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为规范银行票据管理,严肃结算纪律,防范和打击不法分子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我们可以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设计开发电话支票登记、查询系统,即"银行票据防火墙系统".一方面,该系统提供的银行票据信息库可以作为商品交易时银行票据的接收方电话查询银行票据真伪的依据:另一方面,该信息库为中央银行票据结算中心提供了每日处理票据中银行票据部分是否退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一、票据影像清算运行系统构想 本文所述票据影像清算,是指办理票据结算的银行利用特定的科技设施和核算系统,通过采集发送和接收审核票据影像及相关信息,清算应收、应付票据资金的联行核算方式.其具体运行过程是:结算票据的收款人将票据送存开户银行后,其收款银行采集票据影像,通过本行会计核算系统和联网的人民银行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将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发送至该票据的付款银行.票据付款银行审核确认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在预定时限内,向收款银行反馈付款确认同执.银行间票据影像和资金清算信息均通过支付系统清算中心接转,支付系统清算中心依据付款银行的票款承付回执,为收、付双方银行清算资金.  相似文献   

3.
陈方明 《济南金融》2008,(10):79-80
<正>一、票据影像清算运行系统构想本文所述票据影像清算,是指办理票据结算的银行利用特定的科技设施和核算系统,通过采集发送和接收审核票据影像及相关信息,清算应收、应付票据资金的联行核算方式。其具体运行过程是:结算票据的收款人将票据送存开户银行后,其收款银行采集票据影像,通过本行会计核算系统和联网的人民银行小额支付清算系统,将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发送至该票据的付款银行。票据付款银行审核确认票据影像和票款清算信息,在预定时限内,向收款银行反馈付款确认回执。银行间票据影像和资金清算信息均通过支付系统清算中心接转,支付系统清算中心依据付款银行的票款承付回执,为收、付双方银行清算资金。  相似文献   

4.
一、票据风险的主要表现 1.票据纠纷风险.在商品交易以及票据支付转让过程中,企业与企业之间、银行与银行之间、银行与企业之间以及银行、企业与客户之间的票据纠纷时有发生.从票据纠纷所反映的实际问题来看,票据纠纷集中体现在票据行为不规范,压票或无理退票以及违规操作办理票据业务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近年,银行创新了以票据进行受托资产管理,实施专业运作的资产管理业务,其发展的动因在于我国金融市场深化发展促使银行传统票据贴现业务加快转型发展。未来,票据资产管理业务仍是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关键,票据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的主要方面在于票据理财业务的再创新、票据资产证券化、票据资产托管和电子票据等领域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票据实务中,商业银行经常遇到出票人签发空头支票、签章与预留银行签章不符等违反国家票据相关的行为。面对该类票据行为,银行能否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委托授权进行处罚,本文通过银行票据处罚权的定义、法律依据等方面论证银行票据处罚权是否合法,并根据业务实际提出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政出台     
《中国金融家》2011,(3):11-11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 为提高银行票据凭证的防伪性能,保证票据的流通和安全使用,中国人民银行决定启用2010版银行票据凭证。自2011年3月1日起一律使用新版票据凭证,停止签发旧版银行票据凭证。2011年3月1日前签发的旧版票据,仍可继续流通使用。  相似文献   

8.
当前票据结算方式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票据所具有的支付、流通和信用功能得到了认同,它对促进商品交易和商品流通,转移债权,及时结清债务,约期付款,规范商业信用,加速资金周转,提高社会资金使用效益,减少现金使用,节省流通费用,以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不同的票据在使用中有许多不同之处,本文就票据使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加以详细说明。一、当前票据运用范围差异分析1.无业务范围限制的票据: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和支票,使用于商品交易,劳务供应和其他款项的结算,业务范围广泛。2.有业务范围限制的票据:商业汇票。商业汇票只能适用于有经济合同的商品交易及由商品交易所引起的劳务供应。二、当前票据签发差异分析1.以银行为签发人的票据:银行汇票、银行本票。银行汇票是银行应汇款人的要求,在汇款人按规定履行手续并交足保证金后,签发给汇款人由其交付收款人的一种汇票,银行汇票的签发人只能是银行。银行本票是由银行签发,承诺自己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票据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票据。票据法第七十三条释义中解释,银行本票的出票人在资格上是有限制的,仅限于银行签发,银行以外的法人、非法人单位或个人不得签发银行本票。2.以企业、单位为签发人的票据:支票...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银行结算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 ,银行票据在市场经济活动中 ,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使用 ,一些犯罪分子为牟取暴利伪造或者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活动也日益突出 ,给国家、企业和他人造成重大的财产经济损失。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分析银行票据诈骗的特征及防范对策。一、银行票据诈骗的现状及特点据统计1999年3月26日至4月23日止 ,福建省金融部门仅一个月发生9起伪造银行承兑汇票诈骗案和1起伪造银行进帐单诈骗 ,涉案金额达1181万元人民币和400万美元。近期伪造、变造银行承兑汇票等票据的主要特征 :一是盗用真实银行承…  相似文献   

10.
非正规金融体系票据融资交易是典型的影子银行交易行为,容易成为影子银行的交易对象,票据理财产品的业务属性应在支持票据业务创新发展中逐步厘清。融资性票据是影子银行的投资对象,票据融资存在着套利空间和承兑与贴现业务不相匹配是其重要原因。中国应把影子银行纳入整体性监管框架,加强对票据业务合规监管,并以制度创新促进票据业务有序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第一节 票据承兑业务的意义和作用银行办理为客户开出的票据承担保证付款的业务,称为“票据承兑业务”。银行经营票据承兑业务,仅提供信用保证,并不需要投入自己的货币资金,反而可在短期内用客户的资金。因而,对银行来说,办理票据承兑业务,可以扩大营业范围,增加资金来源,增加收入。由于银行承兑的票据在付款方面更有保证,乐于为企业接受,因此,票据承兑业务可以促进票据流通范围的扩大,有利于加速商品流通。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现有银行票据的功能和特征 按照我国现行<票据法>的规定,以及银行票据在实践中的具体运作,目前我国的银行票据主要具备如下几项功能:一是支付功能.在实践中运用得较广泛的主要是支票和汇票.由于银行票据在执行支付职能时具有一项重要而特殊的票据行为--背书,使其能够在市场上广泛地被使用和转让,成为一种极具流通性的支付工具.二是汇兑结算功能.  相似文献   

13.
票据诈骗的风险防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商品、劳务交易越来越频繁,使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犯罪活动日趋猖獗,这不仅对客户和银行资金安全构成了极大威胁,而且使银行票据结算工作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从票据诈骗犯罪的概念、特点、手段和防范措施等方面,对如何防范票据诈骗犯罪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银行票据诈骗案件频发,其作案手段主要是通过涂改票据、伪造印章诈骗资金。传统的银行票据验证方式在识别涂改票据、伪造印章方面已显力不能及。电子支付密码作为在金融领域广泛使用的高科技实用技术,在鉴别票据要素和印章真伪、防范票据支付风险方面的效用和必要性日渐显现。  相似文献   

15.
汪办兴 《新金融》2008,(11):50-54
2008年,在从紧的货币政策下,银行和信托公司合作创新票据理财产品成为市场的关注点。票据理财产品基本采用的是票据资产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模式,产品具有的一般特征是短期投资收益较高且稳定,流动性好,同时还具有简化资产打包过程、无需信用增级和实现资产真实销售的其他信托产品不具备的优点,但在票据背书和追索权上具有特殊性。银行开展票据理财产品可以缓解信贷规模压力和获得中间业务收入,银行票据理财产品发展正迈入系列化和规模化的方向。但从监管与政策层面思考,银行开展票据理财产品减弱了从紧货币政策调控的效应,并反映了我国票据市场制度建设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浅谈银行票据诈骗新动向及其防范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行票据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银行票据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银行票据诈骗的行为也日趋猖獗.范围不断扩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和银行的正常经营活动。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简要谈谈当前银行票据诈骗的新动向及其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上海票据交易所的建成运行是对我国传统纸质票据业务模式的重大革新,实现了票据业务全流程电子化处理和前、中、后台一体化运营管理。票交所新业态对银行票据业务经营模式、盈利模式、风险管控和业务创新等影响深远。未来,银行有望进一步深化票据业务集约化经营,转变票据业务风险防控模式,主动加快票据业务经营转型并优化票据经营机构组织体系设置。  相似文献   

18.
一、银行票据付款审查法律责任的起因票据具有极强的流通性,一旦票据被利用作为获得非法利益的工具,而付款银行没有对票据瑕疵审查出来,票据上的其他利害关系人则可能因此蒙受损失。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金融电脑》2013,(10):90-91
随着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金融和商业票据的使用已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一些大宗交易中,票据支付便捷、信用承兑等优势愈加明显,从而不断促进银行票据业务的发展。据央行统计,2012年全国共发生票据业务7.84亿笔,金额达到296.37万亿元。然而,票据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票据诈骗也给众多银行带来了巨大压力与挑战。近年来,伪造银行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的票据诈骗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逐年上升,并呈现高科技化、高仿真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一、风险分析 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的风险不是来源于项目风险和企业风险,其风险主要来自于票据本身,防范贴现业务风险的关键在于鉴别票据本身的真伪性、票据各项要素是否齐全银行承兑汇票本身真实可靠。当前,银行承兑汇票业务风险在银行、企业、政府三个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