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是我国既定的战略目标。目前,我国扶贫工作已进入了攻坚阶段。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尚未脱贫的群众大都集中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地区,脱贫难度大;二是已经脱贫的部分农民,因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的基本条件,返贫现象比较严重。因此,要基本消除贫困,实现稳定脱贫,一方面要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加快扶贫攻坚进程,在量上求得突破;另一方面要强化扶贫攻坚效益,在质上来一个飞跃。效益问题,是关系到我国扶贫攻坚和稳定脱贫的关键问题。强化扶贫攻坚效益,笔者认为要在六大效益上下功夫。第…  相似文献   

2.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落实农民国民待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共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重点、难点也在农村。从总体小康的16项指标来看,目前已经实现了13项,而没有实现的3项全部在农村。没有农村的稳定,就不会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不会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会有全国人民的小康。“三农”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  相似文献   

3.
发展我国合作社经济的对策建议。(一)充分认识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的重要性和急迫性。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以及弱势产业、弱势群体的产生,合作社已经不是要不要发展的问题,而是必须发展、尽快发展的问题。长期以来,我们按照“发展是硬道理”的思想,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广大人民群众的福利普遍和明显改善;目前,我  相似文献   

4.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农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但要想真正的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效推进我国的城镇化和现代化,都必须要进一步加大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力度;目前要解决好的就是尽快实现农民工向产业工人的转变,这是目前实现农民增收的最有效途径.本文就此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相应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新农村建设,要坚持做到“四个新”:一要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育新型农民;二要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新经济组织;三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农村新风貌;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的新环境。  相似文献   

6.
解决三农问题的新视角: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宝瑞 《发展》2003,(4):4-4
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我国各地农村的实践证明,农业生产力和承包的土地仍受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还没有充分体现其真正的使用价值。十六大报告提出本世纪前20年我国实现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我认为实现这个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业、农村和农民,关键在于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全国农民年人均纯收入2400多元,要达到全面小康的目标,任务十分艰巨。真正让农民富起来,仅靠农民从事第一产业难以实现,最根本的途径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业生产力。邓小平同志说过,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7.
《广西经济》2006,(5):4-4
5月18日,我国农业部副部长张宝文在雅加达召开的联合国粮农组织第28届亚太地区会议上发表讲话时强调,发展农业始终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已出现积极变化。张宝文说,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粮食生产实现了超常性的恢复增长;农民增收扭转了多年徘徊局面;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取得了新进展;农业科技进步取得重大进展;农村改革开放全面深化。他还说,目前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为此,我国政府将在以下四个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保护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结构;深化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8.
陈钢 《魅力中国》2014,(3):388-388
新农村需要新时代的建设者,也就是新型农民。目前,我国农民的综合素养与发达国家的新型农村存有不小的差距。要使国家实现跨越式发展,离不开一大批具有高素养、高技能、高水准的新时代农民的努力。要打造现代新型农民,需要决策者们进行观念上的更新、管理体制上的改革、持续的资金投入、多方的投入和新的社会教育的传播。  相似文献   

9.
保护农业的必要性及有关政策分析杨波我国农业保护应以非价格保护为主,价格保护为辅;现阶段要注重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以增强农民的自我保护能力;我国农业保护政策制订的数量和质量及其能否得到有效执行,将主要取决于今后我国农民自我保护能力是否得到提高。随着我...  相似文献   

10.
周楠 《魅力中国》2014,(8):14-15
当前我国农民非制度化政治参与问题比较突出,这有体制、作风、经济及观念等诸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应从拓宽农民参与渠道,畅通农民利益表达机制;提高基层干部素质,规范基层干部行为;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参政质量;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农民的政治参与能力,实现农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社会政治经济发生了可喜的变化,绝大部分农民都解决了温饱问题,并向小康生活迈进。但是我国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这一基本国情没有变。农村稳,天下稳;农民富,天下富;农业兴,天下兴。如何实现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宏伟目标,使占全国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富裕起来,使农民像市民一样的生活,全国人民共同走小康之路是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2.
王建 《唐山经济》2006,(4):44-45,47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农业灌溉和水利设施普遍存在功能老化、更新改造缓慢等问题,大部分农村地区,水、电等农民生活必需的基础设施还很缺乏;农业科技的无效供给和农业科研存在浪费现象,放慢了农业科技进步的步伐,减弱了农业科技作用的发挥;农村社会保障项目十分缺乏,广大农民缺乏基本医疗保险的保障。  相似文献   

14.
实现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是我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然选择,而且也是我国实现城镇化健康快速发展和进行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动力。虽然近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实现了巨大的历史性转变,农村城镇化的动力基础日益坚实,但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依然存在着土地流转机制不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健全,农业产业化组织不规范等深层次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和制约着农村城镇化的快迅健康发展。必须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完善土地流转制度;完善利益分配机制;提高农民素质;加强农村经纪人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我国的农民政治参与权得以实现,进一步促进社会实现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应当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主要是加大农民政治参与的宣传力度,使农民能够清楚自己在政治参与方面的权利,从而提高农民行使政治参与权利的意识;改革和完善农民政治参与在程序方面的一些不足之处,以保障农民政治参与渠道的畅通。  相似文献   

16.
本文概述了我国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现状,分析了影响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提高的因素,探索提高农民经营性收入的途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产品价格不合理,种粮收入低;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低;农民文化素质、专业技能比较低;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应相应的采取措施解决。  相似文献   

17.
作者分析了宿州市农民收入现状和农民收入增长历程,认为增加农民收入既要注意从当前实际出发采取切实可行的途径。实现稳定生产,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并尽可能地提高农民的非农业收入水平;又要考虑从根本上改善农民增收的环境.使农民增收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8.
农民利益受损:现阶段我国无法回避的现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实现和保护。然而,无法回避的现实是:由于历史时和现实的种种原因,我国农民利益仍在遭受各种损害。从总体上看,主要表现在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依然存在;国家财政对农业、农村基础性公益性事业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财政支出的非农偏向十分明显;农业剩余劳动力数量依然庞大且转移难度增大,农民就业仍很不充分;农民负担过重并未得到根本解决以及农民收入增长趋缓,一度缩小的城乡差距再度扩大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从主题上看,我国二十年农村改革与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基本段落,也可以说先后有三次浪潮。第一次是推行家庭承包制,在农业生产领域内实现了“耕者有其田”,农民与土地的直接结合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短短几年就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次是创办乡镇企业,在农村经济领域突破了“农民只务农”的旧格局,数以亿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农民与工商业的结合不仅丰富了农村产业结构,而且增加了广大农民的收入,使广大农民温饱有余;第三次是发展小城镇,以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和经济持续发展的牵引力,推动我国…  相似文献   

20.
陈彦霞 《魅力中国》2010,(31):13-13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是要实现物质文明的较大发展,而且精神文明也必须随之有一个基本同质的发展。随着近年来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加快,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广大农民必然对思想文化的需求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但就目前而言,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农村文化建设还停留在较低水平。远远不能适应现代农民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