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凯雷徐工一案引发国家经济安全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程 《国际融资》2007,(1):26-28
历时3年、风波迭起的凯雷收购徐工机械一案,已经进入收官阶段.凯雷与徐工重新签订协议,其中最重要的改变是:凯雷收购比例由原来的85%降低至50%,收购完成后,徐工的控制权仍在中方手中.目前这一方案已获国资委批准,还在商务部的审批过程中.对于急切希望进入中国、在国企改制等领域找到投资与并购机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以及外资投行来说,凯雷徐工一案无疑是它们观察杠杆收购在中国的可行性的最佳窗口.  相似文献   

2.
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徐工收购案”,使凯雷毫无疑问成为2006年中国市场最受瞩目并饱受争议的国际资本。“每次旅程都始于小小的一步。”这是凯雷的创始合伙人戴维·鲁宾斯坦(David Rubenstein)最著名的一句话。但是戴维·鲁宾斯坦先生可能没有想到,他的这一小步却始终没有在徐工并购案上“落地”。始于2004年的徐工收购绵延三年至今未有定论,对于凯雷并购徐工事件,中国媒体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迷雾”。当2005年10月25日,凯雷踌躇满志地表示,凯雷赢得“美人”徐工芳心的时候,凯雷肯定没想到,这场对徐工的追求竟如此好事难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资本与经营者的对赌博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轰动一时的“博客门”事件让凯雷与徐工的并购搁浅,而三一矛头所指的对赌协议也再次引起人们的关注。大摩对蒙牛、大摩对永乐、华平对港湾、高盛对雨润,这一系列投资事件早已让对赌协议声名远播,但赌局参与者的不同命运仍然引起业界的反思。  相似文献   

4.
《国际融资》2006,(11):66-67
一年前向文波这个名字突然伴随着某种新民族主义意识的崛起,一下子变得路人皆知.为了"保卫国有资产,维护国家战略行业",三一集团向总祭起大旗,向"低价"收购徐工的凯雷集团以及摩根大通发起挑战,高价竞购徐工.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事态的前前后后,本刊编辑采集了他在自己博客上的论述.也许这样的"公关事件"的确达到了某些人的目的,上月底国家商务部针对外资并购的新办法出台恐怕就是证明.  相似文献   

5.
明修“私筹”之路——私募股权投资中国价值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年9月9日,凯雷投资集团对太平洋人寿4亿美元的投资议案已经获得太平洋保险集团董事会通过,凯雷因此获得太保人寿24.975%的股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的PE交易。另外,凯雷集团以3亿美元收购徐工机械85%的股权已接近落定,有望成为第一起国际并购基金获大型国企绝对控股权案例。伴随着这两起“超级”并购的尘埃落定,被业内人士称为“第三次浪潮”的私募股权投资进入中国达到了短暂的顶峰。  相似文献   

6.
凯雷公司时中国机械行业的“斩首”行劝,终于激起社会不满,互联网上一浪高过一浪的抨击,使凯雷收购徐工案变得扑朔速离,结局更加速茫。徐工借助资本的力量进行自身改革,寻找新活力,也无可非议。但问题是,这股资本的力量,不是来自国内,而是来自国外,来自凯雷公司。更让人们起疑的是,凯雷背后的真正买家是卡特彼勒,  相似文献   

7.
截止2006年底,凯雷——徐工并购案仍然久拖未决。目前,凯雷并购徐工仍未得到国资委、商务部等管理部门的最终批复。这个并购案的背后,引发了我们对外资并购国内资产的安全性问题的思考。由此出发,本文将探讨我国引用外资的安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理财》2008,(9)
在历经3年的曲折“恋爱”后。凯雷“迎娶”徐工机械的计划今天正式宣布告吹。徐工科技(000425.SZ)今天宣布,由于2005年10月签署的相关协议已经过了有效期,当初的入股协议已经失效。  相似文献   

9.
4月11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王新培就达能收购娃哈哈一事接受采访时表示,商务部将严格按照规定对待外资并购。在谈到商务部对达能收购娃哈哈事件的看法,以及该事件是否会影响凯雷并购徐工等问题时,王新培说:“凯雷并购徐工现在正在进展之中,至于会不会有影响,任何事情都会相互有影响,但是影响的程度不同,不同领  相似文献   

10.
蔡恩泽 《中国外资》2010,(19):18-19
8月13日,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三一集团正在征服全球工程技术的心脏地带——德国,这预示着中国快速发展的重工企业对欧洲工程市场发起了攻击。近几年来,三一、徐工和中联等重工机械企业瞄准国际市场,竞相攻城略地,敲响了中国重工的威风锣鼓。  相似文献   

11.
3月22日,全球私人资本大鳄凯雷投资集团斥资2500万美元购入中科智的新股,这是继去年末凯雷集团接连鲸吞徐工、参股太保,触角从风险投资领域转而深入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后又一股权投资。最近两三年,中国投资市场的开放和发展、法规体系的完善以及凯雷早前800万美元投资携程网获得1亿美元巨额回报的案例,吸引外资股权投资机构纷纷进入中国,寻找获利机会,一批具有增长潜力的企业,被陆续列入国际私人股权基金的“狩猎”名单。  相似文献   

12.
徐工机械最终以50%股权被收购的结果落幕,这是考验国人心理防线的一次并购.在这次凯雷投资并购徐工机械的过程中,我们听到了各种不同的声音,有的支持,有的反对.支持者认为,我们应该更加包容一些,国家能取得现在的成就,不就是因为施行了一系列开放政策吗?反对者则从外资并购重要民族企业可能威胁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据以反驳.  相似文献   

13.
林华 《中国外资》2005,(9):54-56
<正>日益升温的中国创业投资市场,已吸引不少国际投资巨鳄的目光。7月5日,全球私募投资公司凯雷集团(CarlyleGmup)在北京成立办事处,这是该机构继在沪港两地成立全职办事处后的第三家办事处。据称,凯雷集团已经盯上了北京广阔的房地产市场。从近来的频频举动可以看出,凯雷集团在中国的投资战略已经从高科技、制造业或零售业领域,开始转向多元化投资领域。据知情人透露,凯雷集团在中国的发展目标是一年投资10亿美元,这将会占凯雷集团亚洲投资的30%-50%。届时中国将成为凯雷集团全球的发展中心。  相似文献   

14.
徐工与凯雷的彻底分手,让这个曾经被投资者、管理者和公众都寄予无数想象空间的事件多少显得平静而无奈。而作为其中的主角,徐工集团转而将B计划付诸实践,实现整体上市,并在悄然中转型。  相似文献   

15.
齐武 《中国外汇》2006,(9):60-61
凯雷集团在众多竞争者中艰难胜出,出资3.75亿美元拟收购徐工机械;一桩发生在江苏的外资收购事件,引来各方意见,也折射出我国经济体制、企业机制等方面的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16.
凯雷并购徐工一案,本应属于专业范围的讨论,却引来社会化的热评,其效果是削弱了其中本应为专业人士重点关注的价值评估,股权的后续安排、对赌协议等技术环节,而这些是本案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的“判断国有资产是否贱卖”的前提。本文作者既是对上述这些关键技术环节的逐条探讨。我们认为,这将有助于关心此案的读者厘清思考脉络、定量化问题实质。  相似文献   

17.
《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下文简称“《规定》”)9月8日开始实施,这本来只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当前的背景下,在许多西方媒体笔下,这份《规定》竟然与外资垄断之争、两税合一、凯雷——徐工并购案、限制外资炒楼等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开放政策转向、中国正在  相似文献   

18.
2008:再说外资——还是要讲经济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初,本刊载文专门讨论外资问题,因为2006年发生的事件,诸如凯雷徐工一案曾引发国家经济安全讨论。进入2008年,本刊再说外资,可以预期,在相当一段时期,外资是一个总在争论中的焦点问题,是一个难有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工程机械行业竞争格局,正在不断被改写一场举国关注的跨国度并购,在历经漫长的3年翘首等待之后,等来了否决的结局。主角之一是中国机械制造业的龙头——徐工集团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下称:徐工),另一主角即失意者则是国际著名的投资基金——凯雷投资集团(以下称"凯雷")。  相似文献   

20.
2007年初,本刊载文专门讨论外资问题,因为2006年发生的事件,诸如凯雷徐工一案曾引发国家经济安全讨论。进入2008年,本刊再说外资,可以预期,在相当一段时期,外资是一个总在争论中的焦点问题,是一个难有共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