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宏观调控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起伏波动,有时还十分剧烈.既有经济增长过热并导致通货膨胀,也有经济增长低迷而物价负增长.对此国家针对当时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多次调控,保证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快速增长、物价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2.
过去十多年来,全球呈现低通胀的长期趋势,而描述通胀和产出短期折衷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在主要工业国家也变得显著的平坦了。众多学者将此种现象的出现主要归功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与加速。这其中,国际贸易和国际分工模式的深化、国际金融市场的一体化、劳动力的国际迁徙是几种最重要的全球化机制。全球化时代的一国通胀因此不再仅仅取决于国内产出缺口,全球产出缺口的影响力是越来越重要。最小化社会福利损失的最优货币政策因此对通货膨胀问题将给予更多关注,低通胀现象就此成为一种趋势。  相似文献   

3.
4.
该文首先结合各经济学派对菲利普斯曲线所持观点的前提条件和假说基础,综述菲利普斯曲线在理论界的修正和发展过程,并对我国学者所持的观点进行了一定的总结和归纳;然后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运用整体分析和分时段分析的方法对我国菲利普斯曲线进行研究,分析解释曲线的走向特点、探寻曲线发生变形的原因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历次宏观调控的回顾与分析,可以发现,中国的宏观调控经历了从以控制为主到以调节为主的转变。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宏观调控体系,增强各种宏观调控工具的有效性,只有采用调节来实现宏观调控目标。  相似文献   

6.
2007年以来,从反映价格总水平变动的各个层次的指数来看,我国当前的通货膨胀趋势已经比较明显了.党和政府对价格上涨问题非常重视,及时采取了从紧的货币政策以及必要的行政措施.本文通过对"产出一物价"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证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阶段,虽然存在部分变形,但基本符合曲线特点.我们可以应用曲线作为宏观经济决策的理论依据之一.为了实现低通胀下的经济快速增长,一方面是从需求面出发,要十分注重控制经济增长的峰位,防止连续而过度地"越线",即由潜在经济增长能力所决定的适度增长线.另一方面是从供给面出发,提高潜在经济增长能力,从根本上解决农业、能源、交通运输、主要原材料等"瓶颈"制约;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促进科技进步,不单纯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而讲求增长的质量与效益,讲求可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笔者利用HP滤波方法估计中国近年的产出缺口状况,并建立描述中国宏观经济中产出缺口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方程式,最后采用计量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持续偏快的经济增长率是中国近年来出现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基于此,中国政策当局应当坚持货币政策稳定物价的单一调控目标,并通过控制经济增长速度,来避免宏观经济中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8.
基于预期以及产出缺口模型的菲利普斯曲线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主要因素,并由此得出主要结论,认为菲利普斯曲线在中国还是存在的,只是在一些体制方面与西方国家有差别,不是很明显;产出缺口在统计上显著影响我国的通货膨胀率。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消费需求宏观调控的有效性在于以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形成要素为调控对象,以各形成要素的影响效应为制定调控政策的依据。基于假定条件的理论推导表明,一定时期一国或地区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大小是其国民收入、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素效应的实证分析表明,近年来,我国国民收入的快速增长极大地拉动了居民消费总需求增长,国民收入分配、居民收入分配及居民消费倾向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居民消费总需求的增长,因而,我国长期以来以国民收入增长为导向的扩大内需政策对消费需求的调控作用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个有效的机制是保证经济系统健康运行的前提,宏观调控也不例外。要使我国的宏观调控措施能够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的目标,必须着重加强宏观调控的机制建设,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宏观调控自身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宏观调控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宏观调控是一个中性概念。宏观调控本身就包含了限制与发展、紧缩与扩张、后退与前进几方面的内容。1992年正式提出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以后,市场经济意义的宏观调控逐步走上历史舞台。从1993年到2003年,中国经济经过了紧缩性和扩张性两轮正相反的宏观调控。目前,中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上升周期。此轮宏观调控转向“中性”政策。所谓“中性”政策,是相对于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而言的,是一种有保有压、有紧有松、上下微调、松紧适度的政策。“软着陆”的经济含义是,国民经济的运行经过一段过度扩张以后,平稳地回落到适度增长区间。目前,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都在正常区间,所以整体上不存在所谓“软着陆”问题。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邦根 《技术经济》2005,24(9):82-85
本文阐述了主要经济学流派特征及其对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不同观点:正统凯恩斯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新古典宏观经济学重新表述了新古典经济学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效主张;货币主义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短期有效,长期无效。归纳了宏观经济政策有效性的争论对我国政府干预宏观经济的一些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本文指出了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重点从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涨幅过快的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指出了房地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然后重点从供给和需求这两个方面分析了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涨幅过快的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经济取得重大成就,对外贸易中出口增长迅速。当前,我国出口面临严峻的形势,进一步分析出口对于经济增长的影响尤为必要。文章运用新古典生产函数理论,对出口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且不断对回归结果进行改进,最终得出结论:不仅投资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作用显著,而且长期来看出口对于经济增长也有促进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造了弹性通货膨胀目标制下不同政策调整期限中央银行的总损失函数,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参数的估计和设定,得到各个政策调整期限下总损失函数的具体形式,发现该函数仅与引发通货膨胀的外在冲击有关。通过给定外在冲击,可以求解不同程度冲击下的最优政策调整期限,主要结论是选用两至三年的时间作为政策调整期限能有效降低央行总损失。对货币政策调控的启示和建议包括提高货币政策的前瞻性,确定合理的政策调整期限,保持政策的稳定性,提高中央银行信誉。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实际GDP增长率并按照从波谷到波谷的经济周期划分原理,对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进行了阶段性划分。研究表明,尽管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产出-物价曲线符合基本的菲利普斯曲线形态特征,但今后政府能否继续在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及就业之间进行适当平衡,还要取决于其是否能够很好地处理经济结构调整与产能过剩之间的矛盾关系。此外研究还表明,通胀预期与通胀惯性也在实际发挥作用,政府应给以适当关注。  相似文献   

18.
转轨以来中国的宏观调控与经济发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在保持20多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在这一过程中,我国宏观调控起到了弥补市场缺陷、熨平经济波动、保障经济体制改革顺利进行的重要作用.本文全面总结了转轨以来我国宏观调控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当前中国宏观经济形势的判断,认为目前是我国宏观调控政策最为关键的时期,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我国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非良性波动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0.
2003年春,中国经历了“非典”的重创,至今令国人记忆犹新。和那场风波同样令人难忘的是中央政府实施的新一轮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