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5 毫秒
1.
刑事强制措施是指国家追诉和审判机关实施的违背公民意志自由,侵犯其宪法性权利的行为,其适用必须符合比例原则与司法审查原则的要求。在我国,由于长期以来财产权并不被认为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侵犯公民财产权的搜查措施没有被纳入强制措施体系,这对保护公民的财产权极为不利。由于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已经明确规定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宪法权利,因而建议在将来修改刑事诉讼法时,将搜查措施纳入强制措施体系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2.
一、非公有制经济受到关注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第二十二条规定:"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这一规定标志着我国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受到国家根本大法的认可与保护.2004年7月25日,国务院在青岛召开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  相似文献   

3.
无论是从购房者财产权利的保护角度出发考虑,还是为了未来政治文明转型和国家整体上的制度安全,都要求我们尽快化解“70大限”,以适当的方案赋予私人房产以法律上的永久性,落实宪法对私有财产权的保护。  相似文献   

4.
《英才》2003,(6)
传统经济学理论仅仅从财产的归属,即从所有制上观察并划分财产,把整个社会的财产分为公有财产和私有财产两大块,并形成一个基本的价值判断,即公有财产好,私有财产坏。如果不仅仅从所有制上而是进一步从财产的最终用途上观察和划分财产,我们就会发现,整个社会的财产仅仅分为两块是不够的,应该分为四块,即公有公用、公有私用、私有私用、私有公用。通过这四种分法,我们就会进一步认清社会财产的本质。许多公有财产,名义上公有,实际上  相似文献   

5.
城市房屋拆迁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宪法修改之后,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注重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准确界定和衡量公共利益,运用适当合理的拆迁行为对公民的人权加以尊重和保护。而政府在房屋拆迁中应切实转变职能,专心扮演“裁判员”的角色。  相似文献   

6.
近两年各地"违建"拆除几乎形成运动式风潮。然而,在城镇化进程中遗留了大量产权存有争议的建筑,其中部分建筑可以通过合理程序补证或采取改建等补救措施,但现实中却一概将其认定为违法建筑并强制拆除,这势必有失公允。行政机关应该依据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宪法要求与物权法的相关规定,本着对人民财产利益负责的态度,十分严谨、审慎地去处理"违建"的认定问题。  相似文献   

7.
方龙胜 《企业导报》2012,(21):143-144
私有财产权是近代乃至现代民法制度的核心,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私有财产权进行了界定,界定方式的不同凸显了对其保护角度的不同。鉴于我国当前对于私有财产权保护的不足,我们更应借鉴英美法系在私有财产权保护方面的诸多经验,对私有财产权的范围作出更科学的界定,突出私有财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完善的私有财产权保护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对于公民财产权的保护,却不是仅仅写入到宪法之中就结束了.怎么样切实有效地对公民财产权进行保护,从而全面落实宪法的有关规定成为我国法治建设中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加快城市化建设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和构建小康社会必须经历的阶段.但是经济的发展必须考虑人权和财产权的保护问题,如果只是一味的为了经济建设等所谓的公共利益大局,而侵害个人财产权的话,显然是错误的.当前我们的主要任务就是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为保护公民财产权构建一个有效的制度平台.其中,也并非只要从国家层面立法规划,就能得到彻底改变当下的客观实际,最终要实现对公民财产权全面的保护,还必须社会、公民、法律、政府一起努力.为了回应社会对公正的需要,通过在理论上进行相应的制度设计,使财产权等权利在权利和权力的较量上能够提升内在实力,矫正双方在力量对比上的失衡,最终实现权利和权力的平衡.  相似文献   

9.
视点     
中国经济改革的里程碑私产入宪《嘹望》周刊文章说,中共中央修宪建议提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是中国经济改革的里程碑,是中国宪政制度的一大进步。文章认为,将保护私有财产写入宪法 ,对维护社会稳定,凝聚人心,鼓励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非常有利。文章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穷人还是富人、无论脑力劳动者还是体力劳动者,多多少少都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宪法保护私有财产是保护每一个人的利益、保护每一个人的私有财产权。私有财产权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一个社会能否得到持续、长期的发展,重要的是要看公民的私有财产权能否…  相似文献   

10.
士地使用权是宪法确定的私有财产权,物权法也将土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予以明确保护。既然私有财产权包括公民个人合法取得的公共财产的权利,如土地使用权,那么在涉及对这种私人财产权的征收、征用、拆迁时,就应当考虑补偿。然而近年来,在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对土地使用权是否补偿、如何补偿,出现了一些争论。在审判实践中,有关土地使用权的补偿纠纷也时有发生,甚至矛盾激化,影响了社会的稳定。有人主张,拆迁只是对房屋进行补偿,不对土地进行补偿,因此,在面对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的土地使用权的补偿纠纷时,  相似文献   

11.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谷,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发展市场经济,一个主要问题就是产权的独立要受保护.财产权受不到保护,最基本的交易就无法开展.没有独立而充分有效的产权制度,创造的动力会受到影响,人人都会心有余悸,也不利于经济主体长远的发展.市场经济需要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在十六届三中全中提出了产权制度要界定明确、保护充分,流转顺畅.这既包括对公权也包括对私权.过去宪法只是说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而在私有财产方面说法较为模糊.未来要继续全面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就必须公有私有财产都有明确产权.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一步推进,城市改造也在快速地进行。但改造城市需要征收征用房屋,而这必然会涉及公民的财产权利。因此,在实践中引发的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也凸显出来。很多情况下,拆迁都被冠以公共利益的名号而侵犯公民私有财产,不仅使公民和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也对社会和谐造成了很大的不利影响。因此,不论从《宪法》实施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公民利益、社会和谐及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对公民财产权的保护都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刘运根  曾晓林 《企业经济》2005,(11):205-206
保护私有财产权写入宪法,顺应民心民意,是我国宪政史上的伟大里程碑。但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主要群体缺乏实践维权意识,以及公共利益、补偿范围法律规定的欠缺,宪法规定的这一权利的现实保护尚存差距。增强私有财产权保护的现实性,是最大限度地释放公众创造财富的智慧和热情,推动社会的文明进步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15.
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拥有的,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其实施某种行为以实现相应物质或精神方面的需求的权利.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的只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为政治权利和自由、平等权、人身自由、监督权、社会经济文化权利等;下面就我国宪法对财产权的保护谈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闵红 《集团经济研究》2006,(36):199-200
私有财产的产生具有天然正当性.它为人们生命的维持与延续,生存与发展的谋求提供着必不可少的支撑.私有财产权在世界上多个国家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其他基本权利的基础.各国宪法都纷纷规定私有财产权不受侵犯.  相似文献   

17.
宁立成 《企业经济》2007,(3):190-192
我国现行宪法颁布实施后迄今通过了4个修正案,其中关于经济方面的内容最多。宪法修正案中经济规范变迁的趋势是确定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定进入市场的生产要素不断丰富和完善;进入市场的主体不断增多和完善;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障更加完善和理性化以及国家调控干预经济的手段由直接变为间接,实行政企分开等。  相似文献   

18.
宪法作为一国最高法典,在保障公民财产权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宪法中关于公民财产权的保障内容在不断进行着修善,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滞后和不完善。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提出了完善我国公民财产权宪法保障体系的建议与构想。  相似文献   

19.
私有财产权一向被认为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它与生命权、自由权一起被并称为公民的三大基本权利在今年的人大会上,新中国建国史上一部争议最多的法律终于通过了,这部本来要在2006年人大会上审议的《物权法》,就因为北大一教授讲了句“违宪”而整整被耽搁了一年。但是,中央深知民意,体谅民情,在今年的人大会上,一部以平等保护公民财产权为基本原则的法律得以顺利面世。这是一部具有里程碑  相似文献   

20.
一、社会主义公有财产的宪法地位 宪法第12条规定"社会主义的公共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可见,公有财产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极端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