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额支付系统是金融机构跨行支付清算的公共平台,支持多种支付工具的应用,有普通贷记、定期贷记、普通借记、定期借记、通存通兑、支票圈存、支票截留、信息服务等13项业务功能,具有低成本、大业务量和安全高效的特点。而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是指银行客户通过其他银行向本人或他人实时办理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信息查询的业务。  相似文献   

2.
天堑变通途     
《甘肃金融》2007,(11):1
11月19日,小额支会系统跨行通顾存通兑业务在全国范围内开通.跨行通存通兑,是指居民只要拥有一张银行卡或存折,就可以在本市、本省,乃至全国任一地点的银行网点办理不同银行之间的现金存取、转账和账户余额查询甚至还贷、缴费等其他支付结算类业务,免去了在银行间奔波的苦恼,减少了现金使用和"现金搬家",有利于缓解"银行排队"的难题.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金融》2013,(4):79-80
为方便百姓生活,创建便民支付环境,全省17家银行已开通ATM跨行转账业务,改变了ATM只能存取款、查询传统。使用银联卡到ATM上进行跨行转账,既可以节省去银行柜面排长队的时间,又不受银行营业时间的限制,24小时均可办理;操作起来也非常简单,市民只要在ATM机上插入银行卡,输入密码,选择跨行转账交易,输入需转入的卡号,就可将资金转入已开通ATM跨行转账业务的银行卡账户上。ATM跨行转账业务的最大优势是操作简便,汇款资金立即到账,而且大部分银行不需要开通申请,直接就可以在ATM上进行跨行转账业务。  相似文献   

4.
只需一个银行账户,就可以在国内所有商业银行网点进行现金存取。从2007年11月19日起,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居民只要出具本人有效身份证件,与开户银行签订《个人存款通存通兑服务协议》,就可以在开户行以外的其他银行的营业网点办理相关业务了。但是仔细考量之下,却发现历经“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跨行通存通兑似乎并不像此前央行所宣称的那样便民利民。从银行发展趋势来看,跨行通存通兑是对现代银行的基本要求,大银行应当积极支持这一业务支付系统。  相似文献   

5.
王伟 《金融电子化》2004,(11):19-26
2004年8月9日,四川成都,华夏银行、中国民生银行、中信实业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发展银行、兴业银行7家银行联手,向大众推出免费通存通兑跨行存取业务。客户只要持有以上7家银行中任一家的银行卡或存折,都可在成都市7家银行的任意一个营业网点实时办理存款、取款(单笔跨行金额5万元以下)和业务查询,且无须支付手续费。7家银行的这一举措不仅得到四川省政府、人民银行成都分行、四川省银监局的充分肯定,而且得到了成都市民的广泛赞誉。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金融》2014,(7):79-79
什么是信用卡?信用卡是指发卡银行给予持卡人一定的信用额度,持卡人可在信用额度内先消费、后还款的银行卡。信用卡有几种还款方式?信用卡可通过八种渠道进行还款,为持卡人还款提供多种选择。(一)ATM跨行转账还款。ATM跨行转账还款解决了银行柜面排长队、网银需要电脑(或手机联网)操作、银行营业时间有限等多重难题,不仅7*24小时均可办理,而且转账资金实时到账,信用额度实时恢复。目前,全省超过4000台ATM可办理该业务,我省21家商业银行已开通了ATM跨行转账功能。(二)银联在线支付跨行还款。  相似文献   

7.
存取款是银行最基本的业务,开展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是对现代银行的基本要求.然而自2007年11月小额通存通兑开通以来,却受到市场的冷遇.本文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的业务为例,分析了小额通存通兑业务名存实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业务收费政策、完善业务制度、简化办理手续、提高服务理念和加强宣传、扩大影响等的建议,以解决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推广瓶颈,实现银行、个人双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8.
通存通兑业务是指个人客户通过代理行,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对本人或他人在开户行开立的人民币个人存款账户办理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该业务于2006年12月4日在山东省上线试点,运行成功后,于2007年11月19日在全国推广.通存通兑业务是继普通借记、普通贷记、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和信息服务等五类基本业务之后基于小额支付系统的又一项新业务.  相似文献   

9.
目前,银行办理跨行存兑业务均要收取手续费,收费标准由各银行自行确定,收费标准不一。对此,客户认为收费标准过高,商业银行认为收费定价基本合理。我们认为,解决跨行通存通兑业务收费标准问题,应遵循市场经济原则,各银行合理分担系统运行费用、提高效率、逐步降低收费。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记者从中国工商银行获悉,该行已从2月25日起对手机银行境内转账汇款业务实行了全免费政策。客户通过工商银行手机银行、工银融e联、工银e校园等手机客户端办理人民币本行异地转账、跨行转账等业务均免收手续费。工商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手  相似文献   

11.
钱惠琦 《科学投资》2007,(12):62-63
除了刚刚实行的跨行通存通兑业务,跨行转账、ATM汇款等都是人们常用的存款“搬家”方式,这些方法中哪些更省钱,都有哪些省钱的窍门呢?  相似文献   

12.
许琪 《金融会计》2014,(1):72-77
与传统银行相比,“微信银行”不仅可以实现借记卡账户查询、转账汇款、信用卡账单查询、信用卡还款等卡类业务,也可以实现网点地图和排队人数查询、贷款申请、办卡申请、手机充值、生活缴费、预约办理专业版和跨行资金归集等多种便捷服务,微信银行不仅能为大众提供优质的金融服务,而且有助于降低银行运营成本。本文从运行机制、服务方式及业务功能三个方面,概括了当前微信银行的主要特点,深入部析了当前微信银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只需一个银行的账户,就可以在所有银行网点进行现金存取。从去年11月19日起,央行在全国范围内开通了小额支付系统跨行通存通兑业务。但仔细考量,跨行通存通兑似乎并不像此前所称那样便民利民。作为一项新兴业务前景亦将堪忧。大银行的高额收费将成为跨行通存通兑全面铺开的“拦路虎”。透过这一现象折射的依然是银行“坐大”的心态。  相似文献   

14.
童牧 《中国信用卡》2008,(22):56-59
通存通兑业务是指个人客户通过代理行,依托小额支付系统,对本人或他人在开户行开立的人民币个人存款账户办理资金转账、现金存取和账户信息查询业务。该业务于2006年12月4日在山东省上线试点,运行成功后,于2007年11月19日在全国推广。通存通兑业务是继普通借记、普通贷记、定期借记、定期贷记和信息服务等五类基本业务之后基于小额支付系统的又一项新业务。  相似文献   

15.
“工农中建交”五大行终于陆续对客户通过手机银行办理的转账、汇款业务,无论是跨行还是异地都免收手续费.5家银行同时承诺,对客户5000元以下的境内人民币网上银行转账汇款免收手续费,以降低客户的费用支出. 五大行网上转账特别是手机银行转账汇款免费姗姗来迟,从中可以看出五大行网上转账汇款免费并非源于主动自发的“内生动力”,而是外部压力下被逼无奈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正>自2016年4月1日起,中国银行个人网上银行将开启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全免费时代。自此,个人客户通过中国银行手机银行、网上银行、家居银行办理境内人民币转账汇款业务,无论中行内汇款或跨行汇款,也无论金额大小,均可享受零手续费优惠。据悉,中行自2010至2016年已连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9月17日招商银行正式宣布:2015年9月21日起,招商银行正式进入"网上转账汇款全免费"时代。自此,所有个人客户通过招商银行网上个人银行、手机银行APP办理境内任何转账业务(包括异地和跨行转账),均享受0费率。招商银行高度认同中国人民银  相似文献   

18.
自世界第一家网上银行1995年诞生以来,全球银行业在电子化道路上开始了飞速发展。近年来,网上银行在我国获得了跨跃式发展,而对农村信用社而言,网上银行业务正处于发展起步阶段。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银行在互联网上的"虚拟柜台",通过信息网络提供金融服务,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安全便捷地办理业务。网上银行包括传统业务和因网络技术应用带来的新兴业务。传统业务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等传统服务项目;而新兴业务则包括网上购物、网上缴费、网上代理、个人理财、集团理财等其他金融服务。  相似文献   

19.
网络银行,一般又称网上银行或在线银行,与传统的银行不同,网络银行以自己的计算机系统为主体,以单位和个人的计算机为入网操作终端,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开户、销户、查询、对账、行内转账、跨行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网上金融服务.这里的网上金融服务是指实质性的金融服务.那些拥有自己网站,但仅仅进行形象宣传和业务介绍的传统银行,充其量只能算"上网银行",而非"网络银行".简言之,网络银行就是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它把传统银行的业务"搬到"网上,在网络上实现银行的业务操作.  相似文献   

20.
2005年2月1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与重庆市农村信用社开通异地通存兑业务。届时,两地客户互持农信社的存折或银行卡在两地农信社的储蓄网点办理存款、取款、转账、余额查询等业务;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将与全国更多的省份实行通存通兑,为广大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