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市场周刊》2004,(13):1-1
国家统计局最近公布,前两个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超过去年近一倍的速度,向我们发出了一个值得警惕和重视的信号:尽管中央三令五申,尽管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但是“大干快上”的势头,不但没有减弱,反而越来越猛烈。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要求,控制投资过热,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已成为当前十  相似文献   

2.
何炯 《市场周刊》2004,(23):5-5
5月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宏观调控措施的效果进一步显现,主要表现在: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生产增长速度进一步回落;市场销售稳中趋活;进出口贸易由逆差转为顺差;市场物价涨势减弱;银行信贷有所控制。下阶段宜继续加强监测。着力落实好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确保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3.
今年以来 ,工交行业经济运行总体是好的 ,可以概括为“四个继续” :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继续得到抑制 ,薄弱环节继续得到加强 ,结构调整步伐继续加快 ,行业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主要表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工业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2% ,增  相似文献   

4.
《四川物价》2004,(12):9-10
高盛公司发表最新研究报告,认为中国的政策选择应迅速从行政控制转向市场调节,近期内,政策向利率和汇率等更有效的调控手段转变的可能性还很大。  相似文献   

5.
6.
《中国工商》2005,(4):6-6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就经济社会发展与宏观调控管记者问。  相似文献   

7.
新华 《市场周刊》2004,(19):8-8
国家统计局5月18日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4月新开工项目已经得到明显控制,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续回落。  相似文献   

8.
<正> “九五”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关键时期。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践,通过对系列翔实资料分析,探讨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宏观调控的数量界限。  相似文献   

9.
尹娟 《理财周刊》2004,(6):30-31
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所出现的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过热与1992年上半年有些类似——今年前3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接近50%。仔细分析一下两次投资过热之间的异同,对于我们辨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判断其下一步的走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投资增长速度过快、在建规模偏大;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资源瓶颈约束加剧;基础原材料和粮油食品价格上涨迅猛,通货膨胀压力凸显;货币供应总量扩张偏快加上结构不合理,导致潜在金融风险积聚。  相似文献   

11.
进入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开始初步显现,经济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表现在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大大稳定了粮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生产资料价格回落;货币信贷规模明显收缩;工业增速稳中趋降,煤电油运供求出现一些缓和迹象。  相似文献   

12.
郭华 《市场周刊》2004,(18):23-23
中国经济的最大挑战,可能并不来自外资流入是否充足,而在于宏观调控过于依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使3月中旬以来国内钢材特别是建筑钢材价格出现明显回落。  相似文献   

13.
韩志怀 《大经贸》2004,(10):30-33
当前,我国经济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同时也处于"矛盾凸显期"。在这样一个新的改革与发展重要时期,以控制投资过热为主的宏观调控毕竟是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把握好调控的分寸和力度,及时化解诸多不利于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就会给经济发展造成巨大破坏。就此方面问题,记者专程采访了我国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魏杰教授。记者:宏观调控从根本上说是结构、体制和增长方式的问题。我们以前也出现过这些问题,可以说都是有些必然性,解决这些问题主要依赖干相关改革的配套和推进。目前,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请你就我国宏观调控方面谈谈看法?魏杰:为什么要进行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4.
宏观调控新思路:调整过剩流动性的流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一季度的经济运行看,今年我国经济再次面临从“偏快”向“过热”转化的风险。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长期存在两个“过度增长”问题,即房地产的过度增长和出口过度增长。  相似文献   

15.
《四川物价》2005,(9):31-31
中央党校教授周天勇不久前在新浪财经撰说,为什么中国经济总是在“一放就热,一控就冷,大起大落”的怪圈里循环,其深层的原因是什么?首先,中国国民经济增长中,投资的增长速度较快,消费的增长速度较低。与韩国和日本经济成长的数据比较,中国的GDP投资率高其15%,甚至到25%。显然,投资主导着经济增长,消费明显被压低了。投资主导,经济增长容易波动;消费薄弱,使国民经济运行稳定性差。其次,政府行政性为主的调控方式,加剧了国民经济的“一放就热”和“一收就冷”。由于经济增长的投资主导性,使政府一看经济过冷,最容易扩张的是投资,就放松宏观调控,  相似文献   

16.
新华 《市场周刊》2004,(18):1-1
最近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必须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积极行动,切实贯彻落实各项调控政策措施,解决好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四川物价》2004,(7):46-46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中央在强调要保护好各地发展经济的积极性的同时,多次就对投资过热和重复建设问题发出警示信号,要求各地方给予足够重视。但中央温和的预警在一些地方失效,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投资结构不合理等突出问题不但没有缓解,有些甚至继续恶化。中国官方的资深专家表示,中央一直对经济过热频频发信号,但是地方政府对此视而不见。许多地方政  相似文献   

18.
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但经济过热的态势仍然没有扭转。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加快,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快,外贸不平衡状况突出,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较猛等四大问题比较突出。尽管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城市基建和重化项目的调控力度,央行今年7月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但经济过热依然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前期宏观调控的滞后性会使效果在6、7月份体现出来,但是部分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会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19.
20.
2006年宏观调控取得明显成效,初步遏制了中国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势头。但国际收支失衡造成的货币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尚未改变,固定资产投资、货币信贷增幅回落的基础还不稳固,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形势严峻。预计2007年GDP增长9、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继续保持“增长较快、物价较稳、效益较好”的局面。但产能过剩压力和就业再就业压力比2006年加大。从国际收支源头控制货币流动性、进而控制国内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