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鹏 《经济研究导刊》2013,(29):272-273
通过对中原经济区5个省份司法活动的调查分析,发现中原经济区内的司法合作和司法配合的状况不是很理想,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机制十分有建立的必要性。首先,统一的司法制度无法满足中原经济区发展要求。其次,建立区域司法机关不具有现实性。再次,建立司法协调机制是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最后,建立中原经济区司法协调机制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现阶段中原经济区域内存在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社会生活平均发展水平低、城镇化滞后及区域创新缺乏协同性等问题。中原经济区未来应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兼顾社会生活、资源环境与科教文化等方面的协同发展,建立城乡利益协调机制、土地集约利用机制、农村人口转移机制,完善生态补偿机制,调整区域自主创新模式,从而真正实现中原经济区域内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关天经济区立法协作已经在区域内展开,但是仍然存在法律拘束力弱、缺乏明确的违约责任等问题,目前中国的立法现状以及区域间的利益冲突也成为阻碍立法协作的因素。因此,应该进一步加强区域行政立法、成立区域行政立法协调委员会、建立关天经济区内各地的执法协作机制、司法协作制度。  相似文献   

4.
中原经济区县域交通优势度与区域经济空间耦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路网密度、可达性和区位优势度三方面构建交通优势度评价指标体系对中原经济区2008年县域交通优势度进行评价与比较;并在中原经济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基础上,对交通优势度与县域经济的耦合及协调度进行测度,并进行耦合—协调类型区划分。中原经济区交通优势度区域差异突出,呈现出以郑州为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状空间格局;县域经济水平西北部高于东南部,山区资源县高于平原农业县;虽然各县市交通优势度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度均较高,但大多数县市处于中度协调或勉强协调状态;绝大多数县市交通超前发展,仅西北部边缘县市交通对区域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中原经济区应充分依托现有的交通支撑优势,加快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与交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7.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央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财税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原经济区城市内在经济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林  韩增林  马慧强 《经济地理》2012,32(3):57-62,8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强度模型,以中原经济区29个城市为研究区域,对中原经济区的城市内在经济联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中原经济区整体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经济发展尚处在初期阶段,郑州、洛阳的核心带动作用不够突出;②经济区城市内部产业部门分配上差距较大,城市内部产业间,城市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中低级城市数量较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④中原经济区内城市总体经济实力和城市综合服务能力之间尚不协调;⑤中原经济区内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够紧密,以郑州为中心,呈中心外围的空间结构,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据此,提出了优化中原经济区城市经济联系的对策,服务于中原经济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中原经济区已经相继列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十二五规划。建设中原经济区,并推动上升为国家战略,是对走出一条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道路的大胆探索。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其内含的两难矛盾和已有的国内外负面案例都提示着中原经济区建设将面临一系列严峻挑战和艰巨任务。为此,需要在尊重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基础地位的同时,充分、合理调度政府各项调控手段,特别要发挥财税政策在机制创新、结构优化、增加有效供给、雪中送炭和解决复杂矛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通过区域、层级间的区别对待弹性和针对性调控力度,切实增强农业生产在资源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落实好统筹补偿机制,促进三化均衡协调。本研究报告从中央和地方政府层面,提出了财税政策支持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政策建议,并综合考虑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难点、机会成本、巨大的正外部效应以及经济区的自身条件,重点突出了中央层面的财税支持政策和体制机制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1.
2011年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为河南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制度和政策保障。长期以来中原经济区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严重影响经济的协调健康发展。在了解中原经济区范围的基础上,深刻探究城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采取旨在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建设中原经济区在全国具有典型示范意义和战略意义。面对日益激烈的区域竞争,中原经济区迫切需要政策体系的支撑。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产业政策、人力资源政策、对外开放政策和土地政策必须协调配合,形成一套科学、有效的政策体系,合力破解中原经济区的难题,深入推进"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原兴则中华兴",为了实现建设中原经济区的重要经济意义,必须关注法治问题,只有确立一整套完备的法治规则,才能形成和维护高度规范化的市场秩序,保障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对中国法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将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中原经济区的法治建设上来,推动中原经济区的立法、执法、司法等制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促进由郑州等九个城市组成的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可有效带动整个中原经济区的发展,发挥中原经济区对中部崛起战略的支撑作用。中原城市群融合发展中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应通过加快中原城市群产业融合步伐、强化郑洛产业双核作用、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城市连接区域开发、强化体制机制保障等措施,探索建立具有中原城市群特色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行政壁垒是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特殊障碍。文章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6.
张国兴 《经济论坛》2014,(1):7-9,17
加强环境保护、集约利用资源是中原经济区实现经济方式转变的重要着力点。但现有经济区存在资源利用水平低、能源消耗量大、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经济区的经济发展受到资源与环境双重因素的制约。本文基于线性加权的状态空间法衡量了中原经济区资源环境承载状况,综合反映了各地市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结果发现,中原经济区各地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状况不一,因此增强中原经济区的区域总体资源环境承载力,需要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技术含量,加大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保护好生态环境、提高人口素质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刘春玲 《当代经济》2011,(11):100-101
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是一个跨行政区域的创新体系,而行政壁垒是构建此体系的特殊障碍.本文针对中原经济区的实际情况,从创新协调体系、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创新环境体系等五个子体系,分层次、分类别地提出了构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的总体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5省30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SBM-DEA超效率模型,测算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探讨了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特征,研究了总体空间分异状态。结果表明:各个城市发展效率存在明显的异质性,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及其分解值整体不高,发展方式仍未发生根本性转变,资源环境压力过大。中原经济区城市发展效率只在个别年份显现非常弱的集聚分布空间格局,郑州和洛阳等中心城市功能不强,难以通过“涓滴效应”成为带动中原经济区发展的动力源。  相似文献   

19.
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已经上升为“十二五”时期的国家战略。在经济、技术、资金、资源、创新集聚发展中如何实现资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事关重大。建设中原经济区,体现了国家区域经济布局的进一步完善,是国家统筹协调梯次推进发展重大战略的具体举措,也是国家在中部地区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板决,在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开局之年,认清资源产业在中原经济区建设与发展中的重要战略地位,在分析中原经济区资源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厘清资源产业可持续发展思路,不仅对中原经济区建设而且对全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张志娟 《经济论坛》2013,(12):16-18
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研究是伴随中原经济区酝酿、提出、论证乃至上升为国家级战略而产生的一个新兴课题.当前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存在重视硬环境、重视当前利益、软环境建设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主要表现为观念陈旧、缺乏依法行政的监督制约机制、原有行政管理体制不科学等.在当前建设中原经济区重大战略背景下,促进中原经济区软环境建设需要转变观念,强化政府决策职能,加强法律环境建设,加大技能型人才培养力度,以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