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终身体育来自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是终身教育思想在体育中的体现,是个人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健身教育和教养的总和,是伴随着人们不断提高的终身学习重视程度而产生的一个新概念。近年来随着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的获益和认识,终身体育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日渐成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一个重要标志。笔者认为树立“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思想要以学校体育为基础,家庭体育教育为后盾,社会体育为辅助,注重各个时期的个性特点,才能牢固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陈虹洁 《商》2014,(26):268-268
我国高校教育的改革促进了高校课程的设置向多元化、文明化发展。众所周知,瑜伽是源自于古代印度的一种健身方式,它凭借自己独具特色的健身方法以及显著的健身、养生功效让现代城市人逐渐接受和爱上这项奇特的运动。瑜伽运动也流入了大学校园,逐渐成为大学体育的的一部分。把瑜伽纳入高校体育课程可以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促进高校体育的蓬勃发展,为我国体育事业做出贡献。对高校瑜伽教学进行分析和研究有助于瑜伽在高校中更好的发展,为高校体育增添色彩。  相似文献   

3.
杨杰 《商》2014,(33):294-294
本文对终身体育思想及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提高提出一些看法,并进行了一些相关的浅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等研究方法,对终身体育、学生终身体育思想提高的影响因素和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这对于国民健康和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飞 《中国报业》2012,(18):160-161
文化的传播需要一定的载体。体育传播是以竞技比赛、体育活动、娱乐休闲等为载体的交流和信息交换行为。我国古代体育文化总是附着于军事、竞技游戏以及养生健身、侠义精神以及宗教仪式等特定的社会现象中继承和传播的。  相似文献   

5.
徐翠萍 《商》2014,(25):246-246
我国体育思想及教育发展状况是值得人们关注的重要教育话题,通过对我国建国以来主要体育教学思想的演变分析,考察探索并总结了体育教育的经验。同时根据我国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状况,对传统的体育教育理念进行革新,探索出了真正适合中国当代体育教育需要的体育思想,要将素质教育和终身体育的教育思想深入贯彻到体育教学实践当中,切实提高我国体育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商》2015,(6)
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逐步壮大起来的,极富中国特色和良好前景。研究新时期大众体育消费行为的成因与发展,目的是探讨大众消费行为的发展轨迹和某些规律,总结新鲜经验,最大限度地满足大众的体育需求,为推动全民健身,形成终身体育思想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建立正确的大众体育消费观念和行为,进一步发展我国的体育消费事业,有利于引导大众建立正确的体育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创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推进我国体育产业经济的迅猛发展。  相似文献   

7.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实施终身体育战略,对提高素质教育和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提出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8.
国家有着丰厚的传统体育养生文化,这为研究中国传统体育养生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实施,加强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成为了学校体育的重要目标。在分析体育养生与学生发展的基础上,深入的研究了传统体育养生对促进素质教育目标实现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迅速发展和知识信息量的急剧增长,只限于学校教育的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远远适应不了社会发展的需要.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自1965年接受了终身教育思想,并将这一思想广泛的传播,现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改革的指导性原则.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方面,学校体育又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运动兴趣的培养以及运动习惯参与意识的形式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全面贯彻教育方针,落实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身心素质为根本宗旨的今天,如何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终身体育意识,是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王和鸣 《致富时代》2010,(4):204-204
培养普通大学生的体育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是祖国建设的需要。要想让大学生养成为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首先要培养其体育兴趣,要提高其认识。学校对体育教学要大力改革,在高校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  相似文献   

11.
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体育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强种强族的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的思想;体育运动普及化和经常化的思想;寓德育于体育运动的思想。这些给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学校体育地位不容动摇;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化与经常化;学校体育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体育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石勤  张建明 《消费导刊》2010,(2):158-159
近代教育家张伯苓的体育教育思想,在我国近、现代体育教育史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体育教育思想非常丰富,主要包括四个部分:强种强族的思想;三育并进、体育为先的思想;体育运动普及化和经常化的思想;寓德育于体育运动的思想。这些给现代学校体育教育带来了许多的启示:学校体育地位不容动摇;学校体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普及化与经常化;学校体育应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课内外体育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梁全胜 《致富时代》2011,(11):235-235
大学是学校体育教育的最高层次,是学生接受教育、自我完善和实现个体社会化的最佳阶段,也是学生进一步完善体质、发展体能、形成对终身体育理性认识的最高阶段。要通过改进大学体育教育模式和方法,激发和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体育动机,使他们真正懂得体育的意义,最终形成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迅速提高,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的人关注休闲、健身、塑形等体育项目,注重自身健康状况,终身体育正发展成为人们的一种诉求。而对接触体育最多的学生而言,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已成为社会需求,如何更好的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是学校和老师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商》2015,(26)
当前,随着世界体育发展的不断深化,在竞技体育之上发展而来的终身体育、娱乐体育得以纵深发展,并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新潮流,这势必会推动全民健身运动在多国的开展。我国作为体育大国,必然要紧跟世界体育新形势发展,将全民建设计划纳入体育事业的整体规划中,本文即以此为基础就全民健身计划产生的必要性,以及其进行具体规划进行相关研究,以此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代民间体育起源于劳动与战争,而最终被赋予游戏、竞技、健身及教育的内涵和功能。古汉字系统显示,我国古代竞技体育文化发展以增强生产劳动技能、提高检验军事技能和娱乐游戏为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7.
《商》2015,(15)
本文在全民健身视角下,以浙江永康传统体育项目为主要的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考察等研究方法,得出:浙江省中部丘陵盆地地域体育文化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影响较深;随着二十四节气的变换,各种传统节日的盛大庆典活动所展示出来的传统体育文化得到较好发展;在民俗传统文化的熏陶下,全民健身逐渐演变成为终身体育。  相似文献   

18.
伴随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逐步开始拓宽战略发展的视野,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重要发展内容。随着党的十八大中对全民健身理念的明确,进一步强化了社会对体育的认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视域下,体育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的效益开始逐步显现。我国作为传统体育大国,在经济实力不断跃升背景下,对于体育产业发展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休闲娱乐、养生保健及运动健身等成为了社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而在这一趋势的推动下,体育产业及体育经济实现了有机的融合,带动了体育消费市场的变革。基于此,本文根据全民健身背景,针对体育经济发展进行探讨分析,以理清我国体育经济发展脉络,为今后体育经济产业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婷 《品牌》2014,(11)
终身体育理念是现代文明应有的生活态度,也是对体育教学精髓的诠释。终身进行体育锻炼不仅可以改变高校体育教学的不足,还能帮助高校生获得自主的体育理念和学习意志,为其日后走向社会和步入生活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和身体素质。我国正在执行全面教学策略,意在培养全面人才,而高校体育的体育教学就是围绕这个教学目标展开的。高校体育教学体制的改革直接影响高校生的身体健康。所以,进行体育教育改革,应将终身体育理念的贯彻实施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寻找积极有效的体育教学方式,进而促进高校体育的教学发展。本文以阐述高校终身体育理念的含义为基础,描述了终身体育的重要性,分析了现阶段高校体育所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体育发展方向,从学校方面和学生方面,得出落实终身体育理念的有效策略,将终身体育锻炼融入到高校生的整个人生过程及社会各个领域。  相似文献   

20.
教育为社会服务,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也在不断的发展,那么相应的教学思想、教学组织形式也应不断的革新、进步.1990年以来国家教委先后颁布执行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对高等院校体育课程的性质任务、体育课程设置等作了明确的规定,特别是1995年《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下发,进一步强调了高等院校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