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部地区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不仅促进了本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解决了大量的劳动力就业问题。本文以湖北蕲春县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产业转移对中部地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产业转移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中国东部地区124家不同类型纺织企业的调查问卷,分析了2009年我国东部地区纺织企业产业转移的意愿、动因及条件,研究了不同经营方式(有无品牌)和不同行业类别的东部纺织企业的竞争环境和发展战略,同时探讨了东部纺织企业对产业转移中政府政策的关注点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产业梯度转移和中部地区城市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敏燕 《经济师》2005,(4):73-74
城市化已成为各国发展的一个趋势 ,它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我国在建国后几十年的发展中 ,城市化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但与其他发达的国家相比 ,还非常低 ,而中国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更为落后 ,文章从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的角度论述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试图从一个新的视角看待中部地区城市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文献研究,在对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正负效应进行描述性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评价产业转移效应的投入产出模型,并以纺织业、电解铝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新疆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为正,生态效应为负,总体评价是正向效应大于负向效应。今后,应促进经济与环境协同发展,增强承接产业转移的可持续能力,加大南疆承接产业转移支持力度,并加强全方位人力资源开发力度,破除承接产业转移的劳动力瓶颈,进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西部地区承接国内产业转移热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承接国内产业转移,是很多西部地区地方政府制定的实现经济突破发展的重要战略。但是,由于多种原因,迄今国内向西部地区的产业转移规模并不乐观,其转移的产业类型也主要限于西部的优势产业,承接的最佳区位也只能是几大一线城市及其周边。而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还将面临低碳困境和生态困境。产业转移是一种历史规律和趋势,国家应对全国产业转移进行统筹管理,要给予西部地区更优惠的承接政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行业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承接产业是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如何科学选择承接产业是中部地区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在总结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产业区域聚集指数分析得出东部5省1市具有转移趋势的产业、运用产业梯度系数分析得出中部各省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最后根据各省产业资源特征和承接条件,确定出中部各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点行业。  相似文献   

7.
贺曲夫  刘友金 《经济地理》2012,32(12):85-90
运用2000—2010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工业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进行了系统分析,结论表明:虽然我国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产业数量和规模都在不断扩大,但大规模产业转移现象尚未发生;现有产业转移基本遵循了梯度转移规律,即先由东部地区向中部地区转移然后再向西部地区转移。同时研究发现,我国八大区域经济格局和产业特点差异明显,在研究区域产业转移时不能"东、中、西部"一概而论。最后提出了加快推进我国沿海地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有序转移的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8.
基于东部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中部地区工业发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能源原材料指向型工业与其资源禀赋发生了较大的偏离,在产业结构升级的压力下,这些产业需要向外转移。中部地区所具有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优势,使其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区域是合理的。同时,中部地区发展这类产业,对国家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来说,又是必要的。国家应从全局出发,审时度势,制定政策措施,促进东部发达地区的这些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以实现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世界第四次产业转移为中国中部地区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以湖南郴州为案例,分析了中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了加快承接产业转移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宋健 《当代经济》2010,(10):70-71
中部地区经济水平发展滞后,产业层次偏低,同时受自身条件约束和外部环境限制,从内部挖掘潜力重新构建新的产业结构不太现实.本文借助SWOT模型,分析中部地区在产业转移中的竞争实力,说明中部地区应该借助东部地区产业升级.通过接受转移产业的方法,实现自身产业层次的较大提升,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进步.  相似文献   

11.
中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区域,缓解经济发展需求与环境保护双重胁迫压力尤为至关重要。为此,基于2000—2018年中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数据集,构建空间滞后模型,模拟产业发展与碳排放之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1)中西部区域碳排放持续增长且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及正的空间溢出效应,即出现"高—高"和"低—低"空间分布。(2)产业资源配置效率(TI)及产业结构高级化(TS)对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缓作用,现阶段优化TI比TS升级对减缓碳排放更有效,其直接和间接的边际效应强度分别达41.2%和32.2%、8.0%和6.1%,远大于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增长对碳排放的边际效应强度。(3)为此,中西部地区应加强TI和TS优化升级,特别是近期内产业资源配置效率优化,进而解决中西部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环境双重胁迫压力,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12.
鱼震海 《经济研究导刊》2011,(16):114-115,144
产业转移是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要途径。在分析国内产业转移的趋势和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目前国内产业转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推动国内产业转移与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13.
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讨论了分别处于纺织行业、重型装备制造行业、信息家电行业的丝丽雅、二重和长虹这三家制造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技术能力发展路径,以及利用知识产权获得竞争优势的机会,进而给出了不同产业技术背景下中国制造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策略。研究表明:有重点地选择特定技术和产品开展持续的研发,是作为"后来者"的我国制造企业发展创新能力、获得后来者优势的有效途径;"后来者"企业有机会利用知识产权赢得创新所得,但不同产业技术背景的企业的知识产权能力发展策略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4.
佟东 《经济前沿》2011,(6):71-82
开放环境下产业可持续发展与产业安全关系日显突出。在资源型地区,产业安全有其不同于其它地区类型的特点,需作具体深入研究。本文以产业安全理论为基础,结合内蒙古产业发展的目标,构建了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的基本分析框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对其产业布局安全的分析,提出产业发展对策建议,也为资源型地区产业布局安全与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品牌效应探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梁文玲 《经济经纬》2007,(3):114-117
作者从区域品牌内涵的科学界定出发,通过对区域品牌特性的把握,阐述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并着重研究了区域品牌在当前我国产业集群转型升级中的积极效应,以期为地方政府的区域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袁丹  雷宏振 《技术经济》2014,(4):49-52,72
用组织距离衡量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组织接近",在双寡头古诺模型的分析框架下,研究组织距离对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水平、产量和利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完全信息情况下,虚拟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创新投入水平越高,则企业联合利润越大;在不完全信息情况下,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都是其创新投入水平的增函数,但若逆需求函数的斜率较大,则不完全信息对不拥有完全信息的企业的影响较小。最后求得要实现集群内企业的均衡产量随着组织距离的加大而增加则企业的创新水平要满足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区域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偏离一份额法构造评价指标,对区域制造业各产业的产业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聚类分析,最终得到区域制造业各产业竞争力的地区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8.
基于系统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产业素质研究,是从区域产业系统整体质量这个角度来研究区域产业的发展。在整合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机理,建立了基于系统的区域产业素质升级模型,包括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影响因素、过程描述、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等,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区域产业素质升级的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