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全球矿业和金属业出现了并购高潮,其中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并购交易额突破160亿美元,占该行业全球交易总额的27%,成为全球矿业并购中的重要力量。在并购大潮中,以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有色企业纷纷进军海外觅矿,由此拉开中国有色企业海外资源并购序幕。而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有色行业中第一个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从2009年以来直接对外投资额超过75亿人民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整合,获得境外镍金属储量超过15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堪称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有色企业“走出去”海外寻矿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
吴术 《全国商情》2013,(12):65-68
在国际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从2009年开始全球矿业和金属业出现了并购高潮,其中中国企业异军突起,并购交易额突破160亿美元,占该行业全球交易总额的27%,成为全球矿业并购中的重要力量。在并购大潮中,以中国铝业、中国有色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中型有色企业纷纷进军海外觅矿,由此拉开中国有色企业海外资源并购序幕。而吉林吉恩镍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有色行业中第一个成功"走出去"的企业,从2009年以来直接对外投资额超过75亿人民币。企业通过一系列的海外并购整合,获得境外镍金属储量超过150万吨,潜在经济价值超过2000亿元,实现了跨越式大发展,堪称金融危机大背景下,中国有色企业"走出去"海外寻矿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资本市场以及并购活动进入低谷.但中国一些大型企业近来纷纷在海外出手,受到全球瞩目.这些企业在国内经营情况受冲击较小,流动资金充分,而且中国资本市场的资本成本比较低.这样就给中国企业去海外收购以优势和冲动,也是资本和产业结合的一个很好的推动力.但是中国企业到海外并购存在着很好的机遇的同时也存在着挑战和不确定性.这些国际并购经验并不充足的公司,应该选择正确的策略,不断吸取经验和总结教训,审慎探索获得资源和投资回报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牛志强 《全国商情》2009,(1):103-105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企业跨国并购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跨国并购的概念及特征入手,结合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情况分析了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存在的人力资源整合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简要总结了企业在跨国并购中应采取的人力资源整合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宏观动因既有当前国内外投资环境和金融环境,更有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危机等国际大背景的推动;企业海外并购微观动因则主要集中在经营管理层面和发展战略层面.宏观动因和微观动因共同决定着并购目标企业的选择、模式的安排以及整合的方式,从而影响着最终的并购效果.  相似文献   

6.
全球化背景下,国外知名会展企业纷纷进入中国市场。通过动因、发展历程及常见的并购模式,对外资并购中国会展企业的现状进行了总结回顾,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宏观政府层面、中观行业协会层面及微观企业层面,提出应对外资并购的对策和建议,以实现中国会展业健康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浅析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海外并购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蔓延并引发全球性经济衰退,全球企业并购活动显著降温.但与此相反,中国企业却开始了一股并购热潮.金融危机为我国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诸多风险.  相似文献   

8.
企业并购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企业为了发展壮大而采取的一种战略措施,目的是使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竞争优势,保持不败.本文从企业并购的产生背景、基本概念、类型、模式和特征入手,重点阐述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企业并购行为与企业核心竞争力之间的重要联系.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并购的手段进行海外扩张正成为中国企业资本经营的重要手段,近几年来,海尔、联想等许多企业走出国门,开始了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但由于不同国家的企业文化存在差别,使得企业之间的整合非常困难。如何有效地克服这些差别,消除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借鉴国内外的并购经验和教训,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是每个企业要思考的现实问题。本文以联想并购IBM的PC业务为案例具体分析了在并购企业的文化整合中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最后总结了几条建议给中国的跨国并购企业,以便企业解决在文化整合中出现类似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所面临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并购活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对众多的海外并购机会,我国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并购热潮.但是,在海外并购市场上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将近70%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着许多障碍.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政府协调与引导,确保海外并购的智力需求,以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海外并购活动。特别是在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背景下,面对众多的海外并购机会,我国企业掀起了一波海外并购热潮。但是,在海外并购市场上我国企业并购的成功率并不高,将近70%的海外并购是失败的。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企业海外并购还面临着许多障碍。需要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加强政府协调与引导,确保海外并购的智力需求,以提高海外并购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企业并购是市场竞争机制的内在要求 ,是一种市场行为 ,在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已经运作了一百多年 ,且形成了五次大的全范围内的并购浪潮。发生于 2 0世纪 90年代的第五次并购浪潮已经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随着中国加入WTO步伐的加快 ,它对中国经济的巨大影响正日益显现。在此背景下 ,本文全面分析了本次全球企业并购浪潮的基本特征及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运用制度因素和组织学习的经典理论,根据制度约束和国际经验,就中国企业如何选择跨国并购和合资新建两种国际直接投资模式提出一系列假设,并通过对2000年以来中国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和合资新建的样本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假设进行了验证,得出了中国企业面临的制度约束越强,FDI时越倾向于合资,而企业的国际经验越丰富,FDI时越倾向于并购的结论。同时,还揭示出一系列在制度转型和加速国际化背景下,影响企业选择并购和合资的宏微观层面的特定因素。  相似文献   

14.
美国次贷危机至今已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而且已经从金融领域向消费、投资等实体经济发展.资金短缺成为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发达国家强烈的融资需求,为中国企业并购海外实体企业提供了一个"时间之窗",而且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的情况下,中国企业面临着通过并购进行海外扩张的良好机遇,"走出去"的海外战略对于国内企业来说已经变得越来越迫切,然而海外并购是一把双刃剑.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型酒店的并购与员工冲突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型酒店在发达国家是一种较为成熟的酒店经营模式。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型酒店并购谈判的竞争力得以提升,资本支持力度增加,外部条件逐渐成熟;而且经济型酒店的并购是行业洗牌的客观要求,也面临较好的宏观政策环境。经济型酒店并购后面临着员工的就业冲突和文化冲突。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层面、并购的不同类型实行差别化的化解措施。  相似文献   

16.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悄然而行,这使得中国本来严峻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的道路,以跨国并购为主的海外投资成为绕开贸易壁垒、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方式.因此,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悄然而行,这使得中国本来严峻的出口形势雪上加霜。在此背景下,许多中国企业通过海外投资的方式积极寻求海外发展的道路,以跨国并购为主的海外投资成为绕开贸易壁垒、参与国际竞争的最好方式。因此,危机也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相似文献   

18.
2008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台多项政策,以应对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冲击;为促进和鼓励企业商品出口,中国连续多次提高出口退税率.在此背景下,通过对中国出口退税政策变动过程的梳理,分析了中国出口退税率频繁调整的目标和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博弈论视角下企业并购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并购活动是并购参与各方博弈的过程。运用博弈模型分析简单的企业并购活动,接着建立了政府参与背景下的企业并购博弈模型。在政府参与的情况下,企业的策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政府策略的影响,因此,政府在参与企业并购时,应该谨慎选择策略。即使涉及到国有企业并购,无论其是并购企业,还是目标企业,政府进行角色定位时都应该从全局出发。尤其在跨国并购中,政府的作用非常明显,政府更应该为本国的产业安全与经济安全考虑。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以来,欧盟主要国家纷纷修改外资并购立法,加大对外资并购国家安全的审查,审查标准趋于严格,审查范围愈发扩大。这种外资审查立法权扩张的冲动受到来自《欧共体条约》所确立的资本自由化原则的制约。在国际投资政策趋紧的背景下,中国公司近年来在欧美国家的外资并购不断受阻。深入理解欧盟外资并购立法的规定是当前中国企业制定国际化战略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