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买方抗衡势力假说是产业组织理论关注和争议的焦点。零售商自有品牌的引入构成对制造商品牌的竞争,对谈判各方实力和收益的作用不可忽视,严重影响着买方抗衡势力的竞争效应和福利效应。为此,本文借助纵向产品差异化模型刻画零售商自有品牌与制造商品牌的竞争,重新检验买方抗衡势力假说是否成立。研究结果表明,零售商买方抗衡势力增强的确会降低制造商品牌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改善消费者福利。但零售商买方抗衡势力会提高自有品牌产品的零售价格,并且外资零售商的买方抗衡势力会恶化本国福利。对此,笔者建议反不正当竞争执法机构应密切关注零售商的买方抗衡势力与自有品牌策略,发现和查处可能滥用相对优势地位限制竞争和损害福利的行为。  相似文献   

2.
李凯  李伟 《技术经济》2015,34(2):21-26
针对零售市场中大型零售组织买方势力不断增强的现象,研究了制造商的技术创新决策。在由上游垄断制造商、下游主导零售商和边缘零售商组成的纵向市场结构下,构建了四阶段的技术创新决策模型,提炼了主导零售商的谈判势力特征和市场份额特征,给出了主导零售商买方势力背景下制造商的最优创新决策,分析了主导零售商的谈判势力和市场份额对制造商技术创新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具体算例探讨了参数变化对主要结论的影响,并据此提出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实质上提出了这样一个极富想象力的问题,即在规制和竞争政策之外,买方垄断势力能否成为治理垄断的第三条道路。最近一二十年来,一些学者从消费者价格、卖方投资和创新动力等方面重新论证了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在理论上可以有条件成立。本文从博弈模型、经验研究、实验研究和政策分析等角度评价了该领域的近期重要突破,并认为买方抗衡势力假说在沉默近半个世纪后重获新生,在各国反垄断实践中将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加尔布雷斯假说"提出以来,备受争议.最近几年,在国内外零售业市场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背景下,一些学者又从不同角度论证了"加尔布雷斯假说"可以有条件成立.本文整合并扩展了近期关于买方集中、纵向限制与抗衡势力的理论研究,集中探讨零售服务可替代情形下,下游零售商对上游供货商的纵向限制行为.结论认为:零售市场集中对社会可能是有益的,前提条件是在零售层面某种形式的竞争必须依然存在.而且,就中国而言,零售业的反垄断政策还要兼顾规模经济,同时考虑到外资企业大举进入对东道国的特殊影响.  相似文献   

5.
李凯  赵球 《技术经济》2017,36(5):74-81
在考虑上游市场结构的情况下,利用2002年、2007年和2012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行业面板数据,利用投入产出表中的直接消耗系数构造下游市场势力变量,通过构建计量模型从行业层面考察了买方抗衡势力对上游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并讨论了该影响在不同行业的差异。所得结论如下:从整体回归结果来看,买方抗衡势力对上游企业的技术创新有促进作用;从分行业回归结果来看,买方抗衡势力对采矿业企业、轻纺制造业企业和机械电子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有负向影响,对资源加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有正向影响,对公共生产服务业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两部收费制策略引发的反垄断案件频发,下游买方势力的逐渐增强使得纵向控制规制问题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以往研究对买方势力动态变化影响企业策略性决策以及弱化上游市场竞争的问题关注不足。基于此,构建由上游在位者、潜在进入者和下游零售商组成的纵向产业链模型,以下游零售商买方势力的递进变化为切入点,深度剖析两部收费制策略的内在规制机理。结果表明:当下游企业没有买方势力或者具有较弱的抗衡势力时,两部收费制策略从本质上并未弱化上游市场竞争。然而,一旦潜在进入者无法打破在位者建立的进入壁垒,在位者便会充分利用其市场支配地位实施转售价格维持、搭售等一系列纵向控制手段,进而弱化上游市场竞争,以期实现“一家独大”。当下游企业主导交易时,在满足一定条件下,通道费合约会产生排他效应,其弱化上游竞争的程度有限。因此,政府反垄断部门制定规制政策应充分考虑企业纵向控制和逆纵向控制行为。  相似文献   

7.
8.
9.
数字经济背景下大型网商崛起和消费者多样化偏好的经济现实使买方抗衡势力成为实施转售价格维持制度的重要考量因素。基于Dixit-Stiglitz模型,分析买方抗衡势力对转售价格维持的影响,研究表明:(1)自由定价合约下,大型网商买方抗衡势力使得产品价格降低,产品种类减少,导致种类扭曲,损害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福利;(2)固定转售价格维持合约下,大型网商买方抗衡势力使得产品价格提升,产品种类减少,导致价格和种类双重扭曲,加剧消费者福利与社会福利损失;(3)无论是在自由定价合约还是在固定转售价格维持合约中,大型网商买方抗衡势力都将导致水床效应和负纵向外部性;(4)通过对图书行业的案例分析发现,大型网商买方抗衡势力导致图书市场的“高定价、低折扣、少品种”,阻碍图书市场的高质量发展;(5)反垄断执法机构需加强对买方抗衡势力与转售价格维持交叉经济效应的评估和分析。因此,应将买方抗衡势力纳入分析框架,利用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方式判断实施转售价格维持是否具有正当性及对消费者福利和社会福利的影响,为企业战略决策和反垄断执法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0.
零售商买方势力滥用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福林 《经济师》2004,(11):42-42
零售商买方势力滥用不仅侵害供应商和消费者利益 ,破坏正常的市场秩序 ,同时也导致零售商自身经营管理水平的下降。要从根本上解决零售商买方势力滥用问题 ,必须尽快建立健全规范的市场竞争法律体系 ,并使竞争主体牢固树立依法竞争的法律意识。同时 ,在宏观政策上应鼓励供应商联合与提高产业集中度 ,促进零售商间的竞争 ,适当限制大型零售商间的联合与购并。  相似文献   

11.
危机中的中国稀土产业:关于定价权的悲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入WTO后,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经历了大风大浪,特别是在大宗商品市场,中国的企业饱受坎坷。中国企业面对价格高涨的铁矿石、原油等基础工业资源,感觉无所适从;作为全球最大稀土出口的国家,稀土产业却面对价格连年大幅下降的困境。定价权的缺失和自身的缺陷造成了中国稀土产业身处危机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改革和调整,才能重新获得稀土产业的定价权,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挑战。针对中国的稀土产业进行背景和价格机制的原因分析,得出了适应中国实际情况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石油进口量不断攀升,而中国在国际石油市场上微乎其微的价格话语权与自身石油大买家的地位极不相称。石油进口不可避免地面临着国际石油市场价格动荡局面下的价格风险以及相对进口价格较高的被动局面。什么原因导致了中国石油进口价格的困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中国石油进口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国内石油市场现状,从石油进口成本出发,分析了中国石油进口定价权缺失的原因,并探讨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