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制度变迁是一个复杂而费用昂贵的过程.利用"需求-供给"模型来分析制度变迁是新制度经济学中主要分析框架之一.本文将时制度需求与供给及其相关理论进行介绍,并运用其中的理论,结合我国的医疗保障制度变迁的历史进程,探讨我国目前医疗制度设计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制度变迁分为强制性制度变迁和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这两种方式各有利弊,只有交替运用这两种制度变迁方式,才能保证制度的及时,准确的供给,章运用制度变迁的这一基本规律对我国的农业制度变迁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我国当前必须加大农业强制性制度供给的力度,强制性的农业。  相似文献   

3.
任保平 《经济学家》2005,(3):123-124
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是实现西部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促进西部长期发展的根本机制。然而,西部现有的一些政策、环境不利于社会分工和制度变迁,这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改革和完善,为西部社会分工的发展和实现长期经济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4.
论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缺失现象及对策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马宇文 《经济与管理》2003,(1):22-23,37
本文以制度供给和制度需求作为理论分析框架,分析了制度变迁中的制度缺失现象,并针对我国在社会转型期普遍存在的制度缺失现象提出了现实性的对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有效需求不足观点思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我国目前内需不足的经济紧缩症状,许多人士从凯恩斯有效需求不足的理论中寻找药方,刺激需求尤其是消费需求也就成为近年的主要政策措施。本文在对凯恩斯《通论》中有效需求不足的解释和政策主张以及我国存在的问题的实质做出深层的分析后,我们发现,目前中国经济的问题并不仅仅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不足和有效供给不足同时并存。  相似文献   

6.
自 2 0世纪 6 0年代以D .C .North为代表 ,把制度经济学理论运用于经济史研究的代表作《西方世界的兴起》问世以来 ,世界各国的经济史学工作者先是对西方世界的兴起———近代经济制度 ,或曰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研究之后 ,近年来 ,各国的学者对于西方相对的世界的另一半———东方世界兴起的研究又成为一个热点。而对东方的研究中 ,中国又成为热点的中心。运用社会科学的各个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手段 ,多侧面的研究视角使研究成果异彩纷呈。本文运用现代西方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理论 ,分析近代中国在西方世界兴起的过程中如何被融入世界经济的循环中。如同西方由传统社会的转变是从一个有效率的市场发育开始一样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也首先是从商业的资本主义化开始 ,即从统一的国内市场及与之相关的一系列经济制度的建立开始。本文则是选取了市场制度如何在西方世界的冲击中引起变迁的侧面 ,通过“不平等条约中有关中外市场关系的制度安排”和“中国近代市场制度的变迁”两个部分来分析这一过程是如何发生和进行的。  相似文献   

7.
制度变迁、市场选择与我国电力工业体制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南鸿 《经济论坛》2004,(16):38-39,62
我国电力工业的改革,其目的是直接建立一个开放、自由的电力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尤其是最近几年,电力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已经基本解除,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规制侵占和行业租的存在。本文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出发给予解释,同时提出我国电力工业体制改革下一步发展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长呈现出投资拉动型态势,内需不足问题逐渐凸显。居民即期消费不足与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低下,这都对有效需求具有抑制作用。我国政府应进一步调节收入分配制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增加即期消费,应进一步完善证券市场、大力发展民营中小金融中介机构,以提高居民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李海伟 《生产力研究》2005,(3):17-18,65
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相似文献   

10.
制度变迁速率与选择是由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共同决定.内生变量主要是制度变迁的性质、变迁规模、变迁强度和目标制度的类型.外生变量是由社会政治经济环境、非正式制度以及需求状况组成.两个方面共同决定制度变迁的速度及决策主体的选择.文章首先分析了制度变迁的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及速率的最佳范围和规模,其次用具体案例进行检验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专业化的分工一方面能促进技术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使企业取得报酬递增;同时由于知识的互补性,协同型分工更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取得持久竞争优势。但另一方面分工会增加企业交易费用,并限制市场范围扩大。本文在杨小凯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知识经济的特性,从可持续性、信息化、网络化角度解决这一矛盾,促进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商会组织是民间组织的一种有效形式,其作用在市场经济发展中日益凸显出来。本文论述了西方商会发展的三种模式,及世界范围内商会发展的基本趋势;分析了中国商会发展历程及路径选择;探讨了商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功能和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超额配售选择权是股票发行的一种弹性机制,俗称“绿鞋”(greenshoes)。本 文通过对“绿鞋”制机理与作用的分析,阐述了在上市公司运作机制不规范的 条件下, “绿鞋”制不宜施行的道理,提出了规范股票发行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中国证券市场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制度变迁分为引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证明,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变迁是强制性制度变迁,即国家或政府主导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本文使用制度分析的方法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变迁进行了考察,并对其现状、影响进行综合评述,最后结合中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和趋势,提出证券市场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产业报酬递增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是一个劳动分工深化、交易效率提高的过程。产业集群的形成是专业化分工的产物,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与产业集群之间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6.
China has built a very comprehensive financial system, but has not let the market mechanism work freely. This unique pattern, rooted in China's dual‐track reform strategy between state and non‐state sectors, did not prevent a strong economic performance in the past, but is now a main cause of economic inefficiency and financial risk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digital finance is a back‐door way of financial liberalization, responding to both old repressive policies and new technologies. To accomplish the mission of building an efficient financial system, the government needs to take at least three further steps in financial reform: creating a level‐playing field; freeing up the market mechanism; and improving regulation. The key test lies in the effective enforcement of market discipline for corporate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相似文献   

17.
论专业化分工与我国大企业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业化分工与协作是实现企业规模经济的根本途径 ,同时也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本文运用科斯定理和斯密定理分析了专业化、一体化与企业规模扩大之间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种适用于不同行业大企业的协作方式 ,为解决我国大企业“大而全”的问题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正处于经济发展和金融发展的关键阶段,如何选择适合国情的金融制度和资本市场发展道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目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我国金融发展中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问题,那么是借鉴美国最终走向市场主导型金融制度,还是学习德国,一贯坚持银行主导的金融发展道路,还是如日本在两者之间摇摆?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德国、日本都经历了跨越式发展道路,虽然中国晚了一个世纪,所面临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差别很大,但发达国家金融发展过程中金融制度变革和资本市场的发展轨迹对我国仍然具有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完善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田国强 《经济研究》2007,42(3):130-141
本文从现代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构建和谐社会与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两者的内在一致性问题。文章首先讨论了对和谐社会目标如何理解,并结合和谐社会的特征与内涵讨论了其与效率、公平和法治的关系。随后通过将现代经济学中的一些深刻思想和理论结果,与中国改革的实践相结合,论证了和谐社会构建与现代市场体系的相容性。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应是一个以市场化改革为取向的制度变迁或体制创新的过程。由此本文给出了相应的政策性建议,并讨论了经济学家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应尽的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