此,新一届美国政府在危机中应不会对人民币汇率制度采取实质性的对抗行动,从摆脱实体经济衰退的角度看,人民币大幅升值对美国缩小贸易逆差不会产生实质影响。当前以中美贸易差额为代表的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根源于美国有较大的储蓄缺口(储蓄不足),而包括我国在内的东亚新兴市场经济体则有较大的投资缺口(储蓄过剩)。  相似文献   

9.
在时下关于美国经济衰退对世界经济影响的讨论中,贸易渠道虽然总是被提起,但是国际贸易传导美国经济衰退的作用却并没有被充分认识到。主要从国际贸易传导经济衰退的渠道和传导机制的角度研究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2012年,美国经济大概是温和复苏,但仍然低迷,面临下行风险。2011年GDP增长可能小于2%,就业有所改善,但仍处于危机以来的最低水平。美联储12个区中间有11个区实现了增长,但非常缓慢和温和。房地产尽管有所复苏,但复苏非常疲软。2012年美国GDP增长可能在1.3%~3.1%之间。  相似文献   

11.
2007年2月引发的美国次级债危机,对美国经济及全球股市影响巨大。而我国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和前几年的美国房地产市场有诸多相似之处,研究美国次级债危机产生的危机以及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旨在通过房价的不断升高与下降、市场利率的不断提高、美国近几年资产证券化规模的迅速增加和次级抵押贷款产品本身的设计缺陷四个方面的原因分析美国次级债危机,并揭示其对我国房地产市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开始于200/年上半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快速波及美国经济实体并对世界经济造成深刻影响。2008年,中国股市大幅缩水、房地产市场价格进行大范围调整、中国海外投资损失惨重、出口贸易及出口加工企业受到重创,这些均与美国次贷危机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为缓解次贷危机造成的影响,我国应注重提高投资质量,采取减税政策,加大“三农”、社会保障和处于瓶颈地位的基础设施投入以刺激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2012下半年世界经济企稳与中国经济U型回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2年的世界政治经济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一年。欧债危机还在阵痛中动荡演变。美国经济复苏的速度也不尽如人意,但文章经过大量的调研数据与分析,认为经济的基本面并没有明显的恶化。欧洲经济阵痛中调整体现在:私人部门资产负债表正逐渐改善;整体公共财政状况有所改善;短期经济衰退的风险下降。美国经济也在缓慢企稳主要体现为制造业产能回复且就业回升在即、房地产市场缓慢回温。2012年下半年中国经济将呈现U型回升。  相似文献   

14.
2007年3、4月开始,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曝出危机,波及债务担保证券(CDO)市场。中国近年来经历了相似的房地产市场高涨,次级抵押贷款高速发展的情况。本文回顾美国次贷危机,同时运用金融市场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原因分析。最后对中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探讨,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化工科技市场》2009,32(10):43-44
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化工行业的影响开始显现,国内烧碱市场也受到了很大冲击。 1)需求不振产能扩张矛盾加剧。受国际经济衰退的影响,国际市场烧碱价格一落千丈,价格从2009年年初的460美元/t(FOB东北亚)下跌到目前的不到170美元/t(FOB东北亚)。  相似文献   

16.
美国比较温和的经济衰退(如1990~1991年和2001年发生的经济衰退)通常会导致局部性的监管改革。而来势凶猛的经济衰退,往往预示着具有震撼性的变革,例如重大的政治洗  相似文献   

17.
美元是美国实力和地位的标志。美元霸权的根本在于支撑美国的全球霸权。美元指数在2007年中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跌走势.在受美国经济衰退及次贷危机影响下,再度深幅下跌。随着美国华尔街金融危机的不断深化.美元跌势依旧,以美元为本位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正在遭受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以后最严峻的一场考验。尽管如此,美元霸权地位在短期内还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1月以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外需大幅萎缩,市场风险大增的形势下,我国外贸出现了改革开放以来最严重的下降。今年前三个季度进出口总额为15578.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同)下降了20.9%。  相似文献   

19.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肆掠全球的金融危机,其直接原因是美国国内的产业、金融政策错误,以及华尔街的贪婪与金融监管失误,而深层次原因是全球经济失衡与技术创新的周期性。本文应用时间序列模型验证了美国经济衰退对中国对美出口的显著影响,使用GTAP模型估算了全球经济衰退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结果显示:纺织、石化、电子等中国主要出口行业产出增长将进一步大幅下降。建议我国通过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以扩大内需,并走创新发展道路,以应对危机下世界经济衰退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耿群 《新财富》2007,(9):28-29
始于2007年年初的美国次优抵押贷款市场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信用危机。我们曾经预言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痛苦调整已经到来,但最坏的时候还在后面;如果市场情况突然恶化,美联储将迅速采取行动来挽救市场,挽救经济(详见《新财富》8月刊)。事实被我们不幸而言中,信用危机已经不仅局限于美国,而是扩散到了全球几乎所有的金融市场,各国金融当局也不得不出手,应付突然恶化的市场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